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要闻

普治并举助推武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11-17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9月17日,武汉市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陶慧泉以“民法典视角下的企业权利保护”为主题,现场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300多名企业代表进行了宣讲,助力企业有序发展。与他一起为开发区产业园进行普法的,还有9名武汉“普法网红”成员。

  “七五”以来,像这样的普法活动武汉共开展了6.5万场次,受众逾500万人,举办“法律六进”法治宣传活动20万场次,参与群众1500余万人次,

  市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全市“两抢”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超五成,刑事警情连续5年下降,群众的法治建设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武汉坚持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正司法不断进步,行政负责人出庭行政案件率达90%以上。

  就在最新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对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100个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武汉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六。《报告》认为,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对经济发展助力最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5年来武汉市普法工作已实现转型升级,以微信、抖音、法治文艺作品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成为主流。

  5年来,武汉普治并举,以全民普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民普法、全民守法,蔚然成风,为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夯实基础。法治,已经成为武汉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硬核的保障。

 

武汉市2019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为争创一流法治城市提供保障

  2018年6月22日,一场行政诉讼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与以往不同的是,当日庭下坐着150多位旁听人员,有武汉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39家武汉市直部门和15个区的法制分管负责人。这是武汉市人民政府对于行政诉讼的重视,表明了武汉市人民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心。

  七五普法以来,武汉市制定了《武汉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在全国首创重大行政决策“1+6”配套制度体系。全市行政诉讼案件出庭率稳步上升,政府部门行政复议变更率逐年下降。

  在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广泛宣传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1万余场次,“以案说法”1198场次,服务群众216.7万人次。

  与此同时,武汉市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原保留的58项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30项予以调整,28项作取消、下放等处理。

  2020年5月20日,武汉市取消18项市级证明,居民申领生育保险待遇再也不需要出具生育服务证了,申领残疾人生活补贴也不用提供低保证明。

  在武汉,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到62.5%、82.5%、99.9%;市、区两级网上办比例达到98%以上。

  在中国政法大学开展的2018年全国100个城市的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评估中,我市在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方面排名第8位。

“我执法我普法,我守法我学法”启动仪式。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普调结合让矛盾不出门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武汉样板”

  在武汉这样一座超大城市中,陌生人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2019年6月,由汉街派出所、水果湖街司法所、湖北大纲律师事务所组成的三所联调中心正式成立。联调中心就设在汉街派出所一楼大厅,解决了每天三分之一涉及民事纠纷的警情。

  这是武汉市基层调解的一项创举,也为武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样板。

  七五普法以来,这样的样板还有很多。2020年5月30日,武汉市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青山举行。“铃铛姐”亢玲现场耐心地为大家普及人民调解法的知识,她是青山区司法局钢花村司法所所长,有31年的调解经验,她说调解工作要讲个“法”字,“法”字当前不会“翻烧饼”。

  办理一件事,宣传一部法,普及一批人。武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发挥主场优势,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服务机制,在法律事务咨询、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等公共法律服务中,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传递法律声音,实现普治融合。

  2018年,武汉开展“法润民心”1000名社区律师防非法集资大宣讲活动,28万群众受益。

  2019年,武汉市举行社区七堂课活动,在汉阳分会场,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律师为现场3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授课。而在硚口七堂课现场,12名小学生被授予武汉市首批“小小普法员”。

  “名优律师进社区”“法治红色物业”“普法赶集会”“天天有约”……200多个普法项目将暖心的法律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全市3122个社区(村)实现全覆盖,居民得到法治实惠,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矛盾纠纷不出社区。

  这是“枫桥经验”的武汉实践,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武汉样板”。

武汉市普法宣讲“六进百场”系列活动现场。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一对一为企业订制法律意见书

  法治环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8月24日,武汉市车都公证处设立的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为辖区千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普法、纠纷调解、维权及救济服务。而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武汉首家提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的合作制公证处——武汉市尚信公证处正式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揭牌。

