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后汉书 文苑列传七十上》
江夏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在当地家家户户流传。图片来源:文明江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在武汉江夏,儿童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时,父母总会讲起“二十四孝”之一“黄香扇枕温席”的经典故事。
黄香以孝闻名、以才著称、以廉驰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及善孝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更为江夏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近代,有梨园世家——谭鑫培家族七代传承家风的故事在这里延续,更有“家风家训村”五里界小朱湾继承着孝文化的精髓。
黄香扇枕温席 塑造江夏忠孝民风
在中国,有一句俗语“天下黄姓出江夏”,意思是说黄姓的宗源就在江夏。黄氏代表人物黄香,是中国经典《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主角,为“二十四孝”中的一孝。
相传黄香出身官宦人家。但江夏黄氏世家传到黄香父辈时,已家境贫寒,养不起奴仆婢妾,黄香自幼时即不得不亲自做许多下人们干的活。黄香命中多劫,幼遭苦难,年仅9岁就痛失慈母。他因爱母极深,为子极孝,母亲死后,哀思过度,以至日渐憔悴,差点支持不到守丧期终,乡人称为至孝。他的孝道闻名遐迩,当时江夏太守刘护闻名召见,题字“门下孝子”赠给他。
从此,黄香博学经典,精研道术,以文章闻名京师,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汉章帝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给黄氏家族。
作为黄香故里,江夏努力打造中华孝文化之乡,并将“孝文化”与家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家风家训”、“廉政清风”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全区人民素养——把孝老爱亲作为重要考核,开展“最美家庭”图片展、家风家训展示栏;开展“清风正气传家远”活动,发动机关干部吸取传统文化和时代风尚的精髓,创作短小精悍家训格言、孝文化格言;以座谈会、故事会、分享会的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讲述深刻影响个人成长的家风家教故事,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先生在《春泥话家风》节目中讲述潭门七代家风故事 图片来源:春泥的周末时光
一个个平凡的榜样和一场场零门槛、广参与、互评互议的家风家训故事会,持续挖掘普通家庭的“孝文化”元素,不断放大“孝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江夏涌现了以“梨园大家”谭鑫培家族为代表的大批孝亲敬老好儿女。
百善孝为先 谭门七代家风演绎传奇
相比“四大名旦”的家传至今大都不过三代的历史,另一梨园世家——来自江夏谭家的七代传承成为京剧史上的一个传奇。这个世所罕见的艺术家族七代都从事同一戏种、同一行当,且一脉相承都是名角,成为了中国戏曲一个罕见的文化现象,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
百年前“超级巨星”谭鑫培创下“无腔不谭”的盛世传奇,立下了怎样的严格家规?谭门七代、代代名角,谭派第六代传人谭孝曾说,“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答案就是这句话。
“我的高祖谭鑫培曾在内廷供奉,行为处事深受宫廷礼教影响,我的曾祖母又是旗人,因而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但传统,还带有满族人的特点,规矩很多,礼教很严。在我小时候,家中依然保留了每天早上向长辈请安的规矩。男性晚辈单腿请安,女性晚辈则双腿蹲安,从我曾祖父屋开始,到我祖父屋,再到我父亲屋。饭桌礼仪也十分讲究。长辈不动筷,晚辈就不能动。不能剩饭,不能掉饭,不能吧唧嘴,不能露齿。晚辈吃完想离席,则须挨个跟长辈请示:‘爷爷,偏您饭;爸爸,偏您饭……’这才能走人。我们家的女眷,包括老妈子、保姆、奶妈,每天早上都得擦胭脂抹粉,不能清水儿脸,这是一种家庭礼仪。”说起自家“规矩”。谭孝曾说,“孝”在我们的家风家教里可以说占了首位。
“谭门七代”百善孝为先的家风传承,成为江夏当地村民广泛流传的榜样典范,不少村民深受谭家家风感染,写出别具一格的孝文化家风对联,制作孝文化家风家训牌。江夏五里界街就通过挖掘黄香、谭鑫培等名人古训,让每家每户自觉参与议家训、比家风,激发百姓对于家庭的自豪感,引导、启迪村民对道德文化的自觉追求。
以孝治家 家风家训倡村湾文明
2014年,江夏五里界街夺得湖北“荆楚最美乡镇”,“最美”不仅是村湾建设得美,更要有美的民风。全街开始着手编制“家风家训”,发动村民进行了家训编写,并统一规格制作了“家训牌”,放在村民家中醒目位置,时刻警醒村民不忘家训,约束自己言行,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江夏五里界小朱湾编制“家风家训” 图片来源:文明江夏
江夏五里界小朱湾编制“家风家训” 图片来源:文明江夏
五里界街文明委会同妇联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五里界》报平台上公开征集好“家风家训”,共征集到自编的好词好句好联共计156份,所收集的内容大多来自平常百姓家,文字通俗易懂,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草根哲学”。
如“人与家风共洁,书和道德齐香”、“黄菊绮风村酒熟,柴门秀水稻花香”、“把酒临风,山色湖光收眼底;品茶论道,文人雅客乐心田”等等彰显五里界特色。此后,街道又联合媒体,开展《锦绣五里界》开展了“晒晒家风,说说家规”博文征集活动,社会反映良好。
五里界街以村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村湾,如古香古色的小朱湾、休闲农家游的舒谢湾、七彩花海的春皮海湾、白墙褐瓦的童周湾、色彩斑斓的田子海湾等。结合这些依势而建、各具特色的村湾,在用材、装饰效果等方面打造“家风家训”系列,形成既有个性张扬,又有整体规划的风格一统。
五里界小朱湾是江夏区美丽村湾建设的试点村湾,该村村民王万里,家门口写着“以孝为善,以诚待人”。他说:“自从有了这块牌牌,来我家吃饭、休闲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舒谢湾村民曾献琴家门口的家训牌上写的是:“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和谐,家和万事兴。”44岁的曾献琴在五里界舒谢湾建了一个农庄,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农庄年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谈起奋斗的艰辛和收获,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对家人尽责、对他人谦和、对自己严格。“这些道理都是祖辈教的,但以前是口口相传,不注意保留,现在写下来挺好。”
抓孝文化建设 展示“最美”润物无声
百姓积极参加敬老志愿服务活动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为推动孝文化传承、家风建设,江夏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并与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树立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江夏区纪委联合区妇联,依托全区300多个“妇女之家”,以媒体挖掘、组织推荐、群众自荐的方式在各村、社开展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最美家庭”的评选以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为孝文化的主要内容,引导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的家庭美德,规范他们的意识,树立百姓新的孝顺精神。
从娃娃抓起,全区中小学开展了“我家最美故事”征文活动,故事内容包括科学教子、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等方面,共收到征文3792篇。区妇联、教育局开展“我家最美故事”演讲比赛活动,来自全区各小学的同学代表带着自己对家风、家训、家规和家庭美德的理解,和大家分享各自家庭里的小故事。通过亲子阅读,诵读国学经典,重温“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引导少年儿童与家庭成员共同向美向善,让他们从小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敬老、养老、助老的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入脑入心。
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好国风。江夏全区大力倡导“孝文化”,全民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家风小美逐渐成就着城市大美,“最美江夏”的城市理想正在实现。(武汉文明网 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