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文明之声

善用“大思政课”

2022-12-26  字号:[][][]  转发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的一件大事。他说,“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他明确要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和共享者,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帮助他们耕耘“思想的田野”、破解“青春的困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是“大思政课”应当有为、大有可为之处。

  今年9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取得实践成效提供了方向和路径。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差,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

  “大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知识课、一门通识课、一门理论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课程,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思政课”的任务,就是要用生动鲜活的讲解、守正创新的思路,帮助青少年把视野打开,洞悉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国家真正需要什么,自己能够成就什么,在他们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走正路,触摸到强劲的时代脉搏,品尝到甘甜的“真理味道”。

  打开校门、走出书斋,“大思政课”有血有肉,散发出浓郁的烟火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之大,不是规模与成本,也不是数量与形式,而是指向澎湃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社会生活中那些“冒热气”“接地气”的故事,是“大思政课”最丰富的资源、最鲜活的素材。当青少年学生走向田间地头、深入工厂社区、参观纪念场馆、参加支教服务,他们能更好地从中感受历史,感受文化,感受生活,在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增长本领。在了解国情社情的过程中,他们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生活、解读生活、剖析生活、引导生活,并用现实生活去印证理论、检验理论、丰富理论、充实理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实践中直观而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由此在心中种下“强国有我”的种子。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大思政课”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大思政课”要真正有效,就必须不断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说清楚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把信仰的道理讲深刻、把德行的作用谈明白,用闪亮的思想和透彻的理论打动人心。

  承载着“国之大计”的“大思政课”,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与现实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多直抵人心的“大思政课”,将会帮助青少年点亮理想之灯,激励他们更加自信、更具从容、更有底气地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理论网 林珊珊)

[责任编辑:张星星]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