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犟妈”易勤: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

2013-08-12 中国文明网武汉站 字号:[][][]  转发


  从暮春到盛夏,我们追寻犟妈的故事。

  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她的事迹,如同一阵阵轻柔的风,迎面吹来,吹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犟妈易勤为员工们过集体生日

  三个月前,她还隐藏于芸芸众生的角落,演绎着默默无闻的坚守。

  此后,我们走近她,她登上我们的报纸。人们由此得知,这个叫易勤的柔弱女子,8年夜以继日,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没有追名逐利的庸俗,而是给予一群智残人平等爱的机会。人们感佩于她对生命尊严的坚守,对企业责任的担当,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助残犟妈”由是成为坚守大爱、坚守良心的代名词。

  今天,犟妈出现在国际助残研讨会上,成为一张彰显武汉重情守义城市精神的生动名片。

  一份坚守

  形成正能量强大磁场

  “一家福利企业,一个47岁的女老板,卖掉和抵押两套住房,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坚持带领10名智残工人,拿回‘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称号。”

  三个月前,这样一个电话打到楚天都市报的时候,所有人困惑顿生,心头一颤——

  一个妇女,把房子卖了、押了,贴钱挽救企业?

  一个老板,为了十个智残工人,苦苦支撑一个厂?

  一个全部是智残工人的工厂,怎样能获得“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的称号?

  5月10日,两名记者走进了易勤的企业。

  “犟”,是易勤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她抗拒采访,害怕镜头,始终重复一句话,“我想自己再努力一下,去改变厂子的处境。”

  “挤牙膏”式的接触开始了。记者蹲在她的厂里一连10天,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渐趋浮现。

  对智残工人不离不弃,给他们以尊严;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给社会以安心,这是易勤身上承载的时代意义。

  5月23日,本报推出《助残“犟妈”坚守良心》系列报道。至6月7日,共刊发18个版共计三万多字的报道,配发图片近50幅、系列评论4篇。

  易勤的一股“犟”劲、对员工的满腔大爱、多年坚持良心办厂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社会,也引起中央、湖北省和武汉市媒体的高度关注。

  5月25日起,新华社、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媒体重磅报道聚焦犟妈。

  7月17日,全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报》,在头版以《有一棵“大树”能够遮风挡雨——记“犟妈”和她的孩子们》为题大篇幅报道。这是继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关注、报道之后,又一中央媒体报道犟妈的先进事迹。

  在网络上,易勤的事迹被100多家门户网站转载报道后,数万网友跟帖称赞易勤的故事感人至深。

  在媒体和网络的集中聚焦中,正能量的强大舆论磁场迅速形成,并辐射出强大的引领力量。

  一种境界

  引来广泛关注和牵挂

  曾几何时,舆论痛心疾首,社会充斥浮躁,“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成为很多人的行事准则。当食品安全警钟频频敲响,大家说道德在堕落,恶行在恣肆。社会的信任基础被动摇,焦虑感扩散向各个角落。

  在犟妈那里,人们看到另外一种境界:爱与责任构成她无声坚守的逻辑起点与原动力,对社会效益、社会良心的呵护,诠释一名良商的道德理性。

  从她身上,人们发现爱不是施舍,也不是怜悯,而是一份平等,一个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出彩的机会。

  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慨叹,荆楚多义士,犟妈是湖北群星中升起的又一颗新星,其义举提升了湖北的精神区位。

  拨动社会心弦的事迹,彰显出打动人心的时代精神,引来省领导的关注和牵挂。

  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易勤和刘宏涛夫妇的先进事迹很感人,他们的坚守意义很大,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

  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批示:“易勤同志倾力助残的事迹令人感动和敬佩,既让智残人有了事业,更为社会尽了责任,楚天都市报的系列报道很好。”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批示:“这个报道很好。”

  社会各方的关爱,纷纷涌向东方红食品厂。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昌海,专门登门探访犟妈工厂,表示将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

  省残联、武汉市、江汉区帮助落实35万元帮扶金;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冒着高温跑了多次,帮残疾员工解决了就业补贴;

  江汉区帮助工厂进行整修,新的厂房选址也正在落实中;

  更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来了:襄阳的高中生帮忙义卖,30箱酸梅膏一天销售一空;一位老奶奶,从武昌转车找到工厂,递上1000元慰问金……

  这一切,都让易勤的内心堆积了满满的感激,更平添继续坚守下去的勇气。

  一种精神

  诠释重情守义大武汉

  城市的温润优美,不在于它的楼有多高,路有多宽,而在于生活其中的人赋予城市的“精气神”。

  城市精神,不是凌空虚蹈,不是宏大叙事,它不在庙堂之上,不在讲堂之中,而在市井里的平凡人物。它根植于日常生活,见之于一举一动。它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每一次普通的善举,都是构筑道德大厦的基石;每一次普通的善举,都在形成强化城市精神的内核。

