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央视“枫桥经验”系列报道聚焦武汉 “天天敲门组”暖民心 大接访解难事

2018-11-14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11月13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第二集,将武汉市作为学习“枫桥经验”典型城市予以报道,聚焦武汉市“红色引擎工程”“红色物业”、武汉“微邻里”等亮点特色工作。

  以党建促基层社会治理 “天天敲门组”暖民心

  央视报道以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的“天天敲门组“为切入点,介绍了武汉市在面对此类老旧社区管理难题时,“入手的第一法宝就是抓党建”。

  央视报道介绍,武汉成立“红色物业”体系,曾经被视为利益分立双方的物业公司和社区处在同一个党支部领导之下,物业公司管理层和社区干部交叉任职,以确保物业公司的服务与社区居民需求能够良性对接。由此形成“区域党建一体化,社会治理一张网,多元主力一股劲”。武汉市“红色引擎工程”突出红色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天在武汉大大小小的社区,既有‘红色物业’,又诞生了‘万名警察进社区’‘好样工作队’‘四点半学校’。这些社区基层组织都是以党员为核心建立的,党员主动站出来认领社区服务责任和岗位。社区基层治理由于每一个党员的融入而绽放新的时代风貌。”央视点赞。

  搭建武汉“微邻里”  居民用手机即可说诉求

  央视介绍,党员在“天天敲门组”、微信平台这些服务的载体,认领为民服务的岗位,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这里提到的微信平台,即武汉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一大创新——“武汉·微邻里”微信服务平台,居民只需用手机进入该微信平台,即可向所在社区网格在线咨询、反映问题,并查看问题处理进度,对处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分。

  武汉市以“武汉·微邻里”微信服务平台为载体,积极探索基层“微服务”一体化科学运行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创综治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问题分类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四全”网格群众工作法。成功打通了居民群众、网格服务团队、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让“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工作作风在网上转变”,实现了服务群众“端对端”,化解矛盾“面对面”。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有效提升对矛盾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平台上线以来,关注用户达83.4万人,收集上报各类案事件1.8万条,办结率100%,试点社区投诉率降为零。

  武汉市还在全国首创“网上群众工作部”,以长江网“城市留言板”为载体,深度整合12345市长专线、阳光信访平台、政务服务平台、110联动服务等资源,引导群众变“上访”为“上网”,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提出建议、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围绕“抓督办、抓约谈、抓通报”,强化过程督查、结果督查。自2017年5月网上群众工作部成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投诉、建议等187万件,按期办结率99.65%,满意率93.68%,被《人民日报》誉为“24小时不下班的信访局”。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全国推介了武汉的经验和做法。

  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 解决群众困难事

  在武汉的城市社区里,除了央视报道的加强党建解决基层社区家长里短问题以外,为了应对某些更大的问题,武汉市党委和政府陆续“放出大招”,各级干部“大接访”全面出台。从今年2月份起,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要下访必接、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有难必解。让共产党的干部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最具担当的位置,对问题给出最有实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大接访”,武汉成功解决一批难“啃”的问题

  武汉“大接访”机制提出了“四全”创新目标:市、区领导全参与,舆论宣传全公开,街道乡镇全覆盖,来访必接全受理。对于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接访干部当场协调解决到位;情况复杂,现场难以当场解决的,则由信访部门代表党委政府,签订《承诺书》。群众也要同时签订在解决期限内不再重复上访的《保证书》。签订两书实现的是“两头锁定”:一头把领导的责任锁定,一头用诚信的力量把群众上访行为锁定,推动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上半年,武汉市先后组织5次共2095人次市、区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共接访群众4949批11786人次,现场解决问题937个。截至6月底,市、区领导干部接访信访事项化解率为79.8%。(长江日报 记者舒翔宇)

[责任编辑:赵玲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