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社区纳凉点不再是“老人专场”

2018-08-13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江岸景兰苑社区纳凉点托管的孩子们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爹爹婆婆坐空调房里,喝着绿豆汤,看报纸拉家常。你是不是认为社区纳凉点都这样?记者连日来走访武汉多个社区纳凉点发现,这里已不再是“老人专场”,各样的托管班、幼教班,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也爱上了在社区里过暑假。

  学漫画做手工

  纳凉点孩子越来越多

  8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武昌东湖路社区时,正碰上暑期幼教班举行绿植手工教学。20个孩子与家长一起,高兴地制作“向日葵”。社区人员任淑华介绍,辖区大部分孩子都是学龄前的,因此幼教班成了纳凉点上主要的托管形式。幼教课有漫画、手工等,还包括美食DIY等特色活动课。开班时间周一到周五,一节课1个半小时,每天在社区微信群报名,20个名额半小时内就报满,手慢一点的家长只有等下次。

  居民潘奶奶的外孙今年4岁半,一周至少要来纳凉点三次,最积极的孩子之一。潘奶奶说,女儿女婿上班忙,外孙一人在家,不仅怕他调皮,而且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对眼睛也不好,到幼教班后孩子可以在家午睡,上午下午就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作息时间规律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在武昌东亭、江岸景兰苑等社区,记者也看到,社区通过暑假托管机构,让更多孩子到居委会活动中心来过暑假,纳凉点里多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景兰苑社区的托管班针对的是7到8岁孩子,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小时左右课程,包括手工、国学、记忆力、逻辑思维、绘画等,还有跆拳道。托管班一直办到8月20日,跟孩子们开学的时间衔接较好。

  社区多途径“托管”

  家长比以前宽心省心

  据了解,暑期托管机构大部分是依托武汉市社区惠民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进的专业社会组织服务。每个社区每年的惠民资金约20万元,除了这部分资金来源,各社区也根据各自的特点,拓展服务资源。景兰苑社区通过引进大学生和有书法、文艺等特长的志愿者,在不增加支出前提下给孩子们更多的服务。还有社区通过免费提供场地,幼教培训机构免费授课,实现“双赢”。部分社区还把托管机构办到社区外,在社区人员组织下,由家长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开阔眼界。

  这些社区里的托管班,让家长感到宽心省心。武昌三角路社区的高女士表示,孩子现在上幼儿园,放假去哪里很头疼,在家没人照看怕出意外,带到单位又怕影响同事工作。有了社区托管班,每天可以安心上班,孩子也能学到东西。

  民政部门鼓励拓展纳凉点的功能

  武汉市有1400多个社区纳凉点,按该市民政局要求,纳凉点必须做到“八有”:有冷气空调、有饮用水、有应急药品、有文化娱乐设施、有消毒设备、有消防设施、有专人管理、有安全应急措施。而暑期托管机构是社区顺应居民需求的“新功能”,针对的主要是3到10岁儿童。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障安全、方便孩子和家长的前提下,鼓励各社区纳凉点用好社会资源提供多种服务,对暑期托管班的形式,要符合教育部门规定。

  景兰苑社区居委会党委副书记艾晓玲表示,暑期托管班不应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对社区来说,立足于自身实际,开拓社会资源,发动居民志愿者参与,把单纯的“供血”式服务变为居民互助和政府资助相结合,才能让社区服务成为有源之水,具备可持续性。(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倩 实习生:杨蕊)

[责任编辑:蔡乐]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