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湖北省博物馆有个“教授”志愿讲解员

2018-10-25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薛红在省博给游客进行义务讲解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0月20日上午,在省博曾侯乙墓展厅,志愿者薛红正在为游客讲解曾侯乙编钟,她打了个比方,“钢琴上有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搭配琴键就能演奏完美乐章,编钟上也可以找到相应的12个音,钢琴能完成的曲目,编钟也可以。”形象的比喻,让游客们连连点头。

  很多游客并不知道,为自己讲解的志愿者薛红是一位大学教授,是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她在省博担当志愿者已有9年多,志愿服务时间近2000个小时,吸引了万名听众。在她的带动下,武汉商学院一批学生党员也走进省博,进行义务讲解。

  外地游客打“飞的”来汉听她讲解

  成为博物馆讲解圈的“网红”,薛红自然有独门绝活。

  “曾侯乙炉盘,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盘底有鱼骨骼痕迹,经过考证这是鲫鱼,说明先秦时代湖北就有食用鲫鱼的传统。”这段讲解虽短,背后薛红下的功夫可不少。当时这残存的鱼骨骼曾引起广泛争论,很多人根据地域猜测,这是武昌鱼的可能性更高。薛红为此特地向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专家请教,得到确切答复,这就是鲫鱼。

  9年多的讲解,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要做很多功课,比如为了讲好曾侯乙编钟,我专门找武汉音乐学院专家请教古代音律,向武钢专家咨询铸造知识,这样讲解才更专业,让游客分享到更多知识和乐趣。”

  有一个周末,薛红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20多位博物馆“发烧友”,他们来自北京、西安等地,平时通过QQ群交流。此次专门相约打“飞的”来汉参观省博,来之前特意预约了薛红的讲解。“曾侯乙展厅面积大文物多,粗略讲解一遍也需要一个小时。”薛红说,为让“发烧友”听得多一些、细一些,上午9时开馆她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中午12时。

  薛红的学生陆婉琪对此次“发烧友”聚会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大家想把薛老师的讲解全部录下来,没想到足足讲了一上午。

  义务讲解曾被“拒绝服务”

  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薛红回忆,2009年,她当时作为学校旅游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省博时,看到一些器物名字很生僻,回家查资料仍找不到答案。正好省博招收义务讲解员,薛红立即报名参加。

  “最开始做志愿服务时,很多游客都不理解。”薛红说,义务讲解员在门口等候时,游客以为要收费,直接拒绝服务。但薛红并未气馁,当时只要有进馆游客,她就直接找人开讲,“讲着讲着,游客就会聚集过来聆听。”现在,薛红的讲解“轻车熟路”,非常吸引人,即使开始预约只有几位游客,开讲后也会有很多游客主动围过来倾听。

  “博物馆文物背后的知识、承载的历史、所包含的意义,都需要讲解。”谈到为什么能坚持9年多,薛红说,很多游客逛展厅时不知道如何鉴赏文物,几分钟就逛完了,十分可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人去了解。”

  她带领百余名学生一起做志愿服务

  9年多来,大约有百余名学生和薛红一起做过志愿服务,很多学生都是党员。

  2010年,薛红第一次带学生做志愿服务,学生们当时是利用寒暑假来做义务讲解员,学校宿舍不开放,学生们就“凑份子”在省博附近租房子。一部分学生在寒暑假讲解完后,就自己报名省博的临展培训,再利用周末去做义务讲解。当时从武汉商学院去省博得两三个小时,但学生们都坚持下来。薛红说,现在这些学生在全国各地工作,提到志愿服务的日子,觉得是他们大学“最好的时光”。

  目前,薛红带着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10多名学生,不仅在省博做志愿者,还开启了“移动博物馆”项目,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将文物的影像资料带到乡村学校,让那里的学生也能看看历史、了解文物。今年6月,薛红带着学生志愿者团队去了蔡甸消泗中心小学,为学生们带去博物馆特色活动。他们精心准备的PPT,介绍省博的四大镇馆之宝,还通过卧薪尝胆、一鸣惊人等经典成语,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楚文化。“对偏远乡村、信息闭塞的孩子来说,去一趟博物馆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薛红表示,希望以后有条件能够带着偏远地区的孩子,到真正的博物馆看一看。(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旅 党徽闪耀五色旅游)

[责任编辑:赵玲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