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印象

【文化篇】云游博物馆”解锁古人消夏生活

2020-05-06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观众不能走进博物馆的日子,湖北省各家博物馆纷纷开通线上展览、直播,让深藏于文物背后的中华文化故事,陪伴人们心灵的疗愈与复苏。快来一起“云游博物馆”,从文物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夏天来了,天气热了,江城也将进入消夏生活。

  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避暑消夏的,再沿着历史轴线逛逛历代武汉三镇风光,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湖北省博物馆所藏的青铜冰鉴缶(打开后)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云”打卡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喜欢用“冰箱”,夏天喝冰酒真凉快

  立夏这天,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推出的“礼乐学堂”2020微课堂中,特别向观众推介了被誉为“古代冰箱”的青铜冰鉴缶。

  1978年发掘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两套形制、纹饰相同的大型冰酒器具——铜鉴缶,又称“冰鉴”,分别重168。8公斤、170公斤,现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迄今所见到的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被誉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冰箱”。鉴缶由方鉴和方缶两部分组成,方缶置于方鉴正中,组合为一个整体。出土时两套鉴缶并列,上置一勺。鉴、缶器壁上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云”打卡荆州博物馆——

  着罗衫穿麻鞋摇竹扇,解暑穿搭最婀娜

战国中晚期罗衫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2400多年前,古人已知道使用“冰箱”,增加夏日饮食风味。而荆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战国中晚期罗衫、一件汉代麻鞋,表明古人为了更凉爽,夏日是这样穿着打扮的。

  这件罗衫,轻如雾谷、薄如蝉翼,于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衣长192cm,幅宽43。3cm。绣地为灰白色罗,罗衫上的图案是用七种不同颜色的丝线,以锁绣的方法在素罗上精绣而成。每组单元图案由龙、凤、虎三种动物组成,形象生动,体现了楚人活泼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墓葬中,当时还出土了一把战国中晚期竹扇,时隔2000多年,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汉代麻鞋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荆州博物馆馆藏的一双汉代麻鞋更是透气又美萌。它于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文物年代为西汉文帝十三年。鞋长29厘米、头宽11厘米、后跟深6厘米。鞋面用白色平稳麻布制成,鞋里、垫、底均用麻线编织成人字纹。

  “云”打卡武汉博物馆——

  两大名楼相望,一江水曾冲积出两个鹦鹉洲

《江汉揽胜图》局部细节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看完古人消夏,再去逛逛武汉风光吧。武汉博物馆在闭馆期间,推出了“行走的课堂”微课,重磅推介了该馆馆藏《江汉揽胜图》。

  《江汉揽胜图》是一幅明代古画,很好地展示了五百年前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龟、蛇二山隔江相望,长江、汉水在龟山脚下交汇,江面上千帆林立,特别是黄鹤楼、晴川阁两大名楼隔江相望,被称为“天下绝景”。

  唐代诗人崔颢曾登上过黄鹤楼,写下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中饱含着对旷达天地时空的感慨,历史滚滚向前,湮灭了多少硝烟,多少人的情愁。崔颢在这首诗中还写到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江汉揽胜图》上部的沙洲,正是诗人所歌咏的古鹦鹉洲。

  据介绍,到了明代中晚期,由于江水的冲刷,古鹦鹉洲逐渐沉没。现在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所说的“鹦鹉洲”是后来冲积而成的新的鹦鹉洲,与崔颢诗中的“鹦鹉洲”、《江汉揽胜图》中的“鹦鹉洲”已不是同一片沙洲了。(楚天都市报记者 徐颖)

[责任编辑:王玉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