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洪山区奏响“实干派”集结号

2018-05-1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近日,洪山区举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事迹报告会,多名各行业先锋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实干心得。

  区城管委公厕管理站公厕维修员曹卫峰,守护107座公厕,被誉为“当代时传祥”。洪山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法医韩煦协助侦破大案要案30余起,被评选为“最美青年汉警”。卓刀泉街金泉社区党总支书记戢政伟14年关爱空巢老人,被众多群众点赞……

曹卫锋在修理公厕水龙头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洪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位先模人物正是洪山区“实干派”的代表,他们为群众办实事,对待工作出实招,解决问题求实效。

  近年,洪山区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培养、聚拢、壮大“实干派”队伍。

  培养“实干派”,首先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武装”。5年来,洪山区举办宣讲会9场、集中轮训班5期,报告会73场,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培训干部8600多人次。全区选派干部参加各级培训,精心设计主题班次,各单位也因地制宜,举办各类报告会,累计培训各级干部2万余人次。

  聚拢“实干派”,需要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洪山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探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和“年轻干部成长”,建立区管领导班子和区管干部年度责任承诺制度,按照事业发展需要、干部实绩开展专业培训,建立年轻干部梯次人才库,储备培养优秀后备干部。

  挖掘更多“实干派”,需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扩大“实干派”基数。洪山区5年来,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85%,使这里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该区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两新”党建“扩面提质行动”,纳入组建基数的875家非公企业和319家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均接近90%。

  通过区校合作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洪山区和辖区高校共同为“实干派”们营造更大舞台,吸纳112所高校院系党组织进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挂牌共建基层社会治理培训基地41个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9个,选聘46名优秀党员大学生担任社区“第一书记”、书记助理。

  如今,一批又一批坚韧踏实、求真务实、勇挑重担的“实干派”正在洪山集结。

  今天起,《洪山“实干派”图鉴》正式开启,将邀请洪山区多领域的“实干派”代表站到台前,透视他们各项荣誉背后的辛勤汗水,讲述他们在工作岗位不懈奋斗、为群众真诚服务的故事,展现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务实的精神和实干的作风。

  他们值得洪山骄傲。

  “当代时传祥”15年坚守维修公厕

     曹卫锋:“每天都是武汉一日游”

  还记得“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时传祥吗?在武汉,就有一位15年如一日坚守公厕一线的“当代时传祥”。

  曹卫锋今年42岁,与洪山区城管委公厕管理站维修班的同事们一道,守护着洪山区111座公共厕所。地域宽广的洪山区,北至天兴洲、南到石咀村,方圆220多平方公里,全是曹卫锋们的工作范围,“每天都是武汉一日游”。

  自2003年,曹卫锋无论严寒酷暑都奔走在武汉街头,换零件、挖沟渠、接水电、刷油漆、贴瓷砖……身兼水工、电工、泥工“三合一”的曹卫锋,用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了党的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精神号召。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上,曹卫锋光荣当选为湖北省级劳模。

  挖过矿做过皮鞋

  维修公厕才是“最终归宿”

  老家在湖北襄阳的曹卫锋,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见证者。高中肄业,曹卫锋在供销单位工作3年;随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曹卫锋自谋生计,在老家开起了一家五金店,“我不光要卖,还要会修啊,就自学了电工”。

  无奈生意未有起色,曹卫锋离开老家,先后前往陕西和山东做过矿工。“挖的都是金矿,矿井下管道纵横,需要穿棉袄,出来又得穿短袖”。在此之后,曹卫锋到广东做了7年制鞋工人。

  2003年,一门心思回武汉的曹卫锋,被洪山区城管委公厕管理站的工作所吸引,一做就是15年。“来维修公厕之前,工作总在变动,如今找到了‘最终归宿’。”曹卫锋说。

  维修公厕既是脏活累活,也是技术活。大量公厕设在繁华路段,维修工作小到更换水龙头、软管、水箱,大到更改水电线路、粉刷墙壁和贴砖。只会电工的曹卫锋,遭遇了职业技能的短板,不会水工和泥工怎么办?

  跟着维修班的老师傅曹道春学水工,曹卫锋花足了3年才出师;做事踏实的曹卫锋,还经常去鲁巷“蹲点”,偷师他人,“那里曾聚集着花山和左岭的泥工,他们等活上门,我就给他们买烟买水套近乎,给他们打小工,帮忙和灰、刮墙,前前后后学了近一年,我也会砌墙、贴砖了”。

  就这样,曹卫锋开始了长达15年的坚守。

  冬天水龙头易冻破

  一个冬季更换300个水龙头

  分布在洪山区的111个公厕,都是曹卫锋和他同事的守护对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武汉四季分明,给曹卫锋们带来了不少难题。

  数九寒冬,武汉滴水成冰,是曹卫锋最忙碌、也最辛苦的时候。“水管、龙头、软管、水箱,只要沾上水的,都有被冻破的可能”。曹卫锋表示:“经常修好了一座公厕,还没走出几公里,又接到了公厕管理员电话,‘曹师傅你快来,又坏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华中农业大学北门靠近南湖的公厕。最多的那一天,曹卫锋反反复复跑了6次之多。曹卫锋事后分析原因,该公厕临湖而建,北风凛冽,“气温比别的公厕要低很多”。

  就是2017年的冬天,仅水龙头一项,曹卫锋就足足更换了300个。“有天我从厂前修到了工业三路,再开车去了欢乐大道,最后在青菱街农贸市场的公厕收尾。”曹卫锋表示:“这一天就更换了30多个水龙头,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

  三伏酷暑,“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也不适宜户外工作,但曹卫锋的工作不能停。环卫工作车的空调功率普遍较小,“关上窗户开空调比较闷,打开窗户还透气一些。”曹卫锋介绍,工作车的发动机一般安装在座椅下方,坐上去感觉在“火炉”上烤,“屁股每年都要长火疖子,睡前必须抹皮炎平,小腿也因炙烤十分难受。”(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刘思萌]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