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要闻

“两山”建设无名英雄铸起武汉战疫“安全岛”

2020-03-3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雷神山医院街舞小哥”匡文博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通讯员骆良 摄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引发了全国上下乃至全球关注。截至3月29日,“两山”医院收治病患已大部分治愈出院。为建设“两山”作出贡献的3万余名建设工人,大部分顺利返乡,或投身新的复工战场,还有一部分人仍坚守在医院后期的维保岗位,病人不“清零”,他们不退场。

  3万余名无名英雄铸就武汉战疫“安全岛”

  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成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朴实劳动者的艰辛付出和顽强坚守,是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

  医院建设启动之初,武汉疫情告急、进出通道关闭,各参建单位最头疼的是人员的组织。但召工令一发、应者云集,据“两山”主要参建单位中建三局统计:前后有1500余名管理人员、12000余名工人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有2500余名管理人员、22000余名工人投身雷神山医院建设。

  3月27日,洪湖人石腊英一家4口,顺利从武汉返回老家,抱上了2个月没见的孙女。

  得知火神山医院建设缺施工人员,钢筋工石腊英一家四口1月27日大年初三从洪湖开车赶到武汉。这一家子都是钢筋工,丈夫廖明祥、石腊英还有儿子廖伟、廖凯,一直在中建三局二公司华中公司的项目上工作。年前廖凯的妻子刚生下女儿,一家人在老家洪湖过年,公司发起建医院的号召,年近六旬的石腊英待不住了,“这个时候做工程肯定缺人,都回家过年了。我就想全家贡献一份力量”。

  两个儿子中,哥哥廖伟在现场负责后勤保障,协调多个工种。弟弟廖凯在火神山医院门口指挥进出车辆。石腊英协调现场的钢筋工和杂工,廖明祥则负责钢筋绑扎。

  “为了把医院尽快建起来收病人,每天像打仗一样,不管刮风下雨下雪。”廖明祥说。

  他们最长连续奋战2个多月

  “两山”医院完工后,建设者们又主动请缨参与医院维保。高峰期,有494名维保人员,全天候响应院方和医护人员需求,最多时每天完成600余项维保事项,确保医院功能的正常运转。目前,还有315名维保人员,他们中最久的已经坚守2个月。

  “雷神山医院街舞小哥”匡文博是中建三局基建投鄂州走马湖项目的一名水电工,地道的武汉90后。从1月26日大年初二主动请缨参战,到3月29日,他已连续奋战64天。

  “我本身是武汉人,想为家乡做点事,义不容辞。”匡文博在雷神山医院负责医护区的水电搭设和电路、水管配套,确保每一条主线路与主水管的畅通。

  2月14日,工程交付后,他又主动请缨,留下负责维修保养。2月29日,天空放晴,他看到医护人员每天工作非常辛苦,就现场来了一段街舞,给医护人员鼓劲加油。

  他记得一天夜里零点后,有位护士给他打电话,说热水器出了点故障。匡文博立即赶到现场,及时修好电控变频泵的热水转换回路故障,让医护人员顺利洗上了热水澡。

  就像匡文博一样,“两山”的工人们都有一颗金子般发亮的心。

  在雷神山医院通道,两边墙面上画有Q版的医护人员、雷神山建设者共同抗击“疫”魔,有雷神山建设者和医护人员在樱花树下的约定。这些画作全都出自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维保组水电工许新焰之手。

  2月15日,他和同事负责12个病区水电的维修保养。随时要进入污染区,与病人最近的距离仅1米。有时,在里面一忙就是五六个小时。

  施工企业为“两山”工人提供保障

  工程建好后,“两山”建设者服从疫情防控部署安排,在武汉市的集中生活点进行居住观察。观察结束后,中建三局等单位近期采取专列、包车等“点对点”方式送省内外的工人们返乡。

  新洲弱电工高元超,家中两个孩子上学,爱人年前刚做完脊椎瘤手术,花去大几万元。“我们在雷神山的5天时间里,一日三餐专人备好,完工后,我一共拿到9000多元工资,还有中建三局发放的隔离观察期4500元补贴”。

  了解到其家中的实际困难,中建三局绿投公司科技事业部阳逻厂将他列为困难帮扶对象,通知他可在工厂复工后来上班。他3月30日将去阳逻厂报到。“疫情结束后,妻子还要到上海的医院复查,两个孩子也要用钱,终于可以有一份稳定收入”。

  37岁的张华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长江文创产业园留观点现场负责人。“两山”医院建设结束后,她主动请缨,负责179名“两山”建设者的医学留观工作。

  从2月8日第一名建设者开始隔离观察,到3月22日最后一名工友返乡后打来电话向她报平安,张华24小时常住,竭尽全力为工友提供各项服务。

  她深知工友们思乡返乡心切,便建立工友微信群,与他们交心谈心,疏导压力。她到处搜罗,找到100多本故事书,并对观察点进行WIFI扩容,确保工友能与家人视频连线。

  14天留观期结束后,考虑到工友们仍然没有收入,她就参照武汉市的相关政策,按上限4倍给予武汉市外的“两山”工人2540元的一次性临时救助。

  当14天观察期满,张华联系东湖高新区医疗机构对工友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又积极为他们办理医学解除留观证明,还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组织安排省内市外工人陆续返乡。

  回到家的工友们仍然常常同她联系。在张华的努力下,留观点所有工友身体健康,全部返乡返岗。(长江日报 记者韩玮 通讯员杨凤 李健 程莞茹 刘芳青 朱军伟)

 

[责任编辑:蔡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