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战线纵横

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远方

2022-10-14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接连上演:东湖畔骑行露营听户外音乐会;夜游黄鹤楼玩古风市集;吉庆街品美食观非遗技艺;花博汇赏花听传统楚剧……在武汉,市民游客一边赏美景、一边品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新型潮流文旅玩法。

  文化旅游业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架构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大力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让市民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坚定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武汉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4年武汉获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16年成为首批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017年荣膺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2022年6月,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地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奋力建设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和国际滨水旅游名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征程中迈出了强劲步伐。

  以文塑旅,以旅塑文,一幅幅“诗与远方”的画卷正在英雄之城武汉壮丽展开。

  ■ 讲好武汉故事

  尽显英雄城市底蕴

  今年9月,武汉多项文艺作品斩获国家级大奖。凭借在京剧《母亲》中扮演革命母亲葛健豪一角,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刘子微斩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武汉说唱团演员、湖北小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姚俐玲,凭借湖北小曲《党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这十年,武汉文旅事业围绕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用心用力,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

  ○ 武汉有戏 振兴“戏码头”步伐坚实

  收获多个国家级大奖的背后,展现的是武汉戏曲“大码头”的发展盛况。武汉是汉剧发源发展成熟之地,全国五大戏曲剧种纷纷来此交流切磋,武汉成为全国闻名的“戏码头”。

  每年举办的戏曲会节,是武汉戏迷乃至全国戏迷的节日,也不断凸显着武汉作为全国戏曲演出交流中心的地位。2021年10月,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汉举办,来自全国的31台剧目以异彩纷呈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2年4月底,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迎来十周年,实景沉浸式戏曲演出、国潮戏服大秀等活动带动戏曲文化“破圈”。近年来,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系列活动接连开展,夯实了武汉在汉剧界的扛旗者地位。

  武汉“戏码头”多年的坚持和培育,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今年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王荔,近年在传承汉剧陈派艺术的基础上,陆续推出《霓裳长歌》《夫人城》等多部剧作。武汉京剧院青年演员方佳欢,今年入选了“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更通过沉浸式小剧场京剧《一丈青》在抖音上获得了4000万的点击量,为武汉戏曲演出市场赋能,探索传统戏曲传播发展的新路。来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90后”木偶演员陈金玉,在第八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中荣获最佳技艺传承奖。在她的思考中,今天的木偶演员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打破旧思维,适应新时代的观众要求。

  好戏不断、名家辈出,武汉持续锻造文艺精品,硕果累累。十年来,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建党百年和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等主题,武汉文艺院团创作京剧《母亲》、楚剧《向警予》、交响曲《浴火重生》、音乐剧《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杂技剧《英雄之城》等汉派优秀文艺作品127部。楚剧《万里茶道》全国巡演近100场,新编汉剧《宇宙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此外,还高质量完成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闭幕式、《初心闪耀英雄城》等重大文艺演出任务。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为全国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盛会,又将与大家陆续见面。

  ○ 创新发展 文化遗产“活”起来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武汉这十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和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市民的“文化乡愁”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会场设在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获得2022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奖项,成为武汉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黄陂区郭元咀遗址入选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十年来,武汉考古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也为讲好“武汉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与考古材料。

  地处武昌中部的昙华林,是武汉网红文艺街区;当夜幕降临,一栋栋中式传统的老建筑与北欧风格的老房子被“点亮”,尽显夜经济的活力。近年来,武汉组织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让这一城市地标焕然一新,居民楼、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特色商业街区沿山坡错落布置,市民游客在这里感受到武昌古城的历史样貌与文化精神。十年来,全市加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护,坚持文物保护与文脉复归、老城复兴相结合,助力推动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等城区实现较好、较快发展。此外,武汉市为牵头城市的“万里茶道”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武汉传统文化焕发全新光彩。

