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要闻

武汉战“疫”青年 用青春力量托起着青春担当

2020-03-12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战胜疫情,青年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青年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正用青春的力量托起着青春的担当,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95后“姐妹花”悉心照料91岁患者

  老奶奶不再遇事打电话“找儿子”了

黄爽和周璐是重庆首批援汉医疗队最年轻的两位队员。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从刚到医院遇事“找儿子”,到现在习惯按呼叫铃“找护士”,在25岁的重庆首批援汉医疗队队员周璐和黄爽的照料下,91岁的重症患者丁奶奶逐步适应了医院的生活。10日下午,老人第一次开口给两人道谢,并竖起大拇指给这对“姐妹花”点赞。

  1日,丁奶奶被转到金银潭医院南二楼,因为有多种基础疾病,还做过髋关节手术,她平时只能躺在床上,由护士照护日常生活。

  刚到医院时,老人不习惯按呼叫铃,碰到要上厕所等情况,她都会给院外的儿子打电话,家属再打电话到医院护士站告知,等护士赶过去时往往会耽误时间。“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到老人家属10多个电话。”周璐说。

  “一是老人不太习惯医院的生活,二是可能对我们护士不太信任,这样不利于治疗。”黄爽说,为了尽快帮助老人适应新的生活,她们想了不少办法。

  经过观察,她们发现老人伸手按床头的呼叫铃很吃力,就多次做试验寻找老人最舒适的按铃位置,最后将呼叫铃安到了病床扶手边,让老人很轻松就能按铃。

  丁奶奶白天要上3到4次厕所,虽然给她准备了尿不湿,但老人坚持要上厕所。为防止老人滑倒受伤,周璐和黄爽每次都会一前一后“抬轿子”,将老人抬下床,上完厕所后帮老人擦洗干净再抬上床。

  每天,周璐和黄爽会把丁奶奶抬上轮椅,推到过道晒晒太阳。考虑到老人的肠胃不好,她们把酸奶和削成小片的水果放在热水里,泡热了再喂给她……

  周璐和黄爽细心的照顾打动了老人,她不再事事打电话“找儿子”,更积极地配合治疗。10日下午,当两人抬老人上完厕所清洗完毕后,老人第一次开口说了“谢谢”,并竖起大拇指给她们点赞。“幸福来得很突然,但能得到病人的接受,我们非常开心”。

  周璐是重庆人,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的一名护师;黄爽祖籍孝感,宜昌长大,现在是重庆医科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护师。两人是重庆市首批援汉医疗队中仅有的两个95后。

  目前,丁奶奶的病情得到很大好转,已经做了核酸检测,正在等待结果,有望近期出院与家人团聚。

  热干面、豆皮、樱花、奥特曼……

  21岁护士为同事绘制“黄鹤楼”战袍

当班的护士穿上陈思敏手绘的防护服。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想说的太多太多,愿用平凡的视角带你走进这不平凡的每一天。因为,平行时空里,那些平凡人正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做着伟大的无名英雄……”近日,网名“柿饼”的护士精心制作的美篇《泪目!平凡的“视角”记录不平凡的每一天》刷爆朋友圈。

  这位“才女”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的护士陈思敏。作为科室年纪最小的护士,今年21岁的她主动请缨上了“疫”线,如今在隔离病区已经连续奋战了32天。

  美篇文章中,“最美护士团”“最强医生团”“最美护士的天使印记”,一张张照片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她亲手绘制的7件“定制版”防护服也令同事们惊喜不已——热干面、面窝、三鲜豆皮、黄鹤楼、樱花、奥特曼纷纷亮相,惟妙惟肖。

  积累素材 一个美篇准备了半个月

  美丽的“宝妈”、有担当的“90后”、冲锋在前的“老将们”……在陈思敏的美篇里,既有真情流露的文字,又有她为伙伴们拍摄的珍贵照片。

  “当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点点记录着。”陈思敏说,上大学时负责过宣传工作,平时也喜欢拍照,疫情期间看着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共抗疫情,让她非常感动,想帮大家留下点回忆。

  她坦言,完成美篇并非一日之功,里面所有的照片和文字都不是一次性完成。每天一点点累积素材,有故事发生随时记录下来,拍摄的照片提前做好主题分类,看似简单的一个美篇足足准备了半个月之久。

