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办主办 武汉市文明办承办
备案号:京ICP备06033490号
9月江夏好人——王桂梅
爱的甘露滋润千名特殊孩子
虽然已经成为一校之长,41岁的王桂梅还是喜欢跟孩子们待在一起。这种感觉一如22年前,她刚刚来到武汉市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还是那么亲切自然。哪怕两年前,她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手术后两个月就拖着病体,走马上任学校校长,回到她热爱的学生身边。
有人说风凉话:“王桂梅为了当校长,连命都不要了。”王桂梅说,她不是看中校长的职务,而是想要背负更大的责任,实现让特殊孩子自立并融入社会的梦想。
因聋哑弟弟选择特教之路
王桂梅出生在江夏农村,兄弟姐妹五个,她排行老四,打小就是个“孩子王”。她的弟弟先天聋哑,但聪颖活泼,最听她的话。上小学的时候,王桂梅常常背着弟弟上学。
初中毕业后,在父亲的建议下,王桂梅报考了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并自作主张选择了特教专业,希望能帮助弟弟和更多的残障孩子。
1995年,王桂梅毕业后,到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任教。面对一群聋哑、智障孩子,她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心生歧视,反而备感亲切,不由自主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很快,她便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学校200名学生表演手语“千姿百态”,她主动请缨教孩子们练习,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要教上千次;作文课上,她领着孩子们到工厂、街头观察生活;有的父母想让孩子退学,她多次上门做家长的工作……
7年后,王桂梅升任副校长,2005年被任命为校党支部书记。为了充电,她自费到华中师范大学深造心理健康专业。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成为首位赶赴灾区的武汉老师。
坚信自己的学生不是二流
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位于纸坊大街李林村。昨日,记者来到该校,但见环境优美整洁,教学设施齐全。教室内,孩子们有的学绘画,有的读古诗,有的正在排练六一儿童节节目。
在二楼图书室,王桂梅与几名智障孩子围坐在地上,给他们讲“井底之蛙”的故事。与普通学校不同,这些孩子大多不买老师的账,王桂梅每次提问,都只有一两个孩子作答,表达也很含糊。其他的孩子则心不在焉,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埋头看书,有的甚至大声喧哗。王桂梅并不生气,始终微笑着,重新再讲一遍。“特殊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多花一些时间,可塑性还是很大的。”王桂梅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智障孩子什么都不会,但在她眼里,只要找到好的方法,这些孩子可能什么都会,绝不是二流学生。
就任校长两年来,王桂梅已推出瑜珈、舞蹈、特奥足球、手工缝纫、感训、心理辅导、生活技能等七门社团课,还带领9名学生备战全国特奥游泳比赛。此外,她率先在武汉尝试“普特融合班”教学,从去年秋季开始招收普通班学生,让正常孩子帮助智障孩子成长。王桂梅说,社团课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改善体质体能,还能让他们树立信心,有利于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她把癌症当做人生的礼物
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邓俊华说,王桂梅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学生敢想敢做。在丈夫钟云的眼里,王桂梅一心扎在学校,经常熬夜加班,自己的孩子反而有时顾不上。在王桂梅看来,这些再正常不过:“工作没做完,就要加班。”
2015年体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王桂梅觉得这是上天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提醒她要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珍惜生命和亲友。
当年9月,手术后尚未完全康复的王桂梅接受组织任命,担任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她说,跟孩子们在一起,她的心里就会暖暖的,对康复有利。
一路走来22年,王桂梅和同事们一共培养教育了1067名特殊学生。如今,这些学生多数已经组建家庭,也有了一技之长。
回想这些年的经历,王桂梅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当老师,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纯粹、简单、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