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天地间城湖相融 好一处城市共享空间

2019-03-12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东湖桃花岛,游客们在花丛边欢快起舞。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张宁 摄

东湖绿道春意盎然,踏青游客络绎不绝。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苗剑 摄

  连日来,多家中央级媒体大篇幅报道武汉东湖绿道。3月11日,长江日报直播镜头再次聚焦东湖绿道,记者兵分多路回访市民游客,采访绿道建设者、东湖管理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央媒称赞东湖绿道是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典范,这只是一个开始,东湖城市生态绿心轮廓渐明,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3月11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东湖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蕴含在“拆与留”“索与还”“进与退”“分与合”的思辨里。

  “拆与留”令万国公园重获新生。对东湖绿道二期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曾对万国公园的未来展开讨论。有人提出拆掉,有人认为应保留并翻新。最终决定:不大拆大建,重新设计,构建独特景观。

  “索与还”带来桃花岛的蝶变之路。曾经的东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向自然索要资源的对象。2012年起,东湖开始大规模改造,逐步还绿、还路、还湖于民,才有了如今花香四溢的桃花岛。

  “进与退”的决策令“东湖之痛”得以根治。东湖水面的“木划子”和快艇,通称小游船,一直是游客投诉的焦点。今年2月,东湖水域内339条小游船陆续“上岸”,将全面禁止经营性汽、柴油船舶在东湖水域通行,逐步加大纯电动游船投放力度。小游船的“退”,正是东湖生态文明建设的“进”。

  “分与合”促进大美东湖融合发展。东湖水域由郭郑湖、团湖等10个子湖组成,因历史原因一度处于“群湖割据”状态。“如果说绿心是心脏,那么绿道就是血管、经脉,将原本相互割裂的区域连接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主任亢德芝说,伴随着绿道建设,东湖不再“大珠小珠落玉盘”,而是有机融合为“一盘棋”。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让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有了基础。经过治理,东湖水质呈现40年来最好水平。

  去年6月,东湖风景区发布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赏花中心、世界级中华文化艺术中心、世界级水上休闲运动中心,助推东湖建设成为“世界名湖、城市绿心、生态典范、最好景区”,成就东湖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东湖绿道游客粉丝

  市民游客

  以前一年来一次,现在每月都来逛

  市民彭智夫妇和梁孝原夫妇是一对亲家,年龄60岁左右。这两天,彭智关注全国两会报道,看见央视《两会特别报道》中直播了东湖的美景,正好趁着天气好,就约上亲家一起到东湖踏青。

  “我们从汉口过来,坐650路公汽转402路,不到上午11点就到绿道了,非常方便。4个人走走停停,累了就在路旁的长凳上休息一下,路边有梅花、有古色古香的树,已经玩了两三个小时。”

  梁先生回忆,很早以前来东湖时,印象不是很好,湖边长着很深的草,湖面上漂着垃圾。现在湖水清亮了,地面干净没垃圾,人的素质也提高了。

  彭智的妻子曹女士表示,“以前我们来东湖是一年才一次,现在几乎是一个月就来一次。”“就应该让全国人民都了解东湖的美,这是我们武汉的地标。”彭智说。

  本土摄影师

  东湖的美永远也拍不完

  “东湖对于摄影师来说就是个宝藏,白天夜晚、晴天下雨、春夏秋冬,东湖的每一个视角都是美的,就是不拿摄影设备,光去欣赏也是一种满足。”作为一个本土摄影师,张斌是个十足的“东湖迷”,在他的摄影作品中,有东湖的航拍图、有东湖四季的花海、有迁徙的候鸟、有绿道上骑行散步的市民游客……

  “央媒聚焦东湖能让世界更加了解东湖,东湖不仅是个完美的公园,也是充满自然野趣的生态大湖泊。”张斌说,东湖的美在于每一次去都有新惊喜,“在东湖,永远没有‘我把东湖都拍完了’这种说法。”

  东湖绿道服务工作者

  东湖湖面保洁队队长

  扮靓东湖是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多年后,再回头看东湖的美,我能为我的家园——东湖建设出一份力,我深深地感到自豪!”东湖旅联物业东湖湖面保洁队队长宋世友激动地说。“当年,我们都是以捕鱼为生,对东湖渔场的改革,非常不理解。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为了家园、为了子孙后代的生态环境,我们改行是对的!”

  宋世友向全国人民推荐他的家乡——武汉东湖。他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上船,打捞湖面的垃圾,整理湖面的环境卫生,让湖水更清澈,为东湖的最美湖泊线做出贡献。“东湖是我的家!建设家园扮靓东湖,是我们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磨山景区旅游管理科工作人员

  东湖樱园将给世界游客带来更完美体验

  “今天一大早,同事们就在朋友圈纷纷转载中央级媒体报道东湖的新闻。东湖这两年来频频被中央级媒体聚焦,这让我们欣喜的同时也更加斗志昂扬。”

  每年的春天,是磨山景区旅游管理科工作人员冯欣最忙碌的时候,眼下,冯欣正在为东湖樱花节的开幕式做准备。“去年3月,央视一天两次为‘东湖樱花’点赞,让东湖樱园更加声名远播,今年的樱花节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景观改造和夜间灯光提升,无论是白天的灿若云霞还是夜晚的流光溢彩,今年东湖樱园都将给世界游客带来更完美的体验。”

