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要闻

车都教育人答好特殊“考题”交出高分答卷

2020-09-1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在疫情肆虐的艰难时期,三角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朱凤江用爱心、耐心、恒心倾情演绎着“抗疫”三部曲。

  居民眼中,她是温暖的志愿者。1月23日起,统筹协调、巡查劝导、分发防护用品、上门监测体温、电话拉网式排查、包保服务、值守封控楼栋,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全天候值守封控楼栋时,为了让老同志歇一下,个子娇小怕黑的她毅然顶上夜班岗。

  师生眼中,她是贴心的守护者。有老师疑似新冠肺炎,她立马电话安慰,咨询医生并将居家隔离的要点及时传达。在口罩急缺的情况下,她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口罩,第一时间送上门。得知医护人员子女学习有困难时,她驱车紧急将教材和慰问品送到孩子暂居的蔡甸姑姑家,保证孩子的正常学习。

  女儿眼中,她是尽责的担当者。读高三的女儿头长脓包,因疫情无法就医。每天早出晚归的她还要抽空照料女儿,她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汉南区水洪小学 戴刚

  村民心中的温暖“小戴”

  “小戴,地里的玉米苗要施肥了,你帮我买些化肥农药。”“小戴,过几天要下雨了,我的鸡屋要围栅栏,你帮我弄下。”“小戴,煤气没了。”……戴刚是汉南区邓南街水洪小学校长、书记,疫情期间下沉到邓南街窑头村,电话随叫随到,大家亲切地叫他“小戴”。

  春耕时期,他积极张罗村民联系采购、分发春耕备耕的农资产品。下雨前,他带上钳子铁丝帮助村民紧急围建鸡屋。独居老人的降压药、痛风药见了底,他上门细心询问,拍照记录药品名称、批号和厂家,几经周折买齐老人所需药品。换煤气罐,检修老化电路,分发捐赠物资……他成了群众的贴心管家,是村民口中的“小戴”,也是村民心中的温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朱清源

  心系学生的“阅读达人”

  1月29日,学校全面铺开“停课不停学”教学工作,“海量阅读工作坊”负责人朱清源在没有课本,没有参考书,没有任何教辅资料,没有网课教学经验,甚至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利用一部手机、一支笔、一本名著、一个备课本和一份手写学生名单让教学“疫”如既往。

  虽然肩负区级公开课教学的重任,但“海量阅读工作坊”在疫情期间也没有间断过。每周一次常规会议,每次有主题,有复盘,有研讨,有归纳。她还组织工作坊的教师们结合网络教学特点设计各类活动。学生阅读小组展示、师生共读文章分享、“阅读达人”评比、“家校共读书香门第”活动、读后感之美篇展示、美文美读美画等,让不能面对面交流的师生见屏如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空中课堂,甚至让不少家长也加入每日阅读的行列。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淑琼

  连线学生的“特别访客”

  疫情肆虐,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空中课堂成为了师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阵地。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张淑琼身患免疫力严重异常的疾病,还在治疗过程中的她,心里实在放不下孩子们的学习,每天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话家访。每个学生平均30分钟,一天下来要用4个小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每次家访都做好满满几页记录,并耐心地为家长们解决居家学习中的知识点疑惑、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心理等问题。针对线上学习中出现的知识落实偏差问题,她亲手抄写课堂笔记,并制作成文档发给家长,帮助孩子们查漏补缺。她就这样坚持当了一个多月的电话“客服”,43个学生全都家访遍。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教育局 康奕军

  1895米防段上的一面旗帜

  30个昼夜,他坚守在防汛一线;1895米的防段,他站成了一面旗帜。险情来临,他奋勇当先;面对队友,他一片赤诚。他是区教育局机关第一支部书记康奕军,下沉红海村驻沌南洲防汛工作队队长。

  7月11日傍晚十级风暴呼啸而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他发现大堤相邻两根电杆上高压线不断地冒出火花,随后高压线撕断,线头落到大堤斜坡上,冒出焦糊浓烟。他火速向指挥部报告,迅速部署抢修,经过3.5个小时的努力,成功排除险情。

