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文化文艺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盛会即将开启 武汉非遗绽放时代华彩

2022-06-10  字号:[][][]  转发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江岸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武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暨江岸区第四届云上非遗节活动,将在吉庆民俗街拉开大幕。现场将举行非遗展演、传统手工艺精品展、非遗美食市集、第七批武汉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成果展、非遗购物节直播等活动,带人们感受浓厚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勾画美好生活的动人前景。

吉庆民俗街。

  近百项目登场 全景展现武汉非遗活力

  在吉庆街的主会场,近百个非遗项目通过展演、传承人展示、图文展板、网络直播,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阐释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的主题。“非遗创造美好生活”传统手工艺精品展汇聚汉绣、面塑、苏恒泰油纸伞、汉锣、玉雕、剪纸、木雕船模等20个极具武汉特色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将带来“指尖上的绝活”;“品传统美食 购非遗好物”非遗美食市集则一网打尽“舌尖上的美味”,新农牛肉、张店捶鱼、金口生炸鱼丸、蔡林记热干面、五芳斋汤圆、汪玉霞糕点……这些传统美食保留的不仅是纯粹的味道,也是一段悠长的记忆;国家级非遗项目汉剧、武汉杖头木偶戏,还将带来现场展演,让人们共享非遗的美好。

  以展板形式展出的“喜迎二十大 非遗与你同行”第七批武汉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成果展,着力展现武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近年来武汉非遗保护的累累硕果。这些非遗项目已经成为塑造武汉形象、讲好武汉故事、展现武汉风采的重要载体。

  好看好吃好逛 全市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除了主场活动,全市各区、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也竞相开展活动,精彩诠释非遗就在身边。

  武汉说唱团将举办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祚欢先生师徒专场演出。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和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将在晴川阁联合举办武汉杖头木偶戏展演,武汉人民艺术剧院还在中南剧场举办“传承·发展——武汉杖头木偶戏专题展”。汉剧、京剧、楚剧、武汉杂技,将开展非遗展演活动。武汉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将举办“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同时开展古籍装帧体验活动。

  各区文旅部门围绕文化遗产日主题也组织开展本地非遗宣传展示。江岸区举办云上非遗节;江汉区举办汉绣精品展览;硚口区举办非遗美食节,对非遗菜品实行打折促销;汉阳区举办“云上逛非遗 一屏看汉阳”活动,对辖区非遗项目开展线上展播;青山区举办“武汉非遗·青山秀”,在青山区图书馆新馆开展非遗讲座和体验秀活动;洪山区组织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赶集活动;武昌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在黄鹤楼、金龙水寨、枫香云堡、二程书院等景区进行非遗现场展示;东西湖区开展非遗云上传播和研学活动;新洲区组织传统中医传承人进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对辖区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

湖北评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祚欢。

  非遗盛会背后 推动非遗“活”在当下

  连续第三年开展的武汉非遗购物节活动,10位传承人将走进直播间,推介非遗产品、拉动非遗消费。这项源于2020年的线上购物活动,如今已经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消费品牌活动,并持续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发挥当代功用,助力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百年历史的蔡林记,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不仅利用数字化系统提高门店的线上运营效率,也率先试水电商及外卖,如今蔡林记拥有全国门店196家,带动2500余人就业,企业年产值突破4亿元。

  和蔡林记一样,对非遗的活化利用与创新性发展,让一批老字号焕发新生。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非遗老字号企业通过研发新品、试水电商、直播带货或推出文创产品,再次站上时代风口。有着283年历史的“汪玉霞”,现有糕点150多种,仍不断推出创新款式产品,留住“老味道”,汪玉霞还走出新路子,仅端午节销量就同比增长20%。在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园,游客可体验DIY制作传统糕点、包粽子、看皮影戏、绘制粮画……这个武汉首家非遗+研学+旅游的非遗传承保护园,正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利用示范基地的典型,接待的研学和社会实践学生已近万人。

  曾风靡中国的汉汾酒,经历百年沉浮,如今一代名酒焕新归来。2021年黄鹤楼酒业推出了“南派大清香”系列新品,仅4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大关。在这之前,黄鹤楼酒业陆续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科研、市场双双发力,推动“汉汾酒”酿造技艺全面复兴,汉产清香型白酒也得以重回消费者的视线。

  在武汉新城区,非遗成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壮大乡村经济的重要力量。蔡甸新农牛肉、金口生炸鱼丸、新洲汪集鸡汤、黄陂油面等非遗项目,催生一批当地企业,为非遗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企业中,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的有19家,带动近万人就业。

  项目不断扩容 各级名录逐步完善

  近年来,武汉市贯彻执行《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建设、优化非遗传承环境、提升非遗传承能力和实践活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5项,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0人。

  继4个项目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以来武汉新增23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个市级非遗项目,吉庆民俗街入选为湖北省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新增的市级项目涉及非遗九大类别,都是近年来各区及相关单位通过普查及挖掘整理出的一批新项目。专家认为,这些项目具有浓郁的荆楚与武汉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兼具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对于增强武汉本土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日报 策划:江杰 撰文:冯爱华 刘甜甜)

[责任编辑:肖偲偲]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