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精致环卫 刷靓江汉颜值高

2019-08-3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洒水车梯形作业时的情景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道路机扫保洁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人行道清扫清洗作业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环卫工在擦洗城市家具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行走在江汉区街头,累了找张坐椅坐下,不用担心有灰尘;人行道上,环卫工人天天冲洗,即使坐在地上,也不会沾灰。街头的垃圾桶,看不到漫溢的现象,几乎没有异味熏着行人。

  从道路清洗到垃圾收运,一场有别于传统的环卫作业革命,由点到面,正在江汉区全区和军运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全面铺开。这种精致环卫的理念与作业方式,给市民和城市的环境面貌带来了什么?走上街头实地探访,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梯形洗路法让道路见湿不见水

  在汉口街头,早上开车上班,道路上冲洗马路留下的泥水,时常溅到车上,这是许多上班族较为烦心的事情。

  如今,家住沿江大道的刘先生,却感觉路上干净了,也不见拖泥带水了。

  江汉城管质检一队队长李伟说,梯形洗路法,杜绝了市民的烦心事,路面也干净整洁多了。

  8月28日下午 3时左右,在沿江大道17码头附近,一辆环卫车正在对道路进行雾洒降尘,为了尽快让少许的水迹不飞溅到来往车辆上,易少波师傅驾驶吸扫车,将路上的水吸到车肚子里。

  易师傅开环卫车有10年了,他见证了过去粗放洒水到如今的梯形洗路法。“每天凌晨4点,洒水车将马路普洒一遍水,随后一辆高压水车,将污水冲向路边的人字沟。”易师傅说,接下来,就是他驾驶的吸扫车上路作业了。

  在他的车辆后轮前方,当吸盘自动降下来并打开喷枪的同时,红色塑料刷制成的圆形扫盘开始转动,所到之处,泥水不见了,落叶与纸屑一同被吸进了车辆肚子内,“见湿不见泥水、杂物。”“过去,洒水车洒水后,后面跟着五六名环卫工,用扫帚将泥水推入人字沟,只能等到水渍自然干,效率低不说,还不一定干净。”江汉城管环卫科长范小明说,如今,这种被称为梯形洗路法的作业方式已在该区17条主要道路上开始推广了。

  人行道天天冲洗露出步砖本色

  居家过日子,也不会天天拖地板。但在江汉区沿江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等路段的人行道,江汉城管环卫工人,却天天冲洗。

  8月29日,在沿江大道与民生路口交会处的人行道上,水车司机范良进用高压水枪冲洗路面,水枪像一把扫帚,可以将路上的灰尘冲到人字沟,然后推进下水道。

  在解放大道天安假日酒店门前人行道上,几名环卫工人正在向步砖上喷去污剂,然后用刷子刷,最后是用小型冲洗车进行冲洗。“我们是人机结合,进行冲洗。”江汉城管质检二队副队长黄涛告诉记者,遇到油污,就会这样操作。

  他说,人行道步砖沾上油污,如果不及时清洗,就会渗进砖里变色,与其它砖的颜色不协调,影响美观,现在天天冲洗,就是要避免这样的事情。

  用手在人行道上摸了一把,可以发现几乎没有灰尘,“可以席地而坐。”

  环卫工骑电动车保洁道路

  每日早上7点前,环卫工完成了普扫,进入道路(含人行道)保洁。

  在以前,环卫工光靠步行进行保洁,一名环卫工人负责保洁的路面长达五六百米,一个来回需要十几分钟。往往发生前脚捡完烟头、纸屑,后脚又有人乱扔的现象。“为了不影响路面整洁,以前我们时常跑到行车道上捡游客乱扔的烟头与烟盒,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江汉城管质检四队发展大道环卫班长徐勤凤说,她呼吁市民与游客,尽量将垃圾扔进果皮箱内。“如今,我们的环卫工人都配有三轮电动车,提高捡垃圾等保洁的效率和质量,也提高了环卫工人安全系数。”江汉城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乱扔现象逐渐减少,环境也大为提升。

  城市家具天天擦洗不见灰

  城市家具,像一个城市的脸面,它们的整洁,代表了城市的环境。

  街头坐椅、电灯电杆、花坛花盆、城市雕塑、果皮箱等城市家具,容易沾灰和遭污染,这就需要清洗保洁。

  在西北湖人行道上上用手摸果皮箱等城市家具,几乎没有灰尘与污渍。在中山大道水塔段,记者随意在街头坐椅上坐下,裤子上没沾一丝灰。

  江汉城管质检三队建设大道环卫班长张俊告诉记者,在西北湖,绝对不会看到,市民与游客掏抹布或纸巾擦坐椅的现象。

  江汉城管印制的精致江汉规范指引中就要求,对于这些城市家具,每天不少于2次清抹清洗,果皮箱不少于3次,环卫容器消毒不少于1次。“这种要求,正在江汉5个环卫作业队开始落实,而不是提提要求,做做样子,真正让精致江汉变成现实。”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局长熊楠说。

  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

  街头果皮箱和沿街商户的垃圾,江汉区环卫工人做到了“不落地”。

  江汉经济开发区最先告别了过去垃圾运输车辆开进道路上收集的模式,自2017年开始试行“上门收垃圾”,沿街商户垃圾由小型收运电动车主动上门收集,然后送至垃圾收集屋后,再利用密封的专用垃圾压缩车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一举措,受到了商户们的欢迎,开发区的环境品质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武汉江城天美保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涛说道。

  而在中山大道,则减少了集中囤积点的环节。记者看到,环卫工人将沿街的果皮箱中的袋装垃圾收集后,送到用于中转的垃圾压缩车上,然后直接送到垃圾处理场,这样大大减少了因垃圾车的滴漏而污染了道路。

  在江汉路步行街,“上门收垃圾”有了升级版,环卫工人每天开着4台电动车,摇着铃铛,定时向沿街商户收垃圾。听到铃铛声,商户都自觉地将袋装垃圾交给环卫工人,商户刘先生打趣地说,“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楚天都市报 记者卢成汉 通讯员李军 )

 

[责任编辑:蔡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