  “战袍”作画 绘出抗疫希望与正能量

  “我想知道那个防护服上的画是谁画的,大神啊!”美篇最后,一张张“定制防护服”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眼球。白色的“战袍”上,画着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有好吃的热干面、面窝、三鲜豆皮、火锅,有漂亮的黄鹤楼、樱花,还有可爱的奥特曼、大白,图案旁边还不忘配上文字:“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过早”“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看樱花”“我有奥特曼护体,一定消灭一切怪兽”……

  一件件特别的防护服全都是陈思敏亲手所绘。她说,为了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中轻松一点,增加乐趣,她决定在大家的防护服上画画,当作三八节礼物送给大家。

  8日晚上11时,刚下班的陈思敏拿出彩笔开始在防护服上作画。一笔笔描绘,一点点上色,她一直画到凌晨2时才全部完成7套“战袍”的创作。

  3月9日一早,护士长傅昕收到如此精美的礼物惊喜不已。“没想到画得这么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傅昕说。

  设爱心加油站 赠爱心画作

  隔离病房的“娜姐”与患者成朋友

娜给患者送水果。 图片来源:河北援鄂第七批医疗队供图

  “小娜,我需要水果”“娜姐,能不能帮我们弄几个剃须刀呀”……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4楼西区的隔离病房内,大家口中的“娜姐”和“小娜”,就是河北援鄂第七批医疗队队员、护理一组组长王娜,她统筹负责该病区的护理工作。自2月22日正式入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娜很快就与患者们打成一片,花样帮他们减压,成了大家最熟悉的医护人员。

  病区“爱心加油站”拉近彼此距离

  初到中南医院14楼西区,护理一组的很多护士心里都有些紧张,除了必要的输液、送药,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不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才能更好地进行护理治疗,从业17年的王娜意识到这样的状况需要得到改变。

  2月28日,王娜带了一盒巧克力到病房跟大家分享,有的患者并不感兴趣,王娜不放弃,追问“不要巧克力,那您需要点啥,我明天带来”。王娜一点点了解到患者的需求,有人喝中药苦想吃水果,她就从酒店拿来苹果、梨子;有患者表示需要拖鞋和剃须刀,她赶紧跟下一个班的同事联系帮忙带来。

  再后来,王娜注意到大家对零食、水果的需求比较普遍,就和队友们收集了一批,在病区一角放张桌子设立了“河北医疗队爱心加油站”,每日为患者提供水果、酸奶等。

  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了爱心行动,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和患者分享。“每天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进病区,‘爱心加油站’留一点,进病房发一点。”王娜说,到了他们下班的时间,桌子上的食物基本上就取空了。

  就这样,医护人员与患者越来越熟悉,有些还互加微信成为朋友,王娜还会带着患者们做养生操、八段锦,焦虑情绪在这样的互动中慢慢消失。

  从河北约来爱心画送给大家

  “热情,精力旺盛”,这是患者张明对王娜的评价。3月10日,张明康复出院,收到了王娜送来的特别礼物——来自河北石家庄合作路小学六年级(5)班和一年级(3)班小朋友的画作。“娜姐做事情总是很周到,又很特别。”张明说,孩子们的祝福画让他特别感动。

  像这样的画,王娜送出去了70多份。

  刚来武汉的时候,王娜就想着让自家两个孩子做点什么,为前线加油。王娜说,她跟自己两个孩子的老师联系,询问能否组织班上孩子画画,向前线表达祝福,由她转交给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老师欣然答应,小朋友们参与也很积极,王娜很快收到了70多份画作,有的画上写着“武汉加油”,有的则画着消灭病毒的场景。

  王娜将画作一一彩打出来,10日上班的时候,分发给在中南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她还把小朋友的画作画在防护服上,拍照发回去。“大家收到画之后都很开心,纷纷拍照录视频向小朋友们表达感谢。”王娜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快乐起来,能更坚定一起战胜疫情的信心。

  90后社区书记

  凌晨“煲粥”3小时安抚居民

陈敏(中)与社区人员为居民送物资。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刘慧供图

  “陈敏,中午来我家里吃饭吧,我炖了汤,给你补补。”11日,新洲区阳逻街天琴湾社区书记陈敏接到居民叶倩倩(化名)的电话,陈敏感谢她的好意:“等疫情结束,我们再聚。”

  而就在一个月前,叶倩倩还曾将陈敏往门外推。原来,叶倩倩的丈夫2月13日被确认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陈敏等工作人员立马上门做工作,让其丈夫去集中隔离点隔离。叶倩倩以自己和孩子都患有胃病,需要丈夫帮助买药等为借口,坚决不让丈夫去集中隔离点,还把陈敏一行人往门外赶。