  这样有针对性的公共法律服务单位在武汉还有很多,他们为企业提供普法、法律业务办理等工作,更为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其实,武汉普法一直致力于精准服务企业。2017年,组建“同心·律师服务团”,确立七大类56项法律服务产品,与近千家民营企业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印发《招商引资法律服务指南》,商务、发改、财政、国资等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推出企业健康直通车、小微企业孵化工程等一大批惠企“+”项目。

  就在疫情期间,武汉更是出台复工复产法律300问,并印制成册,免费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知识普及,线上一对一接受企业咨询,提供订制法律意见书。

  2018年,抖音小镇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就在今年8月12日,“知名民企湖北行大会”在武汉举行,30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投资金额共计1166.5亿元。

  2019年武汉市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和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营商环境排全国前十,位列中部城市第一。就在最新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对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100个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武汉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六。《报告》认为,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对经济发展助力最大。

  从“谁执法谁普法”升级至人人普法

  人人知法守法城市更文明

首个普法网红团在汉成立。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汉街万达商场门前的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设置,也没有交警值守,但无论何时经过此处,都能看到汽车在耐心地排队等候。“礼让斑马线”这句普法宣传标语已经深入每个武汉人的心里,成为城市风景线。这是武汉交警边执法、边普法取得的重大成效。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七五普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着力破解传统普法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小马拉大车”难题的金钥匙。

  武汉不仅仅扎实推进普法责任制,更在“谁执法谁普法”上升级,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普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人人普法。

  陈小芳是武汉市黄鹤楼景区一名讲解员,21岁的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武汉市最年轻的“普法网红”。上一秒她还在黄鹤楼为来自全国的游客介绍武汉美景,下一秒她已经在普法小视频中出演“保险员”和“邻家小妹”。

  从在法律专业人士中甄选“普法网红”,到各行各业人人参与普法,武汉市七五普法已经实现主体的转型升级。同样转型的,还有普法形式、内容和平台。

  8月10日晚,民法“典”亮美好生活灯光秀在武汉两江上演,这是武汉市首次利用灯光秀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活动。而就在第二天,“武汉普法”抖音号上直播了这场灯光秀,更有律师现场解答网友们的提问。

  主体新、形式新、内容新、平台新。武汉市七五普法已实现转型升级,人人普法、人人守法已在全市蔚然成风,更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做精一批品牌

  提升普法产品吸引力

 

法治文艺演出走进社区。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新的法典共七编,从生到死都关联,伴你生活每一天,法为先。”一句句话语,在南湖街老年大学演出队4位表演者的敲锣打鼓中掷地有声。这是武汉普法文艺轻骑兵进社区普法的一个场景,他们将生硬的法条编成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老百姓愿意听,愿意学。

  武汉市一直以市民普法需求为导向,将法治宣传与文化元素高度融合,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法治文化精神食粮。普法受众的接纳度、体验度得到极大提升,被动要求式普法正积极向主动参与式普法转变。

  一、创建“文旅普法轻骑兵”

  为讲好普法故事,依托武汉说唱团、楚剧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12家专业艺术院团,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创作了《家事公证好》《说说我们的民法典》《都是集资惹的祸》《不信邪》等一大批紧贴工作、群众需要、各具特色、领域细分的鲜活法治文艺作品。

  二、做精“普法网红”品牌

  2017年举办首届“普法网红”直播大赛,当年被武汉政府建设白皮书评为武汉十大法治事件。今年将继续以法治作品创作的方式举办第四期“普法网红”大赛。“普法网红”正成为互联网时代法治建设的一道风景线,这些既具专业能力又自带“流量”的“普法网红”活跃在线上线下,让“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延伸至最广大的社会人群中,增强了群众的法治信仰,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三、开展文化阵地体验式普法

  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武汉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湖北暨武汉禁毒教育基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心)评选命名。全市各级法治文化阵地共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4740场次,开展群众法治文化活动7455场次,组织主题征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3898场次。(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蔡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