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学生穿越百年找寻历史的“红船”

2021-03-1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课堂上,学生们讲述自己心目中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江夏区教学研究室小学道法教研员刘利霞作为特邀嘉宾给学生们解读“红船精神”。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月12日,江夏区第一小学用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开天辟地的大事》,带领学生们穿越百年,跟着历史的“红船”,感受曾经的峥嵘岁月,将敬党爱党的“种子”根植于心田。

  重温《李大钊的最后一次演说》以史明理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12日下午,江夏区第一小学五(2)班教室里传出嘹亮的歌声,学生们认真聆听,有的还跟着轻声哼唱。

  “大家从歌曲里面听到什么?”该校“90后”思政教师王晓东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听到了‘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改善了人民生活’……”紧接着,王晓东打开PPT,屏幕上出现了不同时代各行各业党员的照片,随着时光的流转,最后画面定格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照片上,几乎是同时,班上同学们满怀崇敬地喊出“李大钊”。

  学生任立冉说,寒假期间,他了解了李大钊的事迹,观看了大量相关的历史影像。随后,他投入地再现起李大钊的最后一次演讲,“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台下的同学们看得聚精会神,备受鼓舞。

  王晓东给学生们讲述道,辛亥革命爆发后,新文化运动涌起,当时中国进步青年都在苦苦寻求救国图存的道路,却报国无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新思想、新学说的主要途径。李大钊通过《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为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演绎“巴黎和会”风云以史明志

  画面一转,时间来到了1919年。当国内青年还在苦苦寻找中国出路时,远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内气氛异常紧张。王晓东请学生们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片段,并邀请几位学生演绎“巴黎和会”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小节。“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当学生罗彤饰演的顾维钧发出“愤怒之问”时,同学们握紧了拳头。

  王晓东告诉学生们,当时消息传到国内,激起社会各界进步青年强烈愤慨,在1919年5月4日这天他们组织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国内的进步青年更加团结在一起。

  星星之火照亮嘉兴“红船”以史明智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100年前发生在浙江嘉兴南湖上一条游船上的故事吗?”王晓东的话音未落,立马得到学生们的热情回应:“是‘红船’的故事吧。”

  学生梅晓萌说,通过完成课前学习单,她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最初是在上海,后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参会代表紧急转移到了嘉兴南湖。正是有了这条“红船”,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晓东说,100年来,这只小小的“红船”由嘉兴南湖始发,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共产党员的人数,也从“一大”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9100多万人。“红船”所代表的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丰碑,希望同学们学习、传承“红船精神”,坚定信仰,继续扬帆。

  专家说

  思政课上,我们重视党史国史教育,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延伸,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腥风血雨,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对党的认同感,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利霞

  家长说

  开学的第一节思政课,新颖、灵活的教法,亲切的语言令我如沐春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节课,让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加深了孩子们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小学五(2)班学生艾逸佳家长

  (长江日报 记者向洁 通讯员陈克茂 谢巧云)

 

[责任编辑:蔡乐]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