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武汉打造乡风文明福地 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2017-12-2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12月13日,全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黄陂区举行。图片来源:黄陂区委宣传部

  今年以来,武汉市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日前,全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汉市黄陂区举行,学习交流全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崇尚节俭取得的成果,对下一步移风易俗工作作出动员部署。

  在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中,黄陂区亮点纷呈,其经验成为此次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与会代表先后来到黄陂区王家河街胜