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江岸实践”

2024-03-1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作为首善之区,江岸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在制度机制、课程资源、教师队伍、教学教研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3年5月,武汉市启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江岸区小学教研室、武汉市七一中学、武汉市解放中学参与其中。一年来,江岸教育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征集活动中,被评为“突出贡献单位”,全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初步显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金课”,课程供给更有质量

  思政课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任,要把思政课教育教学搞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贵在提升讲课艺术和教学方法。

  江岸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实要求,持续探索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科学方法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共研一节思政课,同上一节思政课。”江岸区以课程改革作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全面理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教学方向;制定思政课程的整体规划和目标,确保思政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层层递进。

 

江岸区惠济路小学李洁书记和学生参加湖北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

  在“思政课程金课”与“课程思政金课”双线引领下,江岸区鼓励思政学科教师研究不同学段的主题教育目标,也激励各学科教师跨界教研,同研共创,提高全区思政课程供给质量,稳步推进各个阶段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大思政”格局。

  在武汉市育才小学,刘卓群老师把学生们请上讲台玩“接龙游戏”——造纸术、火药、日晷、都江堰、榫卯建筑结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一项项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在游戏中,刘老师以《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课程带领孩子们了解四大发明,并为灿若繁星的人类智慧感到自豪。

 

武汉市育才小学刘卓群老师在课堂上。

  在武汉市实验学校,曾霁颜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下以实地考察、拍照取景、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活动——武汉地名考,随后的课堂上,曾老师把大家做出的成果,按时间的顺序排列,整理出武汉近代的百年风云画卷。在调查研究中,曾老师以《家乡文化之红色印记》课程引领孩子们讲述真实独特的武汉故事。

武汉市实验学校曾霁颜老师指导学生们撰写调查报告。

  这样课程优质、师生共情、良性互动的思政“金课”在江岸并不鲜见。在江岸教育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育人成效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之中,江岸思政“金课”不断涌现。

  在武汉市2023年度思政“金课”评比中,江岸区共有来自育才小学、一元路小学、解放中学、七一中学、长春街小学、新村小学、六中上智中学、实验学校的9节课程获评“金课”,其中实验学校是全市高中唯一一校囊括思政课程“金课”和课程思政“金课”两项“金课”大奖的学校;七一中学的思政课则连续两年入选武汉市思政“金课”。沈阳路小学张春芳老师执教的“八七红色教育系列课程”入选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办公厅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名单。

  协同育人,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要讲好“大思政课”,就要有“大师资”。2019年3月,武汉市解放中学教师吴又存应邀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作为湖北省唯一发言的教师代表,他以《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为题,作了近7分钟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与他握手时,微笑着说:“好,你讲得好!”总书记的话不仅是对吴又存的褒奖,也是对江岸思政课教师的极大鼓励。

  近年来,省市区三级“吴又存名师工作室”先后成立,以新教材解读、课堂研讨、思政课创新等形式,带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思政教师焕发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吴又存名师工作室”带动江岸区青年思政课教师绽放德育之彩。

  百花齐放,方有春色满园。江岸区打造人才梯队,锤炼教师铁军,充分发挥吴又存、张登举、金本德等思政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以特级教师为引领、以各校的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各校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纵”、以学区联盟为“横”的思政课教学教研队伍,形成名师传帮带、教师队伍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江岸思政教研团队,有“试教”的好传统,教师和教研员身份之间不断转换,大家共研习共成长。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刘红霞老师承接了录制人教社网配套资源建设课例的任务,磨课过程十分艰难。陷入困境的她向江岸区小学教研室请求帮助,教研员张亮耐心鼓励并用试教的方式帮刘红霞理清头绪,其他参与研讨的老师们也纷纷出谋献策。最后,这节课例成功通过遴选,成为全国发行的示范课。

  江岸区还为思政课教师搭建跨学段、常态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机制,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围绕自己在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七一中学学生在宝岛公园进行法治实践活动。

江岸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上,思政工作坊现场和师生共同完成祖国拼图。

  与此同时,江岸区整合全国精品资源,积极建设网上名师工作室和“微德研”公众号,为一线教师自主教研、交流搭建平台。在网上工作室,有教材教法培训报告,为教师理论领航;有区域研究的精品课例,供老师学习借鉴;有优质教学设计与课件,供教师教学使用;有教研员听课随笔,指出教学问题和改进方向……这种“菜单自助,在线点播”“共享备课,集体批注”的教研新方式,在全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奏响协同育人交响曲,形成了“兼职老师直接下载教案课件,学着上;专职教师线上共研,思考怎样上得更精彩”的江岸思政教研新局面。

  共建共享,思政课堂更趋多样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江岸区用好社会大课堂,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走进历史文化遗迹、重大事件现场,感受城市乡村的变化,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时代的发展。

  2023年11月,一场“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在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大报告厅开庭,七一中学学生现场观摩。此次模拟法庭以一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为蓝本,参与此次庭审的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律师、法警、原告等角色均由该校学生“客串”,生动模拟了商标侵权案件的开庭全过程。

育才可立小学“知识产权模拟法庭”。

  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庭审,变传统的“法官讲,学生听”为“学生演,法官评”,帮助学生们从小树立起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成为初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益尝试。

  2月26日,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与江岸区沈阳路小学共建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3800余名在校师生以互动情景剧与视频为媒介,围绕武汉市“八七”会址历史文化街区,沿着历史的足迹,穿梭于武汉老街的红色记忆之中,感受着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气息,共同追寻着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线上线下交织出一幅探寻武汉深厚历史底蕴的生动画卷。

 

沈阳路小学张春芳《伟大的历史转折——走进八七会议会址》。

  这一幕幕,一课课,正是江岸区引导教师持续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开发思政课程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的缩影。在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江岸区思政课堂不断创新、更趋多样——

  走近典型人物,传承中华精神。江岸区新村小学带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插秧、锄草,聆听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警予中学充分利用本校烈士像、浮雕墙、纪念馆三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

  走进研学场馆,赓续红色血脉。长春街小学的学生,在孩子剧团的故事里感受革命小英雄的勇敢无畏;京汉中学将二七革命烈士纪念馆做为红色教育研学资源。

武汉市京汉学校学生到武汉二七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加强协同合作、注重资源整合。解放中学开办社区共享课堂、探索研学旅行,建立解放公园、艺苑社区、科技馆、红色场馆等实践教育基地;武汉市实验学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之路,开发、开设了《探访汉口租界》《为环卫工人顶班》“五融共育”大思政课程、红色文化课程。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与武汉市实验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扎根“千里沃野”,才能“茁壮生长”。一节节师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在江岸区广大学生心中埋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大家主动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近年来,江岸区学生榜样层出不穷,二中广雅中学黄炜宸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七一中学宫承君当选“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4人获评2023年武汉“新时代好少年”。

  用心推进思政大实践、用活校地思政大资源、用好社会思政大课堂。以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打造思政“金课”,努力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教育真正落地落实,带给全区学生寓教于乐的丰富体验成为江岸思政教师们的共识。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江岸的实践成果形成持续性辐射效应,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贡献“江岸经验”。(武汉宣传 记者 鲁艳红 通讯员 杨国涛)

[责任编辑:兰玉婷]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