  犟妈以一己之力,把十个工人的尊严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日复一日,以宽容博大,把人生的价值融入扶助残疾人的事业中去,展示出“美丽心灵”,成为武汉重情守义的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以自己的方式,向犟妈表达了敬意。

  6月6日,大雨倾盆,东方红食品厂的一间陋室里,阮成发召集现场办公会,研究东方红食品公司的解困方案。他说,犟妈夫妇的大爱感人至深,坚守的精神值得学习,党委政府有责任对犟妈的付出给予更多关爱,建立帮扶残疾人事业的长久关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土壤和氛围,使爱心人士能够持续奉献爱心,使大爱得以坚守。

  6月20日,华创会武汉论坛上,阮成发把犟妈作为武汉人精神代表进行推介。

  “有一个‘助残犟妈’,办工厂8年,亏了80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扶持10名智残员工。在武汉,你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这种温情。”他动情地告诉与会嘉宾,因为有这样的武汉人,这座城市显得格外可爱。

  时隔多日,易勤提起这两幕,仍然无限感激,“我没有想到他如此关注我和我的工厂,只有把厂办好,才对得起社会的关爱。”

  其实,犟妈应该骄傲,在这个夏天,她和10个孩子的故事,早已穿透城市坚硬的外壳,直抵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记者 徐剑桥)

  炎炎夏日

  一座城市的良心坚守

  跑了一天,走访了10个家庭后,下午5时45分,犟妈易勤斜靠在租来的一辆面包车内,累了。

  这天是8月8日,武汉入伏第27天,38摄氏度的高温依旧炙烤着江城。即将赴大连参加国际劳工组织会议的易勤,在临行前又了却了一件心头大事:家访。

  此前一天,她刚买来大蛋糕给员工们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

  她和丈夫刘宏涛租来面包车,载上10名智残工人,从江汉区兴业路的工厂出发,跑江岸,到硚口,过武昌,马不停蹄,就像送孩子回家的幼儿园老师。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车子跑了近200公里。

  做完这两件事,她说,大家现在都知道犟妈,各方给了很多关爱,只有给员工们多做点事情,她的心里才舒坦一点。

  高温酷暑

  一个蛋糕和欢快的集体生日

  走过兴业路东方红食品厂门口的人们,最近有些纳闷。每天清晨,这个工厂门口总会聚拢一批工人,但他们又不进厂上班,“点个名,签个到,很快就又散开回家了。”

  供货旺季闭门歇业,无异于自断财路,特别是犟妈的工厂现在小有名气,来订货的人并不少。

  “从2005年开始,厂里就在实行‘高温假’,什么时候高温结束,什么时候再上班。”易勤解释说,眼下酸梅膏等产品确实供不应求,可工厂生产车间只安装了三台空调,二楼室温达37℃,从工人身体健康的角度,必须放假。

  放假了为什么还要工人每天签到?易勤说,智残工人们自控力差,长期不“点卯”,会玩得得意忘形,最后忘记上班的路。

  8月7日清晨,和往日一样,工人们早早来到厂里。签到后,他们却被易妈妈留住了,“都别走,今天有礼物。”

  原来,当天正好是工人郑运峰的生日,易勤已经谋划了一场大Party。

  “他们天天吵着要过生日,像孩子一样盼着生日蛋糕,干脆搞个集体生日,让这两个月过生日的工人都聚在一起,解解馋。”易勤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热烈欢呼。

  丈夫刘宏涛出门去订蛋糕,工人们十双眼睛齐刷刷瞄着门口等。过了大约一个小时,蛋糕终于提了回来,他们恨不得不等吹蜡烛许愿,就先直接凑上去尝尝奶油的味道。

  10个工人中只有三个人曾经在家里过过生日,寿星郑运峰已38岁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为他买生日蛋糕。

  “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蛋糕端上桌子,10名工人围坐在桌前,点上蜡烛,唱上一首生日快乐歌,工人们中英文唱着,让人忍俊不禁。

  “来,寿星要抹点奶油在脸上!”易勤像给几岁的孩子抹香香一样,在工人们的额头和鼻尖抹上了奶油。工人们看到易妈妈脸上浮现出开心的笑容,欣然接受了她的“即兴发挥”。

  烈日当头

  9小时家访感动10个家庭

  江城史上最长的中伏热浪,威力一点不含糊。8日上午8点多,身上仿佛已上了一层火。工人们签到后,突然被要求上交手机,集中放到一个纸箱内。刘宏涛笑着说,别小看了10个智残工人,他们要是把手机拿在手里,会给家人通风报信,因为这天,易勤要来一场货真价实的“突击家访”。

