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珞珈山街水生村社区网格员的一天

2020-02-2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早上7:00,伴随着一阵急促的手机闹铃,余洋从睡梦中惊醒。随意洗漱一番,拆开昨晚提前备好的面包,啃了两口。7:30,余洋戴上口罩,推开了家门,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今年32岁的余洋是一名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水生村社区的网格员。走在前往社区服务中心的路上时,眼瞧着往常热闹的大街小巷早已不见行人的踪影,他只觉得有些难过,但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渴求与希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曾多次暗自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抗疫胜利的那天,到时候就可以带着父母去他们一直想去的地方散散心。虽然也害怕,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守护居民安全是他的责任与使命,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曾经举起右手时发出的铮铮誓言更足以让他义无反顾走上抗疫前线。况且,在他的身前身后,早有大批勇士逆行而上,奔赴一线,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8:00,余洋在社区出入口设置的鞋底消毒池来回摩擦了几次,踏进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大门。同事们早已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对着电脑,还有的,正套着红袖章。“姐,等我,我和你一起去!”十分钟后,余洋和同事来到居民楼下,摊开厚厚的一叠疫情防控提示,逐栋张贴起来。

  9:30,余洋接到了一个电话。“没问题,我这边快好了。”检查完所有楼栋是否存在漏贴情况后,他和在社区入口值守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急匆匆地向约定地点赶去。目前水生村社区已实行全封闭管理,居民出入需登记处理。风雨中社区工作人员在出入口值守。由于只有一套消毒工具,为了将社区防疫消毒工作落地落实,物业师傅在开展全覆盖消杀作业时,需有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全程跟随引导。

  一路小跑,9:50,余洋和物业师傅汇合。就地穿上简易的防护服,戴上了护目镜,从居民楼到花坛,再到每条小区路径,二人一前一后,确保无遗漏、无死角。当身体被裹在密闭的空间,加上不停地上下爬楼让这项工作成为一种高强度运动。才过去半个小时,余洋的后背已被汗浸湿。看着前面脚步稳健的物业师傅,尽管背着沉重的消毒水,可依旧没有丝毫怨言。这一刻,他的心里萌生出一股敬意,想要战胜疫情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又一个小时过去,余洋终于将自己从防护服里“解脱”出来。心里默数了一遍刚刚喷洒消杀过的小区单元楼道数,他微微扬起了嘴角。摸摸肚子,身体的本能正在向他发射信号,似乎有些饿了。看了眼手机,刚过12:00。

  同物业师傅将消杀物品清理完毕,余洋回到了社区服务中心。“快,先吃点东西,别饿着!”同事瞧他进门,使劲吆喝着。“双脚终于能离会儿地”,一坐下,余洋便赶紧灌了口水,泡了碗杯面。

  “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余洋说。匆匆吃完泡面,他端着水杯愣了会儿神,算是给自己的额外奖励。12:30,余洋搓了搓脸,再次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打电话、发微信……下午的时间,余洋不仅要挨家挨户对网格内的416户居民进行排查,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还需要收集反馈居民生活需求,并做好统计上报。“当然,也会有一些紧急情况。”

  15:00,社区接到门栋长反映,称辖区某位确诊病人家属在被送至医院前将生活垃圾堆放在了公共场地,希望社区尽快处理。得知消息后,他当即和物业师傅确认地点,跑到会议室穿上了防护服,拿着消毒喷雾便出了门。赶到指定地点时,余洋发现喷雾的射程较短,他只能走近再走近,弯着身子对这堆垃圾进行消毒。来回喷了几次,只戴着普通手套的余洋和物业师傅拎起了垃圾,将其丢到了辖区指定垃圾桶内。

  “总要有人做,为什么不能是我?”余洋这样问自己。再次回到社区服务中心时,夜色将至,可他不能停下来,因为还有上百户在等他去联系,去排查。时针慢慢转动,不知不觉已到了晚上19:00。活动了下肩膀,余洋看到大厅里的同事们还在各自忙碌着,似乎都不知疲倦般,拼了命的“旋转”。

  20:00,一天的工作终于落下帷幕,他的脸上充满了疲惫。拖着沉重的身子向家走去,此时的余洋想到还在大厅值守的社区书记王凯和其他同事,他们需要随时处理各种防疫工作事务,处置居民各类生活保障需求,向街道报处核查四类人员分诊送治信息。脚下仍然是早晨来时的那条路,可他不再难过,因为他知道,胜利就在前方。

  22:00,做完消毒处理的余洋终于躺在了床上。睡梦中,妈妈做的饺子格外香。

  (中新网湖北频道)

[责任编辑:王玉涛]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