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头条

“我不平凡,武汉便伟大” 群众是文明城市建设主体

2017-11-2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距离2018年“汉马”启动报名工作还有1个月时间,主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王梓童已经提前忙碌起来。据她估计,报名争当明年“汉马”志愿者的市民人数将达到近2万人,而最终将只有约6000名志愿者能够走上赛道为选手们服务。

  王梓童介绍,自“汉马”开赛以来,武汉市民的志愿服务热情一直爆棚。前两届“汉马”的志愿者录取比例都不到1∶3。事实上,一年前,王梓童也是一名普通志愿者,凌晨3时起床,凌晨5时到起点集合,然后坚持服务到下午两三点钟……“当志愿者真的很辛苦,但从中体会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日常生活难以给予的。”她说,“特别是那份代表城市形象的自豪感,就好像我们是千万个分母之一,凝聚成武汉的形象。我们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明、热情。”

只要有需要,志愿者就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我不平凡,武汉便伟大。”这是22岁的王梓童常对志愿者们说的,也是66岁的骆鑫国师傅在心里常对自己说的。

  3年前,从湖北大禹公司退休后,骆师傅便成了体育街与彭刘杨路交叉口的一名交通文明劝导员。在这个平凡得有些琐碎的岗位上,他却能兢兢业业,还注意总结方法。“比如,绿灯快要跳转红灯时,对于年轻人,可以提醒他们加快过街步伐;但对年纪较大、行动迟缓的老年人,则要建议他们等下一个绿灯再过马路。”骆师傅憨厚地笑着说。为了更好地回答路人关于交通和道路的询问,他还细心地把周边6个公交站点的走向、终点站等信息一一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除了我自己用,也方便其他劝导员用”。

  “城市文明不是虚的。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公交车和地铁上主动让座,这都是文明。甚至我们脸上的微笑,也能最直接地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对于文明城市,武昌供水部洪山营业所客户服务室负责人张丽有着朴素的理解。在供水营销、窗口服务部门工作15年,她始终用微笑诠释服务,15年如一日,窗口始终“零投诉”。

  在武汉各行各业,还有更多普通市民像张丽一样,用自己平凡的方式践行着城市文明,建设着城市文明。

吴天祥小组志愿者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黄鹤楼街“老兵志愿队”义务服务5年

  提起“老兵志愿队”,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西厂口社区的居民无人不知。这支队伍成立的初衷是帮社区养护花草。如今,这支队伍从当初的15人发展到50余人,社区党员、普通居民也参与其中。他们的工作范围也从护绿发展到文明劝阻占道、义务指路、协调邻里纠纷等,这一做就是5年。

  11月19日下午,70岁的“老兵志愿队”队长潘黎明正和几名队员在社区花坛清除杂草。“我们老社区没有物业管理人员,前几年树木总是坏死。2013年,我和几名退伍老兵便决定自己动手来养护花草树木”。这几年,潘黎明和队员们自学园林类书籍。2016年,他成为黄鹤楼公园的“市民园长”,4名队员被聘为“特约管理员”。在公园护绿的同时,他们也跟专业园艺师傅学习,学到的一些种植、修剪技巧都会运用到社区管理中。

  据了解,刚成立时,“老兵志愿队”的成员主要是退伍老兵和军属,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在他们的精心养护下,社区的绿化环境越来越好,一些党员和居民也自发加入到队伍中,还有“90后”社区工作人员加入。队员们的“事”也越管越多了。

  66岁的队员骆鑫国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自2014年武汉创建文明城市时起,他就加入了“老兵志愿队”,成为体育街与彭刘杨路交叉口的一名交通文明劝导员。在武汉全市路口评比中,骆师傅所在路口数次被评为全市第一。他说:“劝导工作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粗暴阻拦。对于不文明过马路的,要耐心讲闯红灯的危害。”他所在路口紧邻黄鹤楼公园,经常有人问路。为了准确指路,他把附近6个公交站点的走向、终点站等信息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执勤时随身携带。“我穿着志愿者的衣服,就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能帮他们解决一点小问题,我也感到很开心”。像骆师傅这样的交通文明劝导员,“老兵志愿队”中有5人。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会出现在路口,早晚各执勤两小时,同时义务为过往群众指路。

  今年“十一”期间,黄鹤楼、蛇山景区、长江大桥游人如织,一些游客把共享单车随处停放,影响通行。“老兵志愿队”的队员们每天清晨6时多就出门帮助景区清理单车。“我们提前把杂乱的单车摆放好,就相当于做了示范,后面的游客一般都会自觉有序停放。”67岁队员李胜元说,“志愿服务首先是奉献,而不是要求别人。”

  2016年10月,“老兵志愿队”队长潘黎明以20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成绩,获评武汉市首批社区“五星”志愿者。他对记者说:“这个荣誉属于集体。我们的愿望是能把我们‘老兵志愿队’的‘招牌’传承下去,大家友爱互助,生活越过越好。”

志愿者为老人庆祝金婚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和事佬”志愿服务队促邻里关系更和谐

  “遇到固执的调解对象真的很糟心,但看到一家人和和睦睦,我又打心眼里高兴。”11月19日,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淌湖村村民胡仙芝趁着喝喜酒的机会,又跟街坊们交流到外地做义务调解员的心得。从前,她一个人“管得宽”;现在,她带领“和事佬”志愿服务队专门调解社区和村湾里的“麻烦事”。

  今年57岁的胡仙芝从小生活在淌湖村,喜欢串门聊天,天生爱管“闲事”。只要听说谁家夫妻吵架、婆媳闹矛盾、街坊起争执,她一定要出面劝说一番。由于她和蔼可亲、能说会道,总能调解成功。

  今年初,胡仙芝被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的《和事佬》栏目吸纳为群众调解员,经常随栏目组到湖北各地参与调解。随着调解的深入,她越来越觉得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能发动身边热心的村民。

  恰逢全市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后湖街把淌湖村社会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胡仙芝主动为村湾环境治理献计献策。她认为,跟打击手段相比,调解更加具有普遍性、超前性,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来换取更快、更大的社会效益。

  在百步亭花园社区指导员团队及淌湖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动和指导下,村里挂牌成立了以胡仙芝为牵头人的微公益创投项目——淌湖村“和事佬”志愿服务队,旨在通过村湾党建引领,协助维护村湾和谐稳定、支持村湾文化建设等融入社区治理。目前,甘当“和事佬”的村民已增至13名。

  在淌湖村综合环境整治过程中,部分村民在公共通道乱搭乱盖、乱丢垃圾,不仅不配合城管部门的工作,还互相推诿甚至骂脏话。胡仙芝和村民高丽林主动介入,讲明政策,并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主动帮城管部门做村民工作,同时组织邻里双方耐心调解。随着调解的进行,村民对城管部门的对立情绪有所缓和。她们又趁热打铁,引导村民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最终,村民们理解了城管部门的工作,邻里之间握手言和,顺利拆除违章搭建物并清理垃圾。

  据统计,“和事佬”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纠纷34起,涉及信访维稳、夫妻矛盾、邻里纠纷、财产分割、婆媳纷争等,成功调解27起,调解成功率达到79.4%,回访满意率达到100%。后湖街道办事处和淌湖村村委会还专门在淌湖村设立“和事佬”聊天工作室,“和事佬”耐心为村民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长江日报 记者蔡木子 张延 万凌 通讯员李淑妍 顾丹)

[责任编辑:王玉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