  武汉“博物馆之城”建设提速,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今年,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3家革命类博物馆,获评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个个带着历史印记的红色资源,正在转化为一个个寓教于游的红色景区,成为广大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红色武汉·英雄城市”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线路,涉及武汉市9个红色纪念场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修缮升级、尽显英雄城市气质。

  十年来,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达到新高度,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颁布实施《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5项,其中国家级19项;汉绣、武汉木雕船模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今年6月,81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湖北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祚欢当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这也是继古琴名家丁承运、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之后,武汉人再次获此殊荣。何祚欢高兴之余,有更深的感触,“这不光是一种光荣,还有一种压力感,就想赶快传授给年轻人一些东西”。

  ■ 全民相约武汉,主客共享“人民乐园”

  国庆佳节,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连续聚焦报道大美武汉。白天在东湖湖畔骑行露营,晚上登游轮赏长江灯光秀;或者漫步美丽乡村,感受大自然的秋收风光;触摸红色遗址,溯源筚路蓝缕的革命历程。打卡景点之余,游客还可以去粮道街过早、在万松园美食街宵夜吃小龙虾……在“相见在武汉”的风景里,市民游客相约武汉,共享“人民乐园”。

  十年间,从“九省通衢”的交通中转站到会聚全国目光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武汉擦亮一张张城市名片,文旅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2.7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20.84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超90%,文旅企业的韧性、文旅人的拼劲得到了充分彰显。

  数据背后,彰显的是城市美誉度的显著提升。十八大以来,武汉创新开展城市文旅形象宣传,持续推出文旅特色宣传作品,引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中国新闻》等重点新闻栏目持续聚焦。《武汉,你好!》《相见在武汉》《这就是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樱·语》《武汉·炫彩中国年》《如虎添亿——2022武汉新春光影秀》等爆款产品全网刷屏。武汉文旅新媒体宣传矩阵,已成为城市宣传阵线的主力军,平台影响力领跑全国。武汉市文旅局政务新媒体在全国地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综合指数排名榜上长居前两位,其中,武汉市文旅局官方微信稳居全国各城市文旅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第一,武汉市文旅局官方微博入选全国十大文旅微博。在脸书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这就是武汉》英文版、《@武汉》英文版、《Hi!I am Wuhan》等宣传作品持续推出,吸引包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和中国各大驻外使领馆的点赞、关注。随着“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的“花漾江城”品牌不断擦亮,“大江 大湖 大武汉”“大武汉 新花城”“英雄之城 大美武汉”等文旅IP深入人心,各地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武汉市接待游客3.1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74.3亿元,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和第4位。

  数据背后,更彰显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不断加强。这十年来,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业态、产品、市场的深度融合,催生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武汉周末去哪里,黄陂景区等着你!”俨然成为武汉市民及游客的共识。黄陂区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陂区木兰乡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农旅融合推动黄陂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全区已有36万人吃上“旅游饭”。杜堂村、天星村、双泉村、童周岭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临水听风,触目皆绿;夕垂湖边、夜宿农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市民游客尽情体验乡村田野间的闲情雅致。10年来,全市30余个夜游区域和项目整体联动,初步形成了“夜秀”“夜演”“夜宴”等九大夜游产品体系,以及“璀璨夺目之长江夜游”等10条夜游精品线路。“夜经济”消费地标所带来的旅游体验持续升级,江汉路步行街、江汉朝宗旅游景区、楚河汉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知音号、长江灯光秀成为城市名片。

  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72家,实现营业收入2545.2亿元,同比增长21.3%。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家。培育了斗鱼、传神语联、天喻信息等一批本土文化企业。创意设计、数字直播、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全国领先,正加快打造“动漫之都”“游戏之都”“电竞之都”。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行社企业数量由288家增加到目前的478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从23家增至52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从1家增至3家,4A级旅游景区从15家增至21家。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康养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

