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武汉农商行:把“支农支小”变成赚钱生意

2014-10-13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8月底,央行宣布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在货币政策微刺激的新常态下,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简称“支农支小”)成为2014年金融热点。

  支农支小和对弱势人群的金融服务,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称为普惠金融。由于信贷风险大、成本高、回报率较低,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然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却将普惠金融变成了宝藏。目前,该行支农支小贷款规模武汉市第一,连续3年在武汉市金融同业纳税第一。全行不良贷款率只有1.5%,远低于国家标准。

  武汉农商行董事长刘必金说,三农和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大,但并不代表信誉差。只要创新、方法得当,市场一样广阔。

  村干部当起信贷顾问

  以往支农支小贷款难,除了缺乏贷款抵押,更在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借款人不了解,不敢贷。武汉农商行行长徐小建说:“农商行成立了支农支小的对应机构,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创新。”

  借款人来源多样,行业五花八门,如何短时间内摸清底细?“让懂行的人当信贷参谋!”

  新洲区潘塘街金寨村地处偏远,武汉农商行今年在村委会建起金融工作室,聘请村干部当起金融联络员。信贷员每周定期到村里进行金融宣传、下户调查,陪同的联络员介绍农户资信、经营历史,有的还对农户提供担保。

  养猪户胡光兵称,以前缺钱都向亲友借。2014年5月猪价跌到谷底,收购价只有4元多一斤,卖一头猪要亏五六百元。家里近300头猪卖不出去,缺钱买饲料,急得直跳脚。得知农商行在村里建了金融工作室后上门申贷。村干部向银行介绍情况,几天之内胡光兵成功贷到3万元,度过难关。现在猪价升到7元多一斤,行情好的话今年可赚十来万。

  2014年,农商行的普惠金融工作室要延伸到全市所有规模较大的村庄。

  尝鲜土地经营权抵押

  2009年,中央提出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农企规模化经营,块头越来越大,但资产大多是种植、养植物,缺乏有效贷款抵押。

  按《担保法》等法律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如何唤醒沉睡的土地?对全国各地案例分析后,该行大胆提出“三权分离”的构想: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保留农民承包权,仅将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经过协商,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对土地流转的经营权抵押登记,最大限度排除法律风险。

  武汉木兰养殖场在黄陂区流转2600亩土地建超大型养鸡场,但引进设备还差资金,想贷款却无抵押物。得知此事后,农商行主动建议:以流转的2600亩土地经营权作抵押,放贷4000万元。有了底气的木兰养殖场一口气引进100万只鸡,成为全省养殖大企,还吸纳当地村民近200人就业。

  继土地经营权抵押后,该行在全市率先推出林权、水域滩涂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占武汉同类贷款比重的80%,惠及数万农户,武汉市领导称赞:“这是把农民手中的实物形态变成了货币形态的破冰之举。”

  村口建起“田间银行”

  武汉农商行承担市、区两级各类农业、民政等补贴发放54项,服务180万户农民。

  新洲区辛冲镇蔡园村农民郑金元说,以前政府发一种补贴,就配一个存折,有的农民手中多达上十个存折。而且,最近的银行离村里有七八公里,取钱往返车费得8元,赶上人多还排长队。

  怎么把利民的服务办好?2013年,武汉农商行与政府部门协商,投入上千万元研发集中代发结算系统,把50多项代发补贴合并到一张银行卡中。同时,银行资源下沉到村。全市1000多个村大部分建成“惠民汉卡服务点”,农民可在家门口查账、取钱。

  辛冲镇蔡园村秋松建材商店,老板操秋松指着一台POS机说,农民刷卡每次可取1000元,商店代垫现金后,农商行再把钱还给商店。“方便了周边上千农户,办了一件大好事”。

  武汉农商行董事长刘必金说,金融体系不缺大银行,缺少为困难群体服务的银行,农商行有与农村、小微企业打交道的深厚传统,我们理应弥补普惠金融的空白,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探索“支农支小”,武汉农商行普惠金融道路越走越宽。成立5年来,武汉农商行资产、存贷款均增长150%以上,其经验多次被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广。(湖北日报记者 江萌 通讯员 龙杨 周芸 张桂平  冯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