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头条

两江四岸生态画卷已初具雏形

2019-05-1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江北快速路江滩旁,已栽上新的树木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站在二七长江大桥上,眺望汉口沿江江滩,从上游长江二桥到下游天兴洲大桥,绵延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绿色:有新建的江滩公园,有自然野趣的芦苇荡,有一片片整齐划一的防护林。新景旧景,自然人工,和谐统一,绿色养眼。

  这是武汉开展长江大保护植树造林行动的一个缩影。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在长江汉江沿岸栽植近百万棵树,完成总任务的一半,今年底至明年初将全面收官。9日现场探访看到,两江四岸的生态画卷已初具雏形。

  补绿重在远城区

  砂场民房变绿林

  以往沿江江滩看到的荒滩、农田、砂场,如今已大部分消失在绿野中。

  5月9日下午5时许,在江北快速路朱家河至滠水河段的长江江滩看到,有一片片老的意杨林,有新栽的池杉、中山杉、乌桕和染井吉野樱等,临水的是池杉,中山杉,地势较高处栽植的是乌桕、水杉和染井吉野樱。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朱家河至滠水河段的江滩,长4.2公里,原是一片自然荒滩,未来这里将成为长江新城江滩公园的底色,所以有了乌桕、樱花的身影。

  在杨泗港大桥江南岸边,是一片60亩的池杉林,飒爽英姿挺立在江边。洪山区园林局林业管理站副站长秦路告诉记者:“从此上溯至横堤村,16公里江滩,拆除了民房和砂场,迁出了菜地,剩下的空白由8片池杉林来填补。”“中心城区两江四岸都已是成熟的江滩,此次行动主要在远城区。”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说,涉及黄陂、新洲、江夏、洪山、青山、东西湖、武汉经开(汉南)等7个城区,长江、汉江两岸的岸线总长度为360公里。

  景观美耐水性强

  池杉是补绿主角

  此次长江大保护植树造林行动,入选的主要树种有池杉、水杉、杨树、樟树和柳树,是出于什么考虑?“耐水性好,景观效果好。”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池杉、柳树和杨树耐水性好,一般栽植在迎水面,水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耐水,所以它和樟树栽植在背水面。池杉和水杉数量占比过半,杨树近10%,尤其是池杉不仅耐水性好,寿命也长。

  洪山区沿江江滩造林选择的都是池杉,今年3月已全部种植完毕,目前95%已发芽。为何相中池杉?

  “大家漫步江滩可以欣赏片片杉叶情。”洪山区园林局林业管理站副站长秦路说,从功能上而言,所栽植地域地势低,很容易被江水淹没,耐水性是首要考虑的,池杉耐水性很好;从景观上看,池杉春天一片绿,秋天是一片红,一年四季色彩渐变;从坚固角度来说,意杨虽生长速度快,但是“虚胖”,而池杉长得慢一点,但很“壮实”;从病虫害考虑,柳树意杨容易生虫害,特别是食叶虫,而池杉的抗性强。

  绿化和修复并重

  明年初惊艳亮相

  按计划,长江大保护武汉“两江四岸”造林总面积为2万亩,今明两年各完成1万亩。截至目前,“两江四岸”今年的造林任务,实际已完成1.1万亩。

  除“两江四岸”的造林绿化,长江大保护还包括生态修复项目。武汉市还对长江沿岸的废弃码头、采砂点、趸船点进行取缔和整治。目前已取缔、整治30个,被取缔后的原址,按“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原则进行复绿。

  因气温升高,今春造林暂告一段落,近百万棵树“填空”后,“两江四岸”的生态画卷初具雏形,正徐徐铺开。今年下半年秋冬再度开启造林后,明年初,这幅360公里长的生态画卷将惊艳两江四岸!(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希 通讯员赵琴)  

[责任编辑:刘思萌]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