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头条

共享武汉十大国家机遇

2016-09-27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今年以来,十大国家机遇在武汉叠加,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各城市该如何共享机遇,加快融合?9月9日,长江中游城市群暨武汉城市圈首届发展改革合作学术论坛在汉召开,武汉城市圈内9座城市和襄阳、宜昌、荆州、荆门4座城市发改部门代表及省、市社科人士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城市群融合关键在破除壁垒

  武汉发改学会会长苏建平说,根据去年4月通过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省内这13座城市将在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等六大领域展开合作。

  武汉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李立华表示,任何一个城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都有其经济规律和理论来源,并非由行政命令简单捏合而成。其衡量标准就在于,这些城市间能否实现“等交易成本化”,“如果一袋粮食在两座城市间的交易成本相等,它们就可以构成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圈、群、带。”

  武汉十大国家机遇期待共享

  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办公室主任沈涛表示,武汉市已迎来十大国家级发展机遇,包括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汉口北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以及被《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定位为“超大城市”。

  他说,这十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将为武汉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武汉市将加强吸引、消化,同时也期待各兄弟城市积极参与共享、分享。

  沈涛认为,目前省内城市的融合发展进程不如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座省会城市的合作,“希望我们能够借鉴其经验,破除行政上的壁垒,实现更多制度化、机制化的突破。”

  4省会城市合作机制可供借鉴

  目前,武汉、长沙、南昌、合肥4座城市发挥政府间的引导作用,已探索建立起了城市合作的新型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决策—协调—执行”的合作框架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会商会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就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调;设立城市合作秘书处,为日常执行机构。

  武汉市发改委人士介绍,在四市共同努力下,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合作范围不断拓展,重点合作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市场一体化领域,武汉市在建筑行业取消了对进入本市的城市群企业的核验,与本地企业同等待遇;四市建立了质量监督互认机制,建立了企业质量信用共享平台;

  在公共服务领域,构建了四省会城市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区域性疾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相开放;

  在专项领域,四市联合推出30余条中三角旅游线路;共同争取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纳入国家“十三五”交通规划项目库等。(湖北日报记者成熔兴、通讯员米严青)

[责任编辑:卢 娟]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