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保护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成共识

2014-08-2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1997年,江岸区人大代表李家示建议,“黎黄陂路周边坐拥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等17处精美的欧式建筑,可以将此地作为街头博物馆加以保护。”由此,拉开了江岸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工作的序幕。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投资巨大、牵涉众多。以吉庆民俗文化街建设为例,拆迁户多达800余户,总投资20多亿元。有质疑的声音:“政府花费巨资保护这些老建筑到底值不值?”

  面对质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洪建设有着不同的看法:“城市要发展,必须从长计议,要‘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保护这些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不仅是对过去的一脉传承,更是放眼未来的先行之举。”

  为此,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了《关于加快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复兴与保护的决议》。为了保证决议的贯彻落实,2012年9月,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就社会各界关注的规划、资金、修缮与周边环境融合等10方面问题向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房管局等13位部门负责人提出问询。

  会后,区政府成立专班,编制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财政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项目腾退,启动了“岳飞街1号”整旧如旧修缮工作,建立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加强了64处文物类古建筑和87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网格化管理。

  如今,社会各界在保护利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为其筑起了法制保护之墙。

  2006年,在胡汉蛟等10位江岸区十三届人大代表的接力呼吁下,武汉市第一个成片旧城改造项目——武汉天地竣工;2009年,吉庆民俗文化街和青岛路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启动,一个集历史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城市慢生活走廊”初显雏形。

  2011年至2014年间,又先后有赵静、汪建峰、付明贵、黄杰等80余位人大代表相继提出50余条保护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议,呼吁利用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深度挖掘“老汉口”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把这项工作推向了更高的起点。

  正是在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十余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下,“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利用”被正式纳入了新一轮武汉市发展战略规划。(长江日报胡雪璇 祖宣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