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头条

长江新城面向全球征集规划 10个方案入围

2017-10-22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如何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建设长江新城?10月21日上午,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前期研讨会举行,多位院士、专家聚首武汉,就长江新城的规划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长江新城党工委书记陈瑞峰出席会议。

  78家国内外知名机构报名、共提交30个咨询建议最终10个方案入围

  为了高水平开展长江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武汉向全球发出邀请,开展了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工作。

  9月28日,正式向社会发布中、英双语国际征集公告。本次国际征集,共有78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形成63家个体或联合体报名。涵盖了世界顶尖规划设计机构。截至10月18日,共有41家机构形成了30家个体或联合体提交咨询建议。据介绍,此次征集是武汉市目前为止规格最高、参选机构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规划征集。

  10月20日,长江新城邀请17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对提交的国际咨询建议书进行了评选。最终,10个方案入围。 生态典范、车流物流分离的立体城市、贯穿南北生态大通道……

  院士、专家点评方案亮点

  21日,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前期研讨会上,院士、专家们畅谈了参与此次评选的感受,以及对长江新城的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许魏巍摄

  长江新城的规划,在打通创新链以外,还要吸引大量重量级的创新基地落户长江新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基地的等级等同于创新之城的等级。我国的创新基地布局是金字塔形的,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国家实验室。希望长江新城在规划中学习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安徽合肥的做法,尽快争取国家实验室落户长江新城,如果有了这个,全球的科学家都会云集到这个地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设计院院长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设计院院长钮新强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许魏巍摄

  长江新城的“先天条件”好,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发展基础环境等方面条件优越。尤其是水的特色非常突出,需要用心规划,并对其复杂性、系统性有全面了解,应列专项进行研究。此外,也要重视规划的系统性,路网、堤防建设、地下空间、管网系统均要系统考虑。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少华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许魏巍摄

  互联网是近50年来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2016年互联网已经覆盖了至少22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网民超过34.9亿。互联网是使用人数多、产业带动大、影响力广的领域,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的经济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长江新城正好在这个结骨眼上,这是一个极好的窗口期,抓得好我们就搭上了人类高速增长的飞行器。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功豪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功豪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许魏巍摄

  长江新城可走“产—城—绿”相融合的发展之路。要进一步地认识长江新城建设的重要意义。未来城市是什么?未来城市或许有很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是智能的城市、智慧城市。

  此外,未来城市肯定是品质之城,在新城空间关系上,要根据自然环境和发展趋势,有灵活的空间结构、善于留白、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童纯跃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童纯跃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许魏巍摄

  在概念规划之前需要先行回答几个观点问题,一是如何定位新城的基本功能;二是要谋划好先期建设和前期产业发展,就是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三是如何描述和定位未来城市的标准,特别是要处理好现实和畅想的关系。

  做好长江新城的总体规划,一定要明确一系列认识基础,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土地财政。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

京津翼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李晓江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许魏巍摄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变化就是人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从满足温饱到追求更美好、更高品质的生活,所以,也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提供有效供给,满足需求。

  应该重视三个“回归”:从工业园区向城市复合功能区回归;从经济增长向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回归;从单纯就业向丰富社会生活回归。他具体提出三个提升:产业经济提升、生活品质提升、公共服务提升。(长江日报 记者 夏琼 胡雪璇 通讯员 林汝湛)

[责任编辑:方凡]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