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扎根让聋哑孩子信任自己”

2017-12-11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9日上午,市民大讲堂继续推出“十九大特别分享”系列。党的十九大代表杨小玲登上第190期市民大讲堂,畅谈新时代特教工作如何新作为。

  本期市民大讲堂由长江日报、武汉市民之家、江汉大学、汉阳区龙阳街联合主办,地点在汉阳区玫瑰园小学芳草路校区。这也是市民大讲堂2013年开办以来首次走进街道和学校。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受到江汉大学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和龙阳街居民共300多人的热烈欢迎。

  杨小玲现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第一聋校副校长,也是全国道德模范,同时还是江汉大学商学院“学生成长导师”。由她任教的艺术教育是武汉市第一聋校的特色教育,在全国特教界都具有示范意义。近年来,她辅导和创作的舞蹈节目曾10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我就问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我忘掉了初心没有?又牢记了使命没有?’”杨小玲说,“很快,我的内心就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27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小玲遇到一群聋哑孩子,并跟随他们走进了一所聋哑学校。其实,当年杨小玲因为体育成绩优异被保送武汉体育学院。但那次偶遇,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决定帮助这些孩子,做一名特教教师。

  这,就是杨小玲的初心。她为此付出了大半生心血和汗水。

  尽全力帮助每名聋哑孩子

  “如何让更多聋哑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更有质量地就业,是我时时刻刻都在思索的问题。”谈到新时代如何新作为,杨小玲这么说。

  她说,自己一开始是带着一颗爱心走进聋校的,在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孩子们“欺负”。刚开始,孩子们会弹小手指,表示对她的不屑,意思是“你的手语都没学好,怎么教大家”。这给了她很大的触动。从那以后,她开始下苦功练习手语。两年后,武汉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开始有了自己的手语播报。除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手语也有“方言”,要与更多孩子沟通交流,她还要学习他们的手语“方言”,而每个省都有好几种手语“方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她已经掌握许多种手语“方言”,也终于得到了孩子们认可。

  家长来学校参观时,杨小玲会带领孩子们表演舞蹈。有一次,一名来自农村的家长表示,让孩子学点文化认点字就行了,没必要学舞蹈。可当他得知女儿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惊讶之余,也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原来,由于长期在外打工,这名家长与孩子联系很少,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以为孩子在这里无非就是解决生活问题,最多再认识几个字,没想到还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成长得这样好。此后,这名家长开始重视与孩子的交流,也经常从杨小玲那里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后来,这名学生考取了天津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2012年,杨小玲参加省党代会时谈起聋校学生生活时反映,尽管免学费,但孩子们生活依然比较困难。当年年底,经过调研,硚口区政府给每名孩子办理了武汉城市低保手续。

  杨小玲说,聋校就是自己深耕的一块土地,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体会孩子们内心的诉求,并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同时,还要对聋儿的家庭进行深入了解。“许多聋儿的家庭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问题。我努力扎根到这个群体中去,让聋哑孩子们信任自己,也信任学校,信任党和政府”。

  现场点评>>>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何冬梅听了杨小玲的讲述后说,自己多次听杨小玲的演讲,她每次谈起自己与学生时,都让人有一种感动。杨小玲立足岗位,开拓创新,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汉阳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杨小玲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如此细致,令人感动。每名党员都要像她那样不忘初心。

  江大学子捐款3000元

  现场花絮>>>

  本期市民大讲堂活动特别邀请了74岁的张晏生现场表演湖北大鼓《十九大精神进万家》。张晏生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许多内容用湖北大鼓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说唱出来,唱词唱腔都是武汉人熟悉的“味道”,博得满堂喝彩。

  活动现场,江汉大学“杨小玲志愿者服务队”还向武汉市第一聋校捐款3000元。这些善款都是学生们平时通过卖报一元一元积攒下来的。(长江日报 记者罗斌 余坦坦 通讯员卢锦峰 严俊)

[责任编辑:刘思萌]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