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的“新农人”:带动村民生态种养,串起绿色循环产业链

2023-09-13 武汉文明网 字号:[][][]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地处大别山南麓余脉,坐落于新洲、麻城、团风三县交界处,是武汉市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且昼夜温差大,适宜养殖种植。新农人刘水兵、余林夫妇种养结合,十余年间,他们夫妻两人蹚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夫妻回乡创业,养殖“无抗”土鸡

  一大早,徐古街克昌湾村的余林家庭农场内一片繁忙景象,刘水兵和村民们在新种的有机胡萝卜地里锄草,不远处果林下养殖的上万只“无抗土鸡”穿梭觅食,活力十足,这是刘水兵在家乡徐古街建立的“种养循环”生态农场。

  谈起为何选择回乡创业,刘水兵表示,2008年,儿子不幸遭遇车祸,为了更好照顾儿子,夫妻俩不得不返回家乡,因儿子调养身体需补充营养,于是就想自己养殖“无抗土鸡”。

  有了创业的想法后,刘水兵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学起了养鸡技术、微生物使用、中草药知识等。2009年,他在徐古街克昌湾村老家的茶树林、板栗林下,分别散养了2000只、3000只土鸡,用传统饲料和蘑菇边角料分开喂养。经过试验,吃蘑菇的鸡免疫力更好,很少得病。他又在蘑菇里添加鱼头、鱼骨,为鸡补钙,接着又尝试在鸡饲料里添加中草药、微生物,并在江苏寻找专家提供饲用中草药技术支持,在江西挑选了一家饲用微生物供应商,调配出了更营养更健康的饲料,土鸡和鸡蛋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无抗’土鸡蛋比起普通的鸡蛋,具有低胆固醇、低脂肪,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等特点,在养殖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抗生素,很受市场欢迎。”妻子余林说道。

  2013年,刘水兵、余林夫妇集中流转200多亩闲置土地,投资100万元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养殖“无抗”土鸡。依托大别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逐步建立起“鸡—果、蔬菜、稻—鸡”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坡地、山地用来发展林下养鸡,鸡粪还田种果桑、水稻、蔬菜,桑叶、菜叶喂鸡,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并采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在种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激素、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物品,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经过14年的摸索,我们就给自己定位了,做一个无抗生素土鸡的目标。我们就利用徐古这边的优质的廉价资源,像鱼皮、鱼骨头,还有我们种的桑葚,蔬菜叶子,把这些所有的廉价资源把它做成生物饲料,用来喂鸡,减少成本,同时还能够提高我们鸡肉和鸡蛋的品质,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满意。这几年我们的客户群体是越来越多,现在抖音里面累积的粉丝也有十多万了。”刘水兵说道。

  带动村民就业,实现“种养循环”

  据了解,一亩田合作社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与当地家庭农场、农户联合,建立了稳定的土鸡、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既确保了原料稳定供给,又减少了原料采购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

  目前,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村湾15户发展林下生态养鸡2万羽,每年支付土地租金20余万元,劳务用工工资70万余元,常年带动120余户农户就业,合作社产值500多万元。

  “在刘水兵的带动下,我养鸡已经三年了,年收入大约在15万元。刘水兵帮着我进鸡苗,做发酵饲料,再来销售。”克昌湾村村民余继前介绍,下一步,自己准备扩大养殖量,争取养到四到五千只鸡,共同致富。

  大屋冲村村民汪胜芳称,我在这里做事快10年了,离家近也开心,老板对附近村民就业都格外上心。

  近年来,刘水兵还不断创新,开始尝试电商销售,以“线上+线下”模式销售“种养循环”的鸡蛋和果蔬农产品。他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引流,同时与我家的地、东方神农、汇君科技和斗笠哥等电商平台合作销售,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相继获得新洲区青年致富带头人、新洲区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刘水兵荣获新洲区“问津英才·乡土人才”称号。

  2020年,二人再次流转当地200余亩土地,开起了家庭农场,种植梨子、桑葚、水蜜桃、冬枣等水果以及胡萝卜、土豆、莴苣、竹笋等时令蔬菜。将养鸡产生的粪便,就地变“废”为肥,还田用于种植蔬果,同时将种植的农作物反哺养殖业,成为土鸡的“绿色口粮”。

  刘水兵表示,他希望将自己所学的东西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农民朋友手中。接下来准备扩大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深耕“共享菜园”模式,充分挖掘“认养农业”的优势和价值,打造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民俗体验农场,探索循环利用、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致富路。(极目新闻 记者常怡 通讯员邰生鹏 舒春松)

[责任编辑:叶召梅]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