  家访已有5年的传统,以前只针对孤儿和单亲家庭。这一次,易勤要把10个工人家里都走到。

  她给每个家庭准备了两个大西瓜、两瓶酸梅膏作为礼物。工人们都很开心,争先恐后往车上搬物资,生怕遗漏了自家的。

  第一站是吴建军家,他和母亲一起租住在汉口百步亭一栋6层私房顶楼,屋子约15平方米,一张大床是吴建军的,另一张折叠床是母亲的铺,里面只有两台小电风扇。爬上六楼,在如同蒸笼般的房间内,易勤望着吴建军心疼不已,“这热的天气,又没有空调,难怪背上长痱子”。待了十来分钟,易勤握着吴妈妈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才不舍离去。

  易勤要去的这些家庭,情形大抵相似:昏黑逼仄的小巷尽头,住着简陋清苦的人家,抬头可见密若蜘蛛网的电线。这些员工的梦想,就寄托在易勤身上。

  爱之深,责之切,在每个家庭,她都直话直说。“你已经37岁,如果再不改掉一些小毛病,等我有一天撑不下去了,你怎么办?”当着蔡志刚父母的面,易勤非常严肃。

  “家访是一起帮孩子找毛病的。我不希望在工厂里把他们捏得成了型,家长回来一惯又让他们还了原。”易勤说。她手里握的两张信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给每个工人的评语。

  29岁的周磊是孤儿,易勤经常给他买衣服。见易勤顶着烈日来到家中,瘫痪20多年的周磊奶奶异常感动,她拉着易勤的手眼噙泪水说,“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对我孙子太好了!”此时,易勤再也没能抑制住泪水。

  一天的家访,从早上9时一直进行到下午6时多,9个小时时间里,易勤带着员工们穿行三镇,车子开了近200公里,期间只吃了一碗6块钱的炸酱面,喝了3瓶矿泉水。等走完最后一个家庭,她已经累得不想说话。

  来来去去

  老员工和慕名而来的求职者

  东方红食品厂的员工,还是10个人。仔细翻看名单,才知道走了徐峰,来了徐晖。

  36岁的员工徐峰是个暴脾气,在外打工上十年,他没少受欺负,一次与醉汉争斗,他被打得不省人事,一个脾脏被摘除。在易勤的工厂里,徐峰获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包容。今年6月份的家长会上,他和母亲因感激易勤泪洒现场。然而一个多月后,他却离开了东方红,只因“外面的朋友说有更好玩的地方”。似乎很难用健全人的心思去揣测他的出走,但易勤和丈夫刘宏涛却表示了理解,“已经跑了好几次了,保不准以后还会回来。”

  对于离开的员工,东方红食品厂永远为他们敞开大门。易勤的心格外柔软,总放心不下这些智残员工,她总念叨一句话,“我不收留他们,他们怎么办呢?”

  2012年,在东方红工作两年的马宁,离职到武昌一家超市应聘时落选。父亲因此与人发生争执动刀伤人,在赔偿10万元后,被判三缓三。次日,担心马宁因为父亲的事想不通,易勤再次接纳了他。

  员工有去有来,易勤总在那里。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一些智残者的家长慕名前来为子女求职,42岁的徐晖成为了其中的幸运儿。

  徐晖到东方红上班已半个多月,拜了吴建军和黄佳玮两个“师傅”,“来这里以后,我不想再回原来那个厂里,因为这里更加快乐。”他说自己是“话痨”,有时不听话,以后会在易勤的教育下好好改。

  易勤还惦念着另外一个孩子:来自应城的肖飞。

  8月初,这个没有母亲的智残孩子,坐火车深夜找到了东方红食品厂。在门口徘徊了半夜后,第二天清早被刘宏涛发现。当时,肖飞拿着报道易勤事迹的楚天都市报诚惶诚恐,希望易勤能给他一个机会,“就当您多养了一个孩子”,肖飞这句话一出口,易勤的心一下子软了,她一口应允了下来。

  “他没有残疾证,我让他回老家先办残疾证。就算办不下来,我也收下他。现在的问题是,他在这里没有住的地方。新厂房如果落实,我会尽快帮他找到住处。”易勤坚定地说。在她心里,把工厂做大做强,让更多残疾人就业,那是她一直没敢忘却的心愿。(记者 徐剑桥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