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头条

武汉经济总量重返国内前十 登纽约时报头版

2013-07-23 中国文明网武汉站 字号:[][][]  转发

   图为:百年江汉关见证武汉新变迁。(记者姚品摄)

  仲夏,沪汉蓉高铁最后一段——渝利铁路全力冲刺年底通车。届时,中国规划的一横一纵高铁将在中部交汇,串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圈。

  两条世界级高铁的交汇中心,就是武汉。

  更令人惊叹的是,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武汉正发出耀眼的亮光。

  南车北车会师武汉,通用汽车强势入驻,联想控股豪掷亿金,神龙汽车重返车企第一方阵。

  金融危机后,武汉连续弯道超车,去年经济总量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时隔22年重返全国城市前十。

  从“武汉在哪里”的追问到中部崛起的号角,从两型社会的时代重托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国家梦想,武汉在沉寂多年后,发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呐喊,激起世界涟漪。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著文,称武汉为“中国内陆城市发展的范本”;《纽约时报》破天荒地首次在头版大篇幅刊登分析武汉发展的报道。

  武汉,这座人口超过纽约的特大城市,在时隔百年后,再次成为国际传媒眼中的“新星”。

  百年风云,世纪期待

  1861年,汉口开埠。

  一时间,洋行鼎盛,贸易融亨,“东方芝加哥”的绝代风华,自此书写。

  彼时,大汉口设5国租界,与17国通商往来,至1906年,有13国在汉设立领事馆,居住外侨约2100人。毗邻长江的那段被称作“汉口华尔街”的洋行集聚地,成为此后一座城市的情结。

  大武汉的国家地位,很长一段岁月堪与大上海比肩。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提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国际化的7项指标,分别为:主要的世界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以及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每一项,都曾令历史上的大武汉骄傲无比。

  光阴驶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版图开始翻天覆地。随着国家对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梯次开发的战略实施,辐射华北和渤海湾的京津、辐射长三角的上海、辐射珠三角的广州、辐射成渝的重庆,五大国家中心城市次第崛起,各据一极。

  大上海依旧是大上海,起了早床的武汉,却赶了晚集。

  重返中心,武汉的机遇在哪里?“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中部一直处于缺位状态。”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认为,湖北打造中部战略支点,武汉便是支点中的支点,应承载更多国家使命与担当。去年,武汉GDP跨越8000亿元,经济实力居中部省会第一。

  武汉梦,中国心

  2012 年6月9日,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鸿忠激越的声音在洪山礼堂回响:“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省长王国生多次在武汉调研,要求武汉充分应用“两型社会”理念和成果,朝着更高的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10天后的6月19日,武汉剧院,14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迎着初夏的江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在此举行。武汉四大家领导悉数到场,社会各行各业代表齐聚一堂。

  雄壮的国际歌声中,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代表武汉誓师:“团结一心,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无论有多少困难、多少考验,都将坚定信心、一往无前!”

  冲刺国家中心城市方阵,是湖北与武汉的追求,也是中国梦的精气神。

  实现这个梦,武汉就要争当全国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实现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

  数字显示,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已由城镇生产。这90%中,又有50%以上来自国家中心级别城市。换言之,国家中心城市,是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塔尖城市。它肩负着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门户。

  追心“三级跳”

  从“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到“中部中心城市”,再到“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开始了艰难蜕变的“三级跳”。最后这一跳,或将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2012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5大国家中心城市,GDP规模均在万亿之上,上海更跨越2万亿。

  对标5大国家中心城市,无论GDP,还是城市影响力、对外开放度,武汉都略显弱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现有5个国家中心城市是“主力选手”,武汉目前只是“替补队员”,要成为主力还需“增肥”。

  赶超“五罗汉”,优势在哪里?“区位、人才、工业、公共设施和水”,武汉规划部门负责人脱口而出。

  当世界环境学家判断水资源将成为21世纪争夺的稀缺品,地处千湖之省、坐拥百湖的武汉,淡水资源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格局世界少有。

