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提名:倾情奋斗在救助第一线——柯青梅

2019-04-1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12月江夏好人提名——柯青梅

  她见证并参与了江夏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蜕变过程。她真诚对待每一位救助对象,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个流浪乞讨人员,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她就是江夏区救助站负责人----柯青梅,在她的带领下,江夏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多次受到市、区表彰,连年被区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其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个人”,2015年她被市妇联授予了“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16年被区委组织部授予了全区“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迎难而上谋发展

  2012年江夏区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由于救助站是将原殡仪馆改造而成,又在青龙山山顶上,上下班非常不便,加之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一项与脏累相伴的工作,所以很多同志都不愿意干。而在局机关社会事务科工作的柯青梅却主动请缨到救助站工作。

  当时,救助站刚刚成立,房屋破旧不堪,院内杂草丛生,一些必需的救助设施也没有配备齐全。面对困难柯青梅迎难而上,她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提出个人的想法和救助站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对救助站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在她的努力下,破旧的房屋变成了一排排崭新的功能齐全的救助房。由于救助站上山道路于70年代修建,山路崎岖不平,又没有路灯。为此,柯青梅积极协调建设局、路灯所等部门,她用自己的真心与真情赢得了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2016年,通往救助站的道路重新修建了水泥路,并安装了一排排崭新的路灯,照亮了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回家之路。

  主动救助树形象

  江夏区是武汉市的南大门,交通四通八达,流动人口较多,救助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让救助工作更加主动、不留死角,柯青梅提出了救助工作新思路,建立了区、街、村(社区)三级救助联动机制,通过电视、报纸、展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新举措,坚持每天至少上街巡查一次。在她的提议下,将环卫工人发展成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义务信息员,提高了救助工作效率。

  同时,她特别注重内部管理。一方面,她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大力鼓励职工积极学习业务知识,2013年她带头参加了全国的社会工作者考试并顺利通过,在站内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始,不少职工对自身工作存在顾虑,嫌弃对象脏,怕被传染和功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培训,职工的服务态度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变。在她的带领下,救助站发扬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油、一分钱小事做起,她任站长4年多来,没有在餐馆请过一次客,也没在食堂开过一次小灶,和对象及工作人员一锅吃饭。树立了民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倾情奉献显真情

  救助站地处青龙山上,有些人存在忌讳心理,作为救助站负责人,她率先带头坚持夜晚值班。救助站对外有24小时服务承诺,她主动公布自己的电话,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下班后还有群众打电话向她求助或咨询,她都认真接待。工作性质决定她半夜三更经常接到求助电话,吵得家人休息不好,老公包括女儿都抱怨过,最后还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

  2014年江夏区率先被市民政局确定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试点区,在她的带领下,救助站积极开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我为孩子献爱心”、“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多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行动,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一致肯定。柯青梅和社工定期上门看望和陪伴困境孩子和留守儿童,经常把孩子召集到救助站开展互动游戏、制作新年贺卡、包饺子等活动,有时带领孩子到野外及城市公园亲子互动,鼓励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每逢“六一”、过年过节等特定日子精心为孩子挑选礼物,被孩子亲昵地称呼为爱心妈妈。

  对从事救助管理与服务工作,柯青梅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她常说:“从事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是在做一项行善积德的善事,看到在我们的帮助下,服务对象能健康安全返回家乡,回到家人身边,我感到十分欣慰,十分有成就感,为此付出再多的努力、再多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