  ■ 带来精神丰盈,公共文化送到身边

  126家博物馆、144个剧院剧场、2.87万个公益性文化设施布局全市,武汉惠民文化活动每年举办1500场次以上。覆盖率达100%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分钟文化圈让武汉市民在1公里范围内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这十年,武汉市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形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亲子互动空间、哈利波特主题书屋、白色浪漫的旋转楼梯、丰富多样的活动,青山图书馆成为不少市民假期热门打卡地。在四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原木色的木制书架,市民张女士正陪着女儿在图书馆公共阅读区的沙发上看书。“家门口就有图书馆,不到10分钟就能走到。只要周末、放假,我们总会找时间来这里借书、看书。”张女士说。

  青山图书馆是武汉多维度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城市治理者走基层倾听民意,回应民需,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坚实保障。12分钟文化圈不断完善,市民在家门口触手可及“诗与远方”。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武汉图书馆新馆、武汉戏曲艺术中心、琴台美术馆、武汉中心书城等一批市级重大文化设施正在推进建设中。青山图书馆、东西湖文化中心等一批区级公共文化场馆以及江城书房、光谷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开放,为市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武汉市获评全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称号。

  8月,“武汉之夏”燃爆街头、社区。从1978年首创至今,“武汉之夏”这一享誉全国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它深深地根植于江城极富文化底蕴的土壤,承载了两江四岸江城人民的众多欢乐,为构筑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十年来,武汉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惠民文化演出‘五进’”“送戏下乡”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武汉之夏”“迎春舞龙大赛”“锣鼓大赛”“江城读书节”“武汉高校艺术节”“名家讲坛”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其中,“武汉之夏”获评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示范项目,“名家论坛”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湖北小曲《鹤归来》等5部作品荣获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此外,文旅惠民活动持续推出,与市民、游客共享武汉文旅发展成果。“武汉人游武汉”“大美武汉我的家”“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等一系列文旅惠民活动,向市民游客送出上千万张文旅惠民券,涵盖A级景区及文旅项目40多个,市民游客纷纷点赞。

  文旅节庆活动精彩纷呈,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黄宾虹、梵高等国内外大师作品先后在武汉美术馆展出;中国戏剧节、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22武汉双年展、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合唱节等等国家级重大艺术会节活动接踵来汉举办,形成浓厚文化氛围。2021年,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作为唯一一个由中宣部、文旅部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武汉举办,吸引10万人参观,成为国博中心人气最旺展会之一。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将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目标定位,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奋力打造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

  【游客说】

  ■ 畅享城市好风景 “解锁”美好新生活

  兰州游客戴瑾:

  在武汉度蜜月很有乐趣

  今年暑期,我和丈夫来武汉蜜月旅行,感觉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去逛了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楚河汉街、中山公园、汉口江滩、武汉天地……不仅感受到美好的风景,还有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深刻的是晚上行走在江滩,吹吹江风,观长江灯光秀,还有露天电影可看,感觉很美好。我们还去了民生甜食馆总店喝老式糊米酒;去吉庆街吃最正宗的蔡林记热干面,还有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生活在武汉应该很有幸福感。只要有时间,我们还会来武汉“逛吃逛吃”。

  恩施游客李丽:

  武汉三天“玩不够”

  今年7月,我带着3个孩子来武汉旅游、去不同的地标打卡、玩水亲水看演出,感觉三天玩不够。在东湖坐船、逛东湖绿道、去武汉玛雅海滩水公园玩水,晚上穿着旗袍在知音号赏长江灯光秀看大戏,在吉庆街品美食、与街头艺人互动歌唱,很放松很开心。我还特意请了一名武汉星级导游,带我们去湖北省博物馆、龟山和晴川阁“深度游”。导游讲解历史文化非常有趣,孩子们听得很入迷。去龟山时,5岁的孩子走累了,导游还帮忙抱孩子。在武汉,既有好看的风景,也有可爱的人!

  (长江日报 文:黄丽娟 武文旅)

[责任编辑:张星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