  东湖游船船务部部长

  以高水平航行技术服务好军运会

  “我们马上新引进的清洁能源船,对整体靠泊岸的平稳度要求更高。码头将会增多,各位要尽快熟悉新码头的环境。”11日,东湖游船船务部部长王艺明正在跟船长们进行新能源船的培训。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举行的‘东湖会晤’,还像在昨天。当天在东湖号上接待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王艺明提及去年有感而发,近日来,他天天看新闻,关注央视对东湖的聚焦报道。他说,今年,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办,东湖作为军运会主赛场之一,水域水质、综合环境、旅游服务都将有更高要求。“我要承担重任做好榜样,培训好船长们,以高水平的航行技术来服务军运会。”

  东湖导游

  央媒记者不停拍照,东湖美景太多了

  8家中央级媒体“打卡”东湖绿道,东湖绿道导游部李雪负责接待工作。

  李雪说,一路下来,中央级媒体采访团都在不停地拍照。他们觉得东湖懒院、时见鹿书店景点,跟平常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以为东湖就是山水湖光,没想到居然如此有文艺范儿。令采访团记者感受深刻的,还有在东湖绿道上骑行散步的游客和市民。在他们的镜头里,游客们有说有笑,能感受到他们浓浓的幸福感。

  2013年,虞梦婷因为喜欢东湖,就来应聘当东湖导游。在东湖工作7年的时间里,感觉自从绿道开通后,每天看东湖都有新变化。近几年,我在景区里每天都可以看见世界各国游客。我们也借此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导游水平,争做金牌导游,向世界展示东湖的‘国际范’!”

  落雁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

  央媒报道令人振奋,我们正全力备战军运会

  东湖落雁景区管理处经营科工作人员唐飞看到了中央级媒体对东湖绿道的报道,“觉得很振奋”。东湖落雁景区正在启动军运会前的景观提升工程,包括景区的标识标牌、园林景观小品、北门门楼改造、生态湿地修复、鸟类科普楼和新游客中心重建工作,“迎接军运会、当好东道主。我们会更加努力改善景区服务质量,包含智慧旅游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商业网点面向社会公开招租等工作,以展现国家5A级景区的社会形象。”

  东湖绿道建设者

  河湖生态修复专家

  当好东湖“水卫士”,我们继续努力

  “这些年,东湖全面退渔、全面截污、湖内清淤、生态修复……我欣喜地看着东湖水质逐渐好转。” 在外出差为东湖听涛景区考察水生植物种源的康玉辉博士电话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上周,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多家中央级媒体来采访我,了解关于东湖听涛景区湖边塘整治的进展情况。”来自湖北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康玉辉博士介绍,目前,东湖听涛景区8个湖边塘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其中,4个湖边塘的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近期,全面开展水生植物建造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系统重建工作,修复湖边塘结构和功能,有效提升湖边塘水质和景观效果。“欢迎媒体多来报道东湖,推荐去听涛景区异国风情的小湖看看,湖水经过修复后很清澈,湖底已形成成片的水下森林了!”

  东湖绿道工程施工人员

  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推向世界

  “作为一名建设者,我现在还在参与绿道的提升工程,继续穿梭在东湖美景中,除了觉得很幸运,还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2016年5月开始,中国一冶东湖绿道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占涛就调入了项目部,参与绿道一期、二期的建设。

  占涛认为,在他参与的工程中,东湖绿道是“千年之作”和传世经典。东湖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但在绿道开通前,东湖的一大部分风光都藏于深闺,无人知晓。东湖绿道的建设,就是将东湖的美景串连起来,带领游客走进了解、喜欢并保护她。

  在中国一冶东湖绿道项目部工程部部长王亚辉看来,东湖绿道串连起来的不仅是东湖周边几大风景区,也包括东湖周边的村落,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推向全武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在近3年的建设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增加了绿道出入口数量,方便游人快捷进入绿道,增设公交首末站点,加强公共交通接驳;设计不同长度的环形线路,游客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路线,围绕东湖湖岸线形成大的环线体系,避免游客走回头路,沿线加强人文景观的布局。”王亚辉说。

  东湖绿道主要规划者

  挖掘文化内涵让不同人群平等享有东湖

  3年前,武汉市启动东湖绿道规划和建设,将其定位为一条世界级绿道。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主任亢德芝和其团队成为东湖绿道规划的主要参与者。

  为了读懂东湖,亢德芝走遍了东湖的每个角落。在规划设计中,精益求精,反复比较方案,反复求教专家,反复调整规划设计。

  亢德芝说:“记得在东湖绿道郊野段的前期探访中,我们发现有一处踩着泥巴也难以进入的红房子。这个房子原本是豆腐厂,后来成为当地居民的养鸡场,卫生条件差,鸡粪味老远都闻得到,最初是准备拆除的。但我们穿过房子后,发现眼前的东湖野趣横生,未来这处红房子可以作为一个文创小屋,引入书店、咖啡店等,便修改方案将其保留,成了东湖驿站的一部分,将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

  “几乎每个设计点都能说出故事,因此游客在感受东湖的自然风光时,也能感受到东湖厚重的历史,蕴含的荆楚文化。”亢德芝称,“我们还希望不同的人群可以平等享有东湖绿道,设计赛道供马拉松选手奔跑,打开原本闭塞的空间供游客玩耍,人的参与将使东湖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长江日报 记者傅雪婴 刘帅 程艳 黄丽娟 王慧纯 王谦 王亚欣 实习生宁秀梅 通讯员彭冲 范赟 周翠兰 贺黎航 钟珊 李晓静 田立平

[责任编辑:刘腾腾]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