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要闻

城市管理精细化助力江汉洁净美

2020-12-15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江汉区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变身美丽街区;生活垃圾分类由全天投放向定时定点投放转变,垃圾桶少了,环境却提升了;街道城管协管员转变为综合巡查员,身份变了,参与城市管理的文明理念没变;推行精致环卫作业,城市更加干净整洁。

  城市洁,街区净,小区美。战疫之年,江汉城管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最美街区越来越多了

  12月8日,家住汉口青年路鸿泰佳园的莫泽文婆婆,吃过中饭后,便到小区小广场,与几位老人在这里拉起了家常,其乐融融。

  她说,如今小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了,才经常下楼找老伙伴们聊聊天。

  莫婆婆告诉记者,这个习惯是从今年9月,江汉区城综委开展“美丽街区”评选以来形成的。

  既要大街上干净整洁,也要改善背街小巷环境品质,让居民有获得感。基于这一思路,江汉区从今年9月起,在全区429个小区开展“美丽街区”评选,调动社区、小区群干和党员,共同参与清洁家园行动。

  常青街詹家墩社区书记李凤强说,“美丽街区”评选开始后,党员和小区居民利用周末,积极参与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电动车占用楼道等。动用惠民资金,更换了30多个井盖,消除了安全隐患。

  今年9月和10月份,江汉区共评出20个“美丽街区”,莫婆婆所在的鸿泰佳园小区,两夺“美丽街区”红旗。

  对于“美丽街区”创建为后十名的小区,则要求作出整改承诺。

  9月,御庭园小区被评为后十名,扛回了黄旗。前进街燕马社区组织志愿者和党员、居民,对小区周围的垃圾、牛皮癣进行清理,对生活垃圾定时清运,做到了无积压。

  10月份,该小区摘下了后十名的帽子。

  “评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调动大家一起动手,共建美丽家园”,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潘伟力表示,这一行动,将一直持续下去。

  800名城管协管员变换身份

  “您好,你们店这样张贴促销广告,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请撤下。”12月2日,在花楼街万达广场步行街,一家便利店玻璃橱窗上,贴满各种促销广告,身着“综合巡查”制服的队员上前敬礼,提示店家整改。

  7月16日,花楼水塔街82名城管协管员,经过考核、培训合格,率先变身综合巡查队员。目前,全区800余名城管协管员也一样换装。

  今年以来,江汉区探索城管协管员队伍改革,将城市管理及巡查之职,交由社会化公司。

  武汉市固防公共服务公司负责人说,综合巡查员无执法权,只参与城市管理日常巡查、劝导等,对违规“钉子户”,则联系城管执法部门,依法管理。

  9月20日,在汉口三眼桥北路,一位性急的烧烤摊主,提前一个多小时出摊。综合巡查人员上前劝导,但该摊主不愿离开。

  队员们向城管队员报告,执法队员下达整改通知。该摊主见状,将小摊推走。

  汉口交通路地处商圈,占道摆摊较多,高峰时达到几百个。今年六七月份,江汉城管执法队员用了2个月时间进行整治,遏制了这种现象。

  这一路段的日常巡查与管理,随后交给了综合巡查队员。

  为防止反弹,每天出动50名综合巡查队员。一个多月后,秩序良好,综合巡查人员减少到18人。

  今年十一黄金周,赶上江汉路步行街试开街,交通路也开始热闹起来。按照以往的做法,江汉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刘贝打算调50名执法队员前往支援。

  不料,武汉固防公司表示,不用增援了,因为这里秩序良好。

  “这让我有些意外。”刘贝说,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发现将城市管理的日常巡查、引导与监督等职责外包给社会化公司,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有利于城管执法人员依法管理城市,精准执法。

  目前,江汉区唐家墩街、民族街等街道也推行这一改革。

  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12月8日早上7时许,北湖街正街社区和风里小区的居民陈女士,出门将分好的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别投放到对应的分类垃圾桶中。

  在这个拥有3800多人的小区,居民习惯在上午7时至9时,晚上6时至8时投放生活垃圾,投放的准确率接近70%。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40年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也没有请社会化公司专职垃圾分类,更没有先进的智能设备,居民却全员参与,投放准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该小区原有69个垃圾收集点,邻里之间因垃圾容器放置点位问题矛盾不断。

  通过征集意见,结合实际,最终确定 “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

  正街社区书记孙汉强回忆,设立第一个垃圾集中投放点时,他被居民打了围,嫌垃圾点离自家近。孙汉强不急不恼,耐心解释。

  为了解决居民担忧,孙汉强科学规划,将69个投放点整合为10个,取和风里小区的“和”字,给每一座垃圾分类收集亭命名。

  同时,保洁收运服务队每日清洁、定时清运、定期消毒、巡回保洁,保证垃圾不储存、站点清洁无异味。

  一段时间过去,居民发现,垃圾桶少了,空气清新了。

  从第一个到第十个垃圾集中投放点,居民对孙汉强笑脸相迎,还不时竖大拇指夸他与党员干部办了件好事。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由难变简。”江汉区城管执法局环卫科负责人张浩说,和风里小区的垃圾分类具有可持续性,值得借鉴推广。

  环卫精细化作业落地见效

  车行道清洗清扫,夏季每2小时降尘一次,冬季2℃以下,停止降尘与清洗作业。

  果皮箱每天洗抹清掏不少于2-3次,城市家具、街头座椅等不少于2次。

  ——这样的精细作业规范指引,在去年6月,江汉城管以白皮书的方式,告诉每一名环卫工。

  天寒地冻,市民出行不用担心洒水结冰的现象上演。张浩说,在这样的天气里,洒水车不会上路洒水,雾洒车在中午气温上升的时候,会适时雾洒降尘,不会形成路面结冰,影响交通。

  街头果皮箱和沿街商户的垃圾,精细到“不落地”。

  在汉口发展大道上,告别了过去垃圾运输车辆开进道路上收集的模式,转而由小型收运电动车收集,然后送至集中囤放点后,再利用密封的专用垃圾压缩车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江汉路步行街,江汉城管引导商户将干湿垃圾进行分类,并定时定点进行收集。

  商户刘先生打趣地说:“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生意会更好。”

  今年国庆节前试开街后,市民还惊喜地看到,有环卫工推着电动扫地机,来回对路面进行巡回保洁。

  “这种扫地神器,在武汉市首次尝试。”江汉城管环卫质检一队队长周国樑介绍,它不仅可以喷雾压尘,还可以吸进落叶、纸屑等废弃物和粉尘,边边角角也可以扫干净。

  眼下,江汉区正在引进5G无人清扫车,该设备可在夜间取代人工普扫,进一步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

  “这一环卫作业模式的变革,既提高了清扫保洁的效率与质量,还与提档升级后的百年老街相匹配。”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局长熊楠说,将继续以精致环卫为目标,下足“绣花功夫”,让百年老街更加靓丽整洁。(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蔡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