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江夏:精品迭出百花齐放 全民健身幸福生活

2018-12-2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40年改革春风化雨,江夏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人文积淀,紧跟时代脉搏,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经历了文体事业从小到大、品牌活动从无到有、文体人才队伍从弱到强的过程。40年春华秋实,江夏绘制了一幅文体发展的美好图卷。

青年歌舞大赛已成为江夏区文化品牌活动,每届都会涌现出不少精彩的文艺作品。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以惠民为宗旨,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江夏区委区政府不断健全文化、图书、博物、电影事业机构。先后维修改造了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当前全部面向市民免费开放。2004年起,江夏区图书馆连续四次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一级图书馆”称号,去年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湖北省最美图书馆,其在硬件设施、服务水平、读者活动等方面受到好评。2018年7月,区文化局联合教育局,建设江夏区青少年全民阅读示范推广基地——江夏区图书馆青少年分馆,最大限度满足全区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

  目前全区已实现以区级文化部门为中心,街道文化站为依托,社区(村)图书室、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共建有街道文化站16家,农家书屋277家,共享工程服务点281个、社区图书室56家,基层藏书达60多万册,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同时也实现了街道(开发区、产业园)、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的全覆盖。建设以纸坊环山步道和湖泗健身步道为龙头的健身步道、梁子湖自行车赛道、全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3家江夏“江城健身e家”,为推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村级设施网络进行硬件配备和制度管理方面,2016年以来,江夏区对纸坊街龙井社区、河头社区等共计18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室进行提档升级,对街道文化站进行墙壁维护翻新、功能分区改造、演出厅升级改造工程,目前1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三室一厅”标准。2018年,山坡综合文化站被列为省级示范点。该站免费开放后成为目前区南部功能最全、面积最大、辐射能力最强的综合文化站,为丰富南部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其他文化站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范本,为解决南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中心农家书屋建设方面。2016年,江夏区图书馆整合8所农家书屋的资源,建立金港新区中心农家书屋,藏书量超过15000册,面积达200平方米。还增设了数字阅读机、连环画阅读机、投影仪等智能设备,实行数字化管理,与区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2017年,金港中心农家书屋先后荣获“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十周年30佳农家书屋”“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荣誉称号。

  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江夏区委区政府以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为方阵,重视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区文化局今年提出“五个一”达标创建,即每个村有一个图书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套体育健身器材、一套音响设备,在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让文化扶贫政策落实到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每位贫困村村民尽享文化扶贫的成果。

舞动中国——广场舞联赛(总决赛)展现了江夏活力健康的全民健身新风气。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和队伍建设亮点频出

  江夏区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了一批传播正能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江夏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有效促进全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江夏区文化馆“草根艺术家”刘木祥先生先后创作了小品、曲艺剧目一千多个,深得群众喜爱。他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扎根生活,表达了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由他创作的小品《下棋》先后获得武汉市“黄鹤群星奖”、湖北曲艺“百花书会”奖,即将参加湖北春晚。

  夏海兰女士在纸坊街文化站成立区少儿京剧活动培训基地,教授孩子们戏曲艺术。2016年,该基地获得湖北省文化厅颁发的“全省十大金牌京剧票房”称号,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少儿为对象的京剧票房。去年,在第六届天津和平杯票友比赛中,由夏海兰夫妇带队的纸坊街京剧社、全国少儿京剧培训基地作为参赛队伍,在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个人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大奖。

  2007年,江夏区文联正式成立,随着文艺事业的发展,陆续成立的还有区作协、书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十余个文艺组织,让江夏文艺人有了归属感。11年来,这些文艺组织积极参与创作,结合“文化六进”工程,开展综合性文艺演出、文学摄影采风、书画展等活动。文联会刊《江夏文艺》成为展示全区文艺工作者艺术才能,发现和培植文艺新人的重要阵地。

  江夏区还加大社团扶持力度,新成立了传统文化研究会、民间文物收藏协会、湖泗街歌舞协会等社团,还将重点培育和打造1-2支具有全省性知名度和影响力、3-4支在全市、5-6支在全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社会艺术团队。2014年以来,为全区共计81支文艺团队配置器材设备,支持各文化社团举办全区各类文化展活动,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参与文化活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江夏区今年举办多场“三下乡”活动,艺术家为群众写春联送文化。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讲好江夏故事,文体品牌活动精彩纷呈