  陈敏专门去药店买来大人和小孩的胃药,再次来到叶倩倩家:“有任何困难你都可以跟我打电话。”陈敏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叶倩倩,当晚就让丈夫去了隔离点。

  但到了次日凌晨,刚刚忙完正准备休息的陈敏又接到了叶倩倩电话。叶倩倩在电话里抱怨陈敏,不该让她丈夫去隔离点。陈敏耐心听完叶倩倩倾诉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只有我们每一个小家安全了,我们社区这个大家才会安全。”陈敏与叶倩倩煲了3个小时的“电话粥”,凌晨3点半,叶倩倩终于放下担忧,安心睡下。而陈敏当日早晨仍然按时抵达社区工作。

  叶倩倩后来了解到此事,心里感到愧疚,也更佩服这个90后的社区书记:陈敏在社区上班一天都没有休息,她丈夫负责垃圾场等公共场所的消毒杀菌工作。为了家人安全,陈敏夫妇一直都没有回家,一岁半的儿子由爷爷奶奶照顾。后来,叶倩倩还主动配合陈敏去做小区其他居民的防疫思想工作。

  提前摸底自建买药微信群

  90后法官助理线下跑腿线上网购“两不误”

刘一娴把买好的药给居民送去。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今天买的不多,只有5户,但有种药不好买,就多跑了几家药店。”9日晚6时,忙碌一天的刘一娴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口热饭,买药团又来了几条微信信息,匆匆放下碗筷后,她找出购买清单,仔细做了记录。2月20日,刘一娴在下沉小区自建居民医药团微信群,线下跑腿,线上网购,当起了“团长“。截至11日,她共为200多户居民购买药品600余件。

  做足“功课”

  自建买药微信群

  今年29岁的刘一娴来自孔子故里——曲阜,是个耿直爽朗的山东妹子,目前是武昌法院水果湖法庭的一名法官助理。疫情发生后,她果断退掉了回老家过年的火车票,留守武汉。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肯定要留下来,支援一线。”刘一娴介绍,2月9日,她下沉至水果湖街道机安社区,负责信息登记工作。2月19日,根据需求,她辗转至安顺家园小区,负责为该小区居民购买药品。

  “花了一天时间去详细了解情况。”刘一娴说,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居民买药,她先后跑了7家药店,并逐一加了售货员微信好友,然后连夜制作了一份Excel表格。

  2月20日,她正式建立“安顺家园医药团“微信群。

  “我先将需求整理好,报给药店,药店回复并报价后,再将信息反馈给居民。第二天,根据记录跑药店购买,然后送到小区。” 据了解,目前有近300名居民加入该群。

  帮独居老人

  买胰岛素、网购气垫床

  “小姑娘,我的胰岛素和针头快用完了,能不能想办法再给我买点,以备不时之需。“3月2日下午,刘一娴收到了群中一名老人的求助。

  “很多药虽然名字一样,但品牌不一样,规格也就不一样,哪怕多跑几家店,也要保证买到准确的药。”事不宜迟,根据老人发来的照片,刘一娴赶紧跑到了小区周边的两个药店,可惜没有买到。3日,她又跑到积玉桥一家药店,却只买到了针头。

  “你要的那个牌子,我们店里到货了,我给你留着。”4日晚,刘一娴收到了一家药店销售员的微信消息,这个消息让她兴奋不已。次日清早,刘一娴终于拿到了老人所需要的胰岛素,紧忙送了过去。

  “有的老人不会网购,我就力所能及地帮他们在网上买东西。”8日晚,一位奶奶加了刘一娴的微信。原来,奶奶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98岁高龄的父亲瘫痪在床,急需一个防褥疮的气垫床。由于不会网购,这位奶奶只能向刘一娴求助。

  几经周折,刘一娴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一个适合的气垫床,征得奶奶同意后,垫付了费用。

  “听到最多的是‘谢谢’两个字,很暖心。为了减少我的工作量,有居民在群里当起了我的‘助手’,帮我指导他人如何在网上买药。大家都互相帮一把,困难都是暂时的。”刘一娴说道。

  (长江日报 记者史强 刘璇 李亦中 汤光磊 谭在龙 通讯员向雅诗 张晞 罗瑶 刘慧 张文化 陈甜)

[责任编辑:王玉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