  更令世界艳羡的,是武汉高校云集,科教资源丰富。在校118万大学生,人数规模全球第一。

  而武汉东部,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518平方公里的光谷大地涌动发酵。

  2009年,东湖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独立挑起“国家实验室”。

  远渡重洋,世界纳米专家王肇中回来了。激光器权威闫大鹏回来了。近4年,光谷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多达4500多名,博士超过5000人。

  伴随着世界500强纷至沓来的脚步,2012年,省委书记李鸿忠率团赴美,向硅谷取经,为光谷探路。同年,借鉴美国硅谷机制的武汉“黄金十条”出台,当年光谷企业总收入跨越5000亿元。

  艰难的破茧

  现在的武汉,如一只破茧前的蝶。

  处于中国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前有京津沪穗渝“光芒万丈”,后有中部盟友贴身逼抢。

  2012年,曾以九省通衢自豪、把持中部客运、货运“双料冠军”的武汉,首次被反超。长沙客运第一,郑州货运第一。武汉天河机场,双双屈居第二。

  跻身国家中心,这个梦,该怎样实现?“临空经济掉队的背后,是支柱性临空产业的缺乏”,《现代物流报》研究中心主任葛世明表示。以新郑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保税区里,一个富士康,每天生产22万部苹果手机,仅此一项,就为郑州航空物流提供了充足货源。

  今年5月,联想武汉基地主厂房封顶,预计10月投产。此后,每年至少将有5000万部联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从武汉销往全球。武汉民航寄望称,能否重返中部货运龙头,在此一役。

  未来5年,武汉工业倍增还将加码,成为全国工业投资最多的城市;交通枢纽投入3390亿元,让“天元之城”四海通达;城市建设斥资4200亿元,为江城强筋健骨。

  外力好借,内功难修。

  2011年,武汉投资环境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令武汉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大力整治,一场惊涛拍岸的治庸风暴,席卷武汉,震动全国。

  连续召开的电视问政,从交通到环境,从食品药品到湖泊治理,问得官员脸白冒汗,承诺问题一一解决。去年,这个让官员“不想来、不敢来”的现场直播,缩短为半年一次,政府怎么干,百姓说了算。

  吏治当年,还有另一场风暴——城管革命。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直言动机:“不能让外地人一谈起武汉,首先想到脏和乱,是个大县城。”

  去年7月1日,城管革命启动,强力推进“洁面冲凉”、“减肥瘦身”等6大工程,力争3年内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市容环境标准。

  光荣与梦想

  漫步在武汉建设大道3公里金融街,一路近20座金融大楼、200家金融机构鳞次栉比。2年时间,武汉外资银行新增3家,超过过去10年总和。

  6月的光谷,东湖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年出口创汇预计可破100亿美元,力挺武汉成为全球化黄金口岸。

  开埠一个半世纪后,年轻人坐在街头的星巴克里畅享WIFI,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奢侈品巨头抢滩江城,点滴变迁里,武汉的国际呼吸,换了时光。

  看航空,天河机场20多条国际航线往返巴黎、旧金山、洛杉矶……

  看水运,长江内河第一大港,江海直达航线接驳远洋国际班轮,周游世界各地;

  看铁路,8条国家铁路干线,“汉新欧”国际货运专线直达欧洲;

  看公路,交通“黄金十字架”,14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

  看地铁:地下潜龙纵横八荒,5年内200公里地铁将呼啸而出。

  但国家中心城市的梦想,绝不仅是GDP的简单排名。

  它是妈妈带着孩子畅游东湖时,有免费的去处;是下班回家的人们,有免费的绿色自行车可租;是为听力有残疾的人,安一个闪光门铃……

  它是1000万武汉人幸福的回音。

  汇丰银行北美总部投行前任副总裁、颐锦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柳,在美国提起家乡武汉时,曾被诘问“武汉在哪里?”她指着中国地图的中部漾开笑脸:“就在这儿,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窗口,长江从我家门前流过,与亚马逊一样美丽。”

[责任编辑:乔 星]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