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徐宗元:13年甘当贫困老区义工

2013-01-17 中国文明网武汉站 字号:[][][]  转发


  1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十余家中央媒体聚焦退休13年甘当贫困老区义工、被誉“共产党员好典型”的徐宗元。

  现年68岁的徐宗元曾任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1999年退休后,以革命老区新洲区凤凰镇为基地,全心全意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13年来,他退而不休,先后徒步深入凤凰镇187个自然村湾,行程总计1万多公里,调查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形成文字调查报告58篇。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创新,帮助老区群众寻找致富途径,使当地人均收入增8倍。使凤凰镇从武汉市“十大贫困镇”变成了“小康明星镇”。

  不是家乡,却魂牵梦萦;没有亲属,却时刻牵挂……

  从大都市武汉到新洲小镇凤凰,从大校政委到荣誉村民。68岁的武汉警备区原政委徐宗元退休13年如一日,扎根贫困老区甘当义工,足迹踏遍全镇187个自然村湾,他的事迹刻在了千万百姓心中:当地村民发起“老百姓心中最可敬的人——徐政委”签名活动,数千村民自发在长幅上签名称颂;3万干部群众制作匾牌,赞誉他是“凤凰赤子”。

茶园话茶

  13年行26000里路兑现承诺

  清晨6时许,穿上旧外套,夹着一包材料 ,徐宗元匆匆来到汉口新荣村客运站,搭乘最早的一班客车前往新洲区凤凰镇。退休以来的13年间,徐宗元有一半的日子是以这种方式度过的。

  过去,武汉城区到凤凰镇没有直达客车,需要先坐开往麻城的客车,中途在麻城歧亭镇下车,然后步行2公里才能到达,几十公里路,转3次车,有时耗时4个多小时。

  这一路,徐宗元如此自费走了近200次,计26000多里。平均每月用于下乡的费用超过了1000元。

  按规定,徐宗元可以申请使用军休所里的公车。13年来,徐宗元仅两次用过公车,都是为了凤凰镇的村民运送物资。有企业家了解到徐宗元挤公交车到凤凰镇扶贫的事迹后,先后赠送两台轿车给他,但徐宗元都转赠给了凤凰镇政府。被评为“武汉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得到的7000元奖金,徐宗元也全部捐给了该镇的贫困村。

  1998年,时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的徐宗元根据分工,挂点帮扶凤凰镇。有一次,徐宗元在关圣村调研时,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凤凰什么都种过,就是没种过‘摇钱树’。帮扶就是一阵风,还是给钱最实惠,等规划好了,你们人也离开了,没有多少用的。”

  一句玩笑话,深深刺痛了徐宗元的心。他郑重对乡亲们说:“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尽力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凤凰中心小学建校的几百万元欠债还没还上、几十个贫困户的入冬御寒物资还没有到位……”次年,55岁的徐宗元从领导岗位退休,心里一直挂念着凤凰群众贫困生活现状的他婉言谢绝了3个军转地实职。毅然加入了“无资金、无权利、无工资”的武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继续把凤凰镇作为自己的对口帮扶联单位。

  刚开始,亲友并不是很理解徐宗元的选择。徐宗元说:“我在凤凰一无亲戚、二无投资、三无报酬,所以我一不图名、二不为利。但我对凤凰群众有承诺,共产党员说话要算数,千万不能糊弄群众。”

纸张泛黄的调研笔记本

  187个村湾处处留下他的足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村串户,与村民谈心,是徐宗元驻留凤凰期间的必修课。

  13年来,徐老徒步走遍了19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湾,写出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他说,只有了解每块土地的特点,才能知道每块土地适合种什么。只有走村串户,才能真实了解到村民的困难和想法。

  2003年,徐宗元在石骨山村发现了当地饮水安全问题后,经过1个多月走村入户,撰写了《关于老区农村饮水情况的调查》,他奔走于相关单位争取立项、审批,为凤凰镇建成第一座自来水厂。原副镇长黄金旺含着泪水告诉记者,“徐政委常常一天跑下来吃不上两顿饭,几次胃病发作,硬是拼着老命为群众解决了吃水难。”

