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印象

【文化篇】此时风起是知音——《在此》诞生记

2018-07-27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高山流水》,是我们的肤色,一曲皮黄,是我们的底韵,《武汉长江大桥》《长江汉江》是我们的风骨,那么一首能够反映武汉城市形象的歌曲会是啥模样呢?这可能是长久以来拷问着武汉人的一个难题。

《在此》由实力唱将韩磊演唱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千呼万唤,只为这一次相遇

  顺应时代的精神“刚需”,2017年,武汉市委提出创作一首反映武汉大气磅礴、彰显武汉城市独特魅力的歌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指导下,武汉市文联及武汉音协领受了任务:2017年12月15日到2018年1月15日30天内完成歌词征集,之后20天完成作曲。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任务,除了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征集之外,他们首先向全国文联系统发出了征稿信,请求全国同行们相助。与此同时,他们还向一些名家大腕进行约稿,多管齐下。只要与武汉有一点关系的,他们都尽可能联系上,邀约到。

  一番邀约下来,结果不容乐观,不是礼貌婉拒,就是没有档期。接下来就是农历新年,时不我待。他们不得不进一步与艺术家们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在武汉工作过的,就谈过去的时光。在武汉生活过的,就谈故地的美食。要是道地武汉人,就用乡音畅谈……如果还是没有交集,那就只能示之以情怀。

  整个征歌过程中,工作人员们经常一打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一次电话不行,那就三次、五次,更多次。从开始对方不知所措,到礼貌拒绝,再到对方可以静下来听一听,尔后有点小烦,然后火冒三丈,继而冷战,不接电话,到最终“全线崩溃”,心悦诚服。这样的心路历程不是一般的征歌活动可以想象的。

  一位资深艺术家来武汉采风。当时正值隆冬冻雨时节,这位艺术家精力旺盛,每天10多个小时在外,一路上,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十多天下来,他感动于武汉这座城市的大气,也感动于工作人员的执着。临行前,一篇绝美的词作就在转瞬间挥就。

  本地创作者也重新采风,多层次地认识这个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城市,以期获得全新的创作灵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稿之日,576篇成熟的作品摆在了众人面前。从576到50、50到30、30到10,经过评选比对,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5首作品进行制作。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了歌词尽善尽美,大家经常是一个字、两个字的商榷、打磨,沟通过程细致冗长。我们现在见到的《在此》的歌词,前后大改就经历了四次,真的细到每一个字都经过多层多方修改提炼。

  千锤百炼,只为这一次演出

  好不容易,这百余字“难产”的歌词定稿了,并定名《如初》。谁知道就在此时,李玉刚一曲《如初》上线,歌名相同,风格相异。音乐创作中百年也难遇这样的情形。

  必须改名。词作者在得知一这情况后,在反复沟通、思考、酝酿之余,给出了三个方案,最终选定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在此》。

歌曲《在此》诗意描绘大武汉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此次征歌活动,除了《在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优美的歌曲。唐跃生作词、方石作曲的《武汉》,雷子明作词、王原平作曲的《每天不一样》,胡宏伟作词、杜鸣作曲的《大武汉》也都是上乘之作。

  《在此》词作者喻江找到了自己熟悉的作曲家马上又。马上又欣然接受,他自己编曲,自己制作伴奏,自己清唱小样。

  喻江腹稿二十余年,写成的这一百余字,进行的是一度创作,作为自己对生活、学习过的江城最好的感恩。

  词作者马上又多次来过武汉,他喜欢这个有着无限创作可能的城市,这是二度创作。他所率领的团队,进行编曲工作,属于三度创作。

  首唱者韩磊,他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江湖纵横的地方,这里有他的创作合作人、朋友、学生,他多次来到这里,进行创作、录音、演出,这是四度创作。

  之后的MV拍摄,则是强大的拍摄团队用精美的画面、高超的影像叙事,对这首歌曲做出唯美的诠释,这属于第五度的创作。

  作为一线歌手,韩磊的日程可能一年前就已经排满,如果要临时增加档期,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顺利成行,那么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有没有一个这样的时间窗口,成了所有人的挂念。

  没想到不久之后,韩磊团队传来消息,可以成行。这消息,让大家感到非常欣慰。

  4月27日,一行人马上赶往北京,在北京完成了录音。在录音棚里,韩磊一直在酝酿感情,找到最佳的情感爆发点。录音很顺利,一气呵成,完美。

  4月30日,“斗鱼”直播节现场,一代歌王一开口,全场都轰动了!歌曲悠远深情,演唱丝丝入扣,配合大屏幕上航拍下的江城美景——就是这个味道,就是这个感觉,这就是我们心中吟唱武汉的歌。点击率瞬间破50万,那满屏的弹幕,是对几个月来为这首歌不辞辛劳付出的人们最好的礼赞。次日,萧萧春雨中,韩磊在去往西安的高铁上,用微信问一名武汉的小女孩,喜欢《在此》这首歌吗?

  千回百转,只为这一次传奇

  在现代音乐工业中,歌曲诞生的全过程不仅包括创作和制作,还包括后期的推广。如果不经这一关,制作成型的歌曲只能算作半成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歌曲的后继推广是对作品的第六度创作。

  女声版的《在此》、爵士版的《在此》、民谣版的《在此》,摇滚版的《在此》,都让人感觉到惊艳,印象深刻。音乐爱好者还适时推出了古琴版《在此》,同样让人爱不释手。

  武汉科技大学“沁湖之声合唱团”抢到了合唱的首唱权,他们进行了认真的排练。大学生们的热情非常高,为了录好一个合唱版,花了整整13个小时,从中午12点录到了午夜1点。

百名大学生武汉街头合唱《在此》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6月3日,大学生们先后在人流如织的汉街、江汉路完成了“快闪”,婉转悠扬的歌曲加上最潮的表现形式,一下就爆红网络,市民直呼过瘾。

  6月10日,在琴台音乐厅广场,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们白衣飘飘,还有武汉音协童声合唱团、光华路童声合唱团,以及一些老年合唱团队,进行了一次《在此》的“快闪”,亮眼养眼。

  同日,音协在琴台音乐厅组织了一场此次征歌作品的大型音乐会,入选作品以各种各样缤纷夺目的形式闪亮登场,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大饱耳福。

  音协还组织重新编曲,编排了一版童声合唱版《在此》。可以预期,当期末考试结束、假期来临,江城处处都是童声悠扬的《在此》传唱。

  而在中山公园、解放公园,还会有深夜版《在此》的歌声。这是老武汉人对这座城市最深情的表白。

  《在此》自5月14日正式全网发布以来,在QQ音乐、虾米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点击率已突破3000万大关。

  如今,走在武汉的街头,在公共LED屏上时常可看到《在此》MV的播放,听着《在此》的乐声,徜徉水墨江城间,不知不觉地增加着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武汉市文联 作者:邓鼐)

[责任编辑:王玉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