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武汉推行媒体曝光、网络查控等新举措整治“老赖”

2016-03-21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叶伟平通过执行指挥系统向年轻同事讲述经典执行案例    记者郭良朔 摄  

  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先进个人  

  【人物名片】  

  叶伟平 男,中共党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  

  3月20日上午11时许,一一核实完47名“老赖”的案卷后,叶伟平将他们报送给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  

  “每报送一批,就会有不少‘老赖’主动现身,表示愿意清偿债务。”叶伟平笑着说,“最高法的这个黑名单威慑力大,一旦上了这个黑名单,‘老赖’坐飞机、乘高铁、出入境,甚至高消费都受到影响;贷款、招投标更是连门都没有。”  

  从2014年2月担任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以来,叶伟平以联合惩治失信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挤压“老赖”的生存空间。  

  从媒体曝光到悬赏公告  

  打击“老赖”举措频出新  

  “黑名单”制度是惩治“老赖”的有效手段。这项制度推行之初,未引起执行人员足够重视。  

  叶伟平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各区院走访,全力推进“黑名单”制度,召开专题会议,立下铁规:对符合纳入黑名单的,应纳尽纳。  

  逃到加拿大的“老赖”李某,躲了数年,以为风平浪静,想回家看看。可因为他被列入“黑名单”,唯恐入境无法再出境,迫不得已,只好联系在武汉的家人,委托他们还债,这才恢复“自由”。  

  短短数月,武汉纳入黑名单的“老赖”数量一举跃入全省前列。  

  “‘老赖’怕什么?怕曝光!一旦被群众发现举报,他的行动就处处受阻。”抓住“老赖”这一心理,叶伟平鼓励各区院创新曝光形式,加大曝光力度。  

  2014年8月,叶伟平与市文明办、新闻媒体沟通协调,定期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老赖”,11批共曝光2000多名。  

  汉阳区法院将“老赖”的身份信息、照片,推送到该区大型电子屏滚动播放,震慑“老赖”;江岸区法院首创悬赏公告的形式缉拿“老赖”;江夏、青山等区法院还将“老赖”信息发送给社区网络管理员,利用他们对人、物、房熟悉的优势,追查“老赖”行踪……  

  截至目前,叶伟平已将2.7万多名“老赖”纳入黑名单,主动现身还款的“老赖”超过10%。  

  力主建立网络查控系统  

  “老赖”财产无法隐匿  

  孙某因生意周转需要资金,2010年向李某借款40万元。但借款到期后,孙某仅支付了部分利息,余款拒绝偿还。  

  李某将孙某告上法庭后申请强制执行,但孙某早已逃之夭夭。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找孙某财产,不到半小时,孙某隐匿财产的行踪败露:2010年9月,分别将其名下的一套房屋及在武汉某公司的股份过户至游某名下。  

  孙某恶意逃避执行,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上月,孙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执行法官使用的网络查控系统,正是叶伟平力主创建的。  

  有法官这样形容以前的执行查找难:“两个人,一台车,满世界跑。”因为需要查找的部门多,有时1个月都不一定能查出结果。  

  叶伟平上任之际,“互联网+”风生水起,他以“大数据”、“云计算”为视野,接棒主持全市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整合银行、房地、车管、工商、税务等信息,快捷查询“老赖”的财产和身份信息。当时,国内仅有极少数高级法院开展相关建设,我省法院在这方面尚未破题。  

  说干就干。他精心组织,靠前指挥,从项目需求到软件开发,每一环节都抓细抓实。端口有难处,他就找软件公司高层协调;布线进展慢,他就求电信公司老总支持;有关部门配合不积极,他就主动上门反复沟通……  

  一年的艰苦努力,网络查控系统建成。17家在汉银行,房地、车管等7家行政单位的信息,与法院互联互通。  

  “‘老赖’的财产实现了一键可查。不但大大缩短了执行案件的办案时间,更重要的是堵住‘老赖’隐匿财产的通道。”叶伟平说。  

  推行团队执行+立即执行新模式  

  “老赖”来不及转移财产  

  “我已签发查封令,请速到房地部门和房屋现场办理查封手续。”3月20日上午,市中级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喻英辉签署一起民事案件的执行命令同时,电话告知执行员孙某立即采取执行行动。  

  “执行法官+若干执行员”的执行团队模式,是叶伟平借鉴国内部分城市的试点经验,去年9月推行的。  

  以前,这样的执行案主要靠执行法官单兵作战。叶伟平介绍,单兵作战往往导致一些不良执行现象,比如,有时因为执行法官太忙,来不及执行,被执行人特别是“老赖”趁机将财产转移。  

  新执行模式下,执行员对执行法官负责,执行法官一旦查清“老赖”的财产,一声令下,执行员就得立即执行。  

  叶伟平解释,这实际上就是对执行权进行分解,执行法官主导案件的走向和决策,执行员负责查询“老赖”财产、行踪等信息,并接受法官的指令开展执行行动。“立即执行让‘老赖’避之不及,部分久拖不执的案件也迎刃而解”。  

  武汉某食品公司拖欠12名员工工资近20万元拒不支付,去年底,员工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公司老板偷偷地“改头换面”,将公司注销,再以其妻子的名义重新注册一家食品公司。江岸法院执行团队查询该公司可供执行财产时,获悉这一情况,执行法官立即命令执行员查封该食品公司,公司老板被迫掏钱清偿员工工资。  

  执行新模式运行半年,市中级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1200余件,其中,超过六成为涉“老赖”案件,月平均结案数较以前“单兵作战”模式增长近5倍。(长江日报 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王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