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老水泥厂废墟变身工业遗址公园

2019-11-25  字号:[][][]  转发

水泥厂旧址改造后。 梅涛 摄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水泥管游园吸引市民打卡。 梅涛 摄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由湖变煤灰山,又由山变“坑”,再由“坑”变垃圾山,最后由垃圾山蝶变成生态公园。

  2015年,历经“三生三世”,武汉首个生态修复而成的公园——青山戴家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2017年,该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日,这个生态文明建设地标性公园又有新进展。经10个月建设,戴家湖公园二期核心区已基本完工,有望年底前对外开放。

  戴家湖公园二期规划面积25.4公顷,由90%地面为混凝土的水泥厂废墟改造而来。园区突出“工业文明回想”主题,力图保留武汉工业记忆,打造华中地区首个混凝土户外公园。

  生态修复 水泥厂废墟蝶变美丽公园

  戴家湖公园地处青山区和平大道与建设十路交会口。公园上方,三环线、武广高铁高架桥交错跨越。

  11月2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沿和平大道从公园北门而入,园内景色宜人,动静相谐。

  这里原址是粉煤灰堆场、建筑垃圾场,破败不堪。2013年,武汉市、青山区两级政府筹资近亿元,历时一年半将其改建成50公顷的大型生态公园。

  紧邻公园一期网红景点“火车头广场”的二期核心区,虽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园内美景却没能阻挡住游客脚步。变红的乌桕叶、废弃的水泥管、带锈耐候钢锈板墙……吸引不少市民拍照。

  戴家湖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生态修复思想。稍有不同的是,二期所占地块不是原戴家湖湖区,而是湖边的原武汉市水泥厂遗址。

  资料显示,武汉市水泥厂走过近半个世纪历程,曾为武钢、武石化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过贡献,见证一段历史变迁。

  据记载,解放前夕,武汉尚无水泥工业。1958年,武汉市水泥厂成立,标志着武汉水泥工业起步。

  2000年,武汉叠峰公司整体购买武汉市水泥厂国有产权,后因无法满足达标排放等要求被关停。2007年,厂区被爆破拆除,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和水泥罐应声倒地。

  此后,厂区遗址成为废墟。场地因长期受粉煤灰、建筑垃圾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今年初,青山区启动戴家湖二期建设:改良土壤,改善水质,栽花种草,废墟获新生。

  施工项目经理邹强介绍,原地块土壤贫瘠且偏碱性,90%以上的场地下垫面为混凝土。他们为此采用化学改良手段,并对局部裸露粉煤灰堆场用1.5米的换土覆盖。场地北部有6725平方米水体,水质偏碱性且重金属超标。通过选用可吸收重金属离子的水生植物等,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营造有机生态系统。如今,园区环境已明显改善,泡桐等较耐贫瘠、耐碱性土壤的植物长势不错。

  青山区城建局介绍,戴家湖公园二期建成后,将与一期一起形成75公顷的总面积,成为全市最大公园。同时,作为武汉高铁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成为武汉市门户公园,见证青山从工业重镇到园林城区发展变迁。

  文明回响 让城市工业遗址“活在当下”

  水泥,一种加水搅拌后能把砂、石等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水泥砖、水泥搅拌桩、水泥管……漫步戴家湖公园二期,除了花草树木,水泥及相关制品更是随处可见,宛如进入一个户外混凝土博物馆。

  城市工业遗址,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和烙印。水泥厂遗址改造,保留水泥自然是有意为之。

  杨逸,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分院院长。他介绍,该项目所在区域留下的大量水泥土块无处安放,也不便外运,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为此,设计团队坚持施工现场办公,随时处理突发情况,病本着尊重现场理念,在设计打造特色景观时,充分利用场地废旧物,突出“工业文明的回响”主题,努力让水泥厂遗址“活在当下”。

  混凝土透水透气性极差,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局部破除,给植物腾出生长空间。一次偶然开挖,让深埋地下的水泥搅拌桩基础“浮出地面”。杨逸受此启发,设计打造了极具工业记忆的厂址花园。

  厂址花园花园中5个水泥厂搅拌机座、点缀劳保手套和工靴等工业符号,让人想起当年工人辛勤劳作场景。废弃耐火砖铺成的30多米长步道,踏行其上可感受时光沧桑;步道两边,混凝土结合废弃水泥空心砖砌成的“山水抽象景墙”,给人无限遐想。

  戴家湖公园二期的正中心,地势最低,自然形成雨水花园。“铸魂”滨水广场上,被破除的夯块物尽其用,重新拼铺后形成大地干涸裂变的景观。缝隙里,植物自由蔓延开来。站在三环线远看,大地干涸裂变过程层次分明,以此寓意青山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演变,也警示人们加强对生态的保护和重视。

  青山,因钢而兴。共和国钢铁长子武钢坐落于此,60多年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少不了钢铁元素。

  耐候钢锈板覆盖裸露的老厂房基础梁,模拟出青山山脉的形态,极具设计感。长约70米青山文化档墙高低错落与城市背后的棚户区安置房形成呼应,构成一副“青山绿水红钢城”的美丽画卷。巨大的钢板体现现代工业材料的质感,墙面上雕刻镂空文字,书写着一座老水泥厂的变迁……

  创意注入 让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扭曲’自然是葬送人类的明天。今天,我们立碑记录武汉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这段‘弯路’,只为:永远不再出现这种伤害!”这是立在戴家湖园史馆门口的生态纪念碑碑文结尾的话。

  公园管理处主任刘志强介绍,一期建成开放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四年多来,已吸引喜鹊、戴胜鸟、野鸡、野鸭等近20种野生鸟类来此栖息。

  72岁的胡昇在青山区生活了60多年,见证了戴家湖近半个世纪的变迁。这几年,他又成为公园历史的义务讲解员。听说二期也将建成开放,十分高兴。

  在胡昇看来,不管是堆满粉煤灰的戴家湖,还是被破拆的武汉市水泥厂,所处位置都曾留下工业文明印迹。一期、二期建成开放,新增大块城市绿肺,也留下城市发展记忆,受益的是广大市民。

  借助创意的力量,戴家湖及周边,昔日的工业锈带有望加速变身生活秀带。

  在公园二期水泥管儿童乐园,地上放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水泥管,通过改造组合,模拟出动画片“哆啦A梦”中水泥管的场景,打造独具特色的时空隧道,给城市公园后续造血功能提供基础。

  据介绍,未来,还将结合场地设置餐饮、聚会等活动场所,打造胶囊公寓、集装箱街区、儿童科普馆等,丰富公园业态。引入更多动漫等时尚创意设计,塑造系列网红景点,以此聚集人气。

  距离公园二期核心区不远处,一个保留下来的烟囱直刺天空。根据规划,后期将根据“青山之眼”理念,计划在烟囱上设制Pm2.5监控,时刻警示人们对于空气环境的保护。

  武汉摄影家协会理事周国献十分关注江城工业遗址保护,长期用镜头记录老厂变迁。“城市不能光有高楼大厦,还应留下历史记忆。”他说,年初自己实地踏访过武汉市水泥厂旧址,发现此前破败不堪的厂区复绿了,没想到后来还加入不少水泥构建等工业元素,抽时间会再过去看看。(湖北日报 记者夏中华)

 

[责任编辑:蔡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