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党史教育专题片《不忘初心——记忆红色武昌》首映

2018-03-2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党史教育专题片《不忘初心—记忆红色武昌》首映 图片来源:长江云 

  3月28日上午,《不忘初心—记忆红色武昌》专题片在武汉市武昌区首映,英烈后人代表陈潭秋烈士之子陈鹄、陈楚三向武汉中学300余名师生讲述了关于父亲的往事。

  武汉市武昌区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许多英烈在这里留下奋斗印迹。陈潭秋和董必武1920年建立的武汉共产党支部,是国内6个城市共产党早期组织之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武昌留下深深历史印记,这在副省级中心城市一个城区并不多见。

  专题片讲述的是与武昌有着不解之缘的共产党员施洋、陈定一、曹渊、李耘生、恽代英、陈潭秋等6位革命英烈奋斗牺牲的革命故事,讴歌了他们不忘初心的坚定信仰、一心为民的不懈追求、英勇牺牲的奋斗精神,为武昌区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供党史英烈样板和鲜活本土教材,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从小树理想立大志、爱党爱国爱英雄爱人民的本地教材。

武汉中学300多名师生观看专题片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曾在私立武汉中学当过英文教师和班主任,陈潭秋长子90岁的陈鹄先生出生在武汉,断断续续在武汉生活了约10年,“武汉是我永远的故乡。”陈鹄5岁以前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外婆家,“印象中父亲是慈爱温柔的。”之后,父母投身革命事业,陈鹄随外婆和舅舅等亲友辗转在外婆老家仙桃还有重庆等地生活,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他回忆说,“每次自己读书不用功,外婆就用父亲的熬夜写文章的经历教育我。那时候普通人家好几天才用完一盏油灯,而父亲写起文章来一个晚上就要用两盏灯。”陈鹄说,“父亲写过很多文章,每写一篇都更换一个笔名,资料收集难度很大,很感激专题片中收集到了这么多详实的资料,我要给这个纪录片点赞。”直到解放后,他才获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从各种史料中慢慢了解到了父亲作为共产党员的另一面:刚毅、坚韧。

英烈后人代表陈潭秋烈士之子陈鹄、陈楚三讲述关于父亲的往事 图片来源:大成武昌

  陈潭秋牺牲时,在新疆出生的三子陈楚三刚满1岁,一直寄养在父母亲朋友家中。14岁时,中央接他到北京和家人团聚,他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陈潭秋。陈楚三先生三年前曾把变卖自己房产所得100万元捐赠给湖北黄冈陈潭秋中学,用于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据悉,该片即将在武汉电视台一套《中国记忆》栏目正式播出。作为“湖北讲习所”武昌周周讲区直机关微党课内容,该片将进党校课堂、进革命博物馆、进街道社区,以烈士们的奋斗精神激励武昌人奋发有为做好新时代武昌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6位英烈奋斗牺牲的革命故事

  劳工律师施洋

  施洋1923年2月10日在狱中写给妻子的信这样说到,自己已是“床头金尽,柜无半斗存粮”。你问我:“你一个有名的律师为啥还这么穷?”我说:“挣了一些钱都接济穷苦工人、车马夫们了。”你不仅没有恼怒,而且望着我发出会心的笑:“应该这样。”2月15日施洋在武昌洪山脚下被秘密杀害,牺牲前高呼“劳工万岁!”时年不满34岁。

  身首分离却矢志不渝的陈定一

  1926年8月13日,由于有人告密,陈定一在武昌新市场附近逮捕入狱。敌人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27日深夜,敌人对他下了毒手。临刑时,陈定一高呼革命口号,昂首挺胸走上了刑场……

  黄埔先锋曹渊

  1926年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北伐军攻克。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墓,将攻城以来各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与曹渊合葬。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头可断,志不屈”的李耕生

  在狱中,李耘生对被捕的同志说:“为人民,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屈。要在任何斗争中经得起考验!”1932年6月8日,无计可施的敌人将李耘生押往雨花台刑场。临刑前,敌人问他:“你有什么遗嘱?”在生命最后一息的李耘生坚定地对刽子手说:“我的遗嘱就是盼望亲人与你们斗争到底!”李耘生英勇就义,年仅27岁。

  武昌土生土长的青年领袖恽代英

  “浪迹江湖数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他发表的许多文章如寒夜了的火炬,在许多青年中燃烧,给人以力量和光明。

  湖北建党烈士陈潭秋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深夜,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陈潭秋的一生,是为了人民不屈战斗的一生,是不计名利为党默默奉献的一生。

  (武汉文明网综合自长江日报、长江云、大成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