  每当有新队员加入,他都会亲自培训,并带他们沿着值守防段走一遍,详细介绍防段情况和险点。他非常重视干部培养,让每个人都负起团队建设的责任,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防汛工作结束后,队员们在巡完最后一遍堤,全面清理营地及周边环境并进行卫生消杀后才离开。

  汉南区子林小学 夏学明

  防汛线上的“年轻人”

  在防汛面前,子林小学副校长夏学明的行动始终与抗洪抢险的战斗精神保持高度一致。7月11日接到防汛任务,他就开始准备防汛物资,组建防汛队伍,规划方案,第一时间抵达汉南区东荆河郧阳村段。

  上堤后发现多处管漏,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立刻组织人员有序抢险。年过五旬的他,却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帮助当班防守人员抬卵石、运沙袋及时处理散浸,干劲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他身体不好,大家提醒他慢点、少搬一点,他却依然忙前忙后。看着他筋疲力尽的样子,老师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将险情控制。

  面对蚊虫叮咬、暴雨侵袭等艰苦条件,未曾有丝毫懈怠,时常可以看到烈日炎炎下他满脸通红,暴雨天气他满身泥泞。33个日日夜夜里,他先后在多个地段排除险情10余处。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李德贤

  创造高考佳绩的“领航者”

  2020届高考,武汉经开区一中600分以上46人,其中由英语特级教师李德贤领衔的高三(12)班团队获得600分以上26人、最高分667的优异成绩,刷新学校高考单班历史最好成绩。

  疫情期间,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觉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作为高三教学负责人,他大胆提出超常规的“四化”模式:居家学习学校化,网络学习课堂化,课外作业课内化,课程安排动态化。特殊时期,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除了上课,从起床到睡觉的一日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早餐、午餐、午休、晚餐、锻炼等事无巨细。复课后的课表从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讲座,都有周密科学的部署。为了深入推进该模式,他给高三教师作动员讲话4次,为各学科备课组长作报告4场,给班级家长、学生发语音或短信息604条近3万字,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汉南区纱帽中学 曾三春

  为学生护航的“女铁人”

  60天的复课复学,纱帽中学九年级(6)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曾三春在防疫中事无巨细,复课中不辞劳苦,用爱和责任成为一抹“硬核般的亮色”。

  “学生复课,最重要的是中考,最关键的是防疫,最紧迫的是时间,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既要防疫,还要完成每天4节课教学任务和5节课值守任务,工作量翻倍,她的激情和责任感也随之翻倍。守护学生、测量体温、学生摸排、课间值守、陪餐……她把自己“焊”在AB班的两间教室里,外表娇弱的她在同事心中从“女汉子”变成“女铁人”。

  网课期间,学生的学习自控力不足,产生不少问题,她将收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防疫知识、心理疏导等多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针对青春期复杂、偏激、情绪多变等特点,她采取音乐陶情、舞蹈修心策略,合理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情绪,和学生玩成一片,学在一起。

  庚子鼠年,疫情突如其来,汛情接踵而至。武汉经开发(汉南区)教育局加强党建引领,夯实社区防疫“后援线”,筑牢防汛抗洪“助攻线”,严守校园安全“保障线”,提升教育教学“生命线”。这段特殊的时光里,车都教育人防疫战疫、线上教学、抗洪防汛、复课复学,在不同的岗位上谱写出最美华章。

  ■ 防疫战疫

  疫情期间,平均每天500余名党员干部教师进驻11个结对社区、村队,区外和离汉党员教师就近下沉所在社区,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

  ■ 线上教学

  停课不停学,除了保证自身教学,很多老师还承担了全区公开课的教学任务,小学1667节,初中947节,总参与2600余人次。

  ■ 防汛抗洪

  防汛期间,96名党员干部教职工值守在军山街沌南洲、纱帽长江干堤、东荆通顺河堤线,守护着堤线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复课复学

  从5月毕业年级复课到9月全面复学,教师们克服困难,细致入微,更为高考、中考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长江日报 撰文:田守凤 周孝奇)

[责任编辑:王玉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