  江夏区充分利用文体资源,接连举办了“江夏杯”京剧票友艺术节、 “百花奖”、青年歌舞大赛、群众广场舞公开赛等文化品牌活动,举办了2018年“舞动中国”广场舞联赛总决赛、2015-2018全国徒步大会、2013-2016年中国自行车赛(江夏站)、2014-2018年全国健身健美赛、2018-2019赛季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武汉赛区比赛、2018年江夏区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等一系列国家级、市区级体育赛事,在全区形成全民健身的新时尚,展现出江夏丰富的时代气息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谭鑫培京剧文化品牌是江夏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被省文联评为“全省文联一县一品精品”。2013年起,每年举办“江夏杯”京剧票友艺术节,邀请全国各地的京剧爱好者会聚一堂,传承弘扬京剧传统文化。2017年,举办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谭门京剧艺术推介到全国乃至海外,扩大品牌影响力。

  两年一届的青年歌舞大赛是江夏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群众业余创作“百花奖”大赛是涵盖了歌舞、器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文化赛事,展现了江夏的文化特色。今年6月,江夏区第五届群众广场舞公开赛,将广场舞深入推广到农村,吸引大量群众参赛,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江夏区青少年“五彩杯”书画大赛连续举办33届,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激发艺术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艺术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江夏区每年都会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文物展览进社区、进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惠民活动,今年完成广场群众文化活动35场,举办大型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15场,惠及十万余名市民朋友,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十三五”以来,江夏区每年举办全区性全民阅读活动达2次以上,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达40次以上,居民覆盖率超过30%。“有限阅读、无限经典”“最美家书”已成为两个具有江夏特色的阅读品牌。“十进一创一关爱”全民普及型阅读活动让书香飘进校园、军营、村湾、家庭、企业等,初步形成全区全民阅读氛围,阅读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江夏区还成立了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江夏区朗诵沙龙、爱悦读·爱朗诵聚乐部等阅读朗诵组织,吸引了一大批朗诵爱好者加入,协会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朗诵会等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繁荣朗诵艺术,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让江夏好声音宣传江夏之美。

江夏区迎新春文艺惠民演出上,汉剧《笑桃园》向群众展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留住江夏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江夏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24项,涵盖多个种类。江夏区不断促进非遗保护的制度化、传承的有序化,非遗活动常态化、非遗阵地规模化、非遗数字化(掌上非遗)有序进行,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

  在传承方面,注重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积极推动非遗项目传承,例如以文化站为依托,协助采莲船传承人朱汉生老师开设培训班,教授采莲船制作工艺及表演。同时精心策划非遗进校园、社区、军营、农村等展演和宣传,向广大群众赠送非遗读本《江夏传说》,发放《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宣传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

  2017年,区里重点打造了两大非遗阵地。维修改造了区文化馆一楼的非遗展厅,并以图文的方式向市民介绍江夏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同时联合教育局在区实验高中建立非遗展厅。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对江夏非遗进行了有序整合,集中展示。

  江夏区积极推动“中国指画之乡”品牌的打造,为手指画大师、非遗传承人虞小风先生出版手指画画册,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指墨百年》三代指画展,提高江夏手指画影响力。

  近几年成立的武汉金楠雅苑金丝楠木博物馆、蜜蜂探索馆、铁盾书画艺术博物馆、余长庭陶瓷博物馆、虞小风指画博物馆等民间博物馆也成为全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

  在古文化遗址的保护上,湖泗瓷窑大遗址生态公园建设已纳入“十三五”规划,总体规划已完成。江夏区委区政府、区文化局、湖泗街正在加强推进湖泗瓷窑大遗址生态公园的建设,2019年将启动对该遗址公园选址前的考古调查、勘探等工作,把江夏这张历史文化名片展示好、利用好。

江夏区文化馆“草根艺术家”刘木祥先生创作的小品《下棋》扎根生活,获得省市大奖。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江夏区维护修缮的历史古桥——贺站元代南桥。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近几年,江夏区委区政府对历史古桥的保护也十分重视,先后投入320余万元对全区26座古桥进行了保养维修,有力地保护了江夏古桥这一历史文化名片,留住了江夏记忆。

  (长江日报 统筹:江夏区文化局 撰文:钟磬如 刘洁梅 徐竞翔 供图:江夏区文化局)

[责任编辑:赵玲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