  为了找准适合凤凰镇农村产业发展项目,徐宗元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向专家咨询、与村民座谈。渴了,就到老百姓家要口水喝;饿了,吃一点自带的干粮。

  得知将军山村有70多年油茶种植历史,徐宗元专程到这个村住了4天,深入农户走访调查。返汉时,恰逢身处北京的儿子不慎骨折急需照顾。徐宗元和老伴急忙进京,他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写出了油茶种植的调查报告。谁料,这份报告却在托人带回武汉的途中遗失。徐宗元毅然回到了武汉,重写了这份长达5000多字的调查报告。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凤凰镇油茶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为村民带来600余万元的收益。

  为了能为群众致富出点子,出对点子,徐宗元经常了解农业农村情况,时刻关注科技致富的信息。在他家的书架上,摆满了农业方面的书籍资料,仅致富信息剪贴和工作笔记就有厚厚20多本。

  “徐老政委13年撰写的58份调研报告或建议,17份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批示认可,为凤凰镇科学发展劈开了致富新路。”该镇书记叶建华介绍,1998年,徐老进驻凤凰时,全镇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到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已达到9535元,而且帮助该镇从武汉市十大贫困镇一跃而成小康明星镇。

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当地村民称他“凤凰赤子”

  在凤凰镇,只要说到“徐宗元”,群众几乎异口同声说:“徐老政委吧,认识,认识!”

  徐宗元刚到凤凰镇时,正逢中央关闭合作基金会,镇里仅有的两家村办企业负债1300多万元,无奈退产。200多名职工拿着白条,成群结队上访,人心涣散。徐宗元不顾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拄着拐杖深入乡村,耐心细致讲政策做工作,化解了群众的怨气。

  2000年,凤凰镇仅有的一家集体企业民间公司,负债高达196万元,濒临破产。为了挽救这棵“独苗”,徐宗元带着镇干部和公司领导来到武汉调研半个月,在汉找到了两家愿意提供帮助的建筑公司。该公司很快摆脱困境,当年增收392万元、纳税50多万元。

  原凤凰可锻厂,通过法律程序宣布破产后,在徐宗元的帮助下,重新组建了“生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吸纳安排了本镇剩余劳动力300人就近就业。

  这件事让徐宗元更加清楚:要加快老区脱贫致富,仅靠“输血”是不够的,必须设法增强其“造血”功能。2009年,徐宗元“劝”回了在广东发展的温氏兄弟,筹集资金2000万元,办起了“新凤畜牧有限公司”,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仅此一项不仅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还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500多万元。

  以前,凤凰镇3万亩农田,其中一半农田靠从邻近的麻城市买水灌溉,抗旱成本非常高。加上泵站与渠道毁坏,农民购来的水,还送不到田中。徐宗元背上军用水壶,跑遍全镇36个泵站和40公里长的水渠,摸清了泵站与渠道的具体情况。在几年的时间里,徐宗元从相关部门争取到300多万元改造资金。如今,凤凰镇已有塘堰66口,全部泵站与水渠整修一新,确保田地可抵御旱涝灾害。

  当地村民称他“凤凰赤子”。徐宗元,凤凰镇父老乡亲的骄傲。

手丈茶苗
  “扶贫直到我不能动的那一天”
  退休13年如一日,放弃在城里颐养天年的闲适,毅然赴老区义务扶贫,何以如此激情饱满?徐宗元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是组织安排我来凤凰镇挂点扶贫,而当我看到老区贫穷落后的状况后,就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凰镇已成了我心中割舍不下的牵挂。”他动情地说到。
  拖着年迈的身躯,徐宗元完成了在凤凰镇一天的调研。他还要在凤凰镇呆一天做最更细致的调研,而记者已准备返程。
  分手时,老人走向宿舍,岁月侵蚀而略显佝偻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那么高大,记者忍不住问:“什么时候才是你扶贫的终点?”
  徐宗元爽朗一笑,铿锵有力地回答:“直到我不能动的那一天。” (记者张卫华 瞿祥涛 通讯员刘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