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武汉江岸:垃圾分类让居民生活更精致

2019-06-21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去年年初,武汉市江岸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部署,在全市率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以“干湿分类为基础、节点细分为补充、回收利用为导向”的分类投放系统,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系统,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系统,不断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系统,提升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齐行动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市江岸区不断创新方式,发挥社区、单位、家庭、学校“四位一体”文明实践机制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志愿者、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教育引导居民了解参与垃圾分类。根据居民行为习惯,创新开展定时定点位投放,让“垃圾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化。引入“互联网+”智慧分类模式,建立居民实名制“绿色账户”,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居民从“随手扔”变为“随手分”,生活更加精致化。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位投放

  小区环境显著改善

江岸区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位投放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从2017年10月以来,武汉市江岸区已陆续在花桥街道大江园社区、劳动街道国信苑社区等多个社区,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位投放。同时,在充分征求小区居民意见的前提下,以居民生活习惯为参考标准,因地制宜地开设垃圾集中投放点,鼓励居民在固定时段投放垃圾。

  “鼓励居民定时定点位投放垃圾,目的是为了提升小区的环境品质。”江岸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相对固定后,小区保洁人员转运垃圾、环卫车清理垃圾的时间调整到与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相匹配,降低生活垃圾在小区内滞留的时长。垃圾桶因清运不及时导致的异味、污水等现象将大幅减少,也将让整个城区环卫工作有章可循、提升效率。“小区试水垃圾定时定点位投放后,并不是禁止居民在其他时段扔垃圾。”据介绍,在试点小区,除了垃圾集中投放点,原本散布在小区各处的垃圾桶也适当保留,方便居民使用。

  “以前大家投放垃圾无规律,清理垃圾也难以做到及时高效。”家住统建大江园南苑的居民王瑞恒说,总见到垃圾桶堆得冒了尖,地面上还满是污水,居民都捂着鼻子绕道走。“如今垃圾定时投放、定时清理,垃圾桶清爽多了,很少见到污水四溢的情况。”

  垃圾全面智能回收

  “绿色账户”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江岸区百步亭小区的智能垃圾投放箱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用户卡一扫,就能领到垃圾袋;垃圾袋上有二维码,可以找到垃圾的主人;“哔”一声后,垃圾桶自动开盖,马上显示可回收垃圾重量,并同步积分。这是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怡康苑采取的一种智能化垃圾分类模式。

  居民通过绑定了身份信息的智能卡,从垃圾袋发放机器上刷卡取垃圾袋,然后回家用这种带有二维码信息的垃圾袋对垃圾进行分类打包、分类投放。经过一年多的推广,百步亭社区智能垃圾分类成效显著。从今年1月份到5月份,居民主动投放可回收垃圾从2711公斤到4507公斤。

  这种智能分类模式目前已在全区多个社区推广。谌家矶街道天兴花园社区书记张建文介绍,为居民建立“绿色账户”,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对小区居民吸引力非常大,每个月还可以用积分兑换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他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居民积极参与分类投放,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天兴花园社区居民戴云感叹:“自从去年开始垃圾分类后,基本看不见高空抛物了,也没有人乱扔垃圾了。”

  居民热议来支招

  垃圾分类实现整街推进

  “融科一期常有业主在垃圾桶乱翻垃圾!”“垃圾分类公司能否上门或定时定点回收垃圾?”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道货捐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小巷议事厅,一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居民议事会议召开。

  会议现场,区城管执法局、球场街道相关负责人,社区居民、党员骨干、物业和垃圾分类公司代表等20余人组成议事团,展开激烈讨论。通过零距离沟通,现场达成共识,提出加大小区安保巡逻力度、在小区重要出入口增设只进不出的可回收垃圾桶等措施。

  居民议事会议的开展,是街道发挥居民“主人翁”意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探索。据介绍,自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球场街道引入第三方公司全面负责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收集和运输。该公司在每个小区设两名督导员,对投错的垃圾进行再分拣。其中厨余垃圾被运送到工厂,生产有机肥。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公司则运送到专业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球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已实现整街推进,在辖区5个社区、企事业单位全面铺开。

  垃圾分类进校园

  “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

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垃圾分类“称重法” 图片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

  “如果我们再不开始垃圾分类,美丽的草地、森林就有可能变成垃圾场。”近日,在长春街小学四年级(5)班,老师王小林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实践课。

  课上,王小林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同一个地方的新旧对比图片——昔日的垃圾填埋场“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武汉园博园。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开始了解垃圾减量的重要性,而生活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的必要手段。

  开展这样的“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在长春街小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该校在厨房和垃圾房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组织四年级学生,成立了20人的垃圾分类小组。每天中午,集中投放垃圾时,孩子们佩戴绿色环保袖章,在老师协助下,将每个班的垃圾进行分类并称重记录。学校建立垃圾分类台账,记录各班每天产生的垃圾数据,垃圾分类监督员每月对本月各班垃圾分类和投放情况予以公布。经过对比,孩子们发现垃圾量在逐渐减少,明白了垃圾分类的意义。

  武汉市江岸区还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小报”活动,鼓励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围绕垃圾分类这一主题设计小报,共评选出405幅优秀作品,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居民群众关注、践行垃圾分类。(长江日报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撰文:陈俞 祝丽芳 刘培 殷志文 吴婷)

[责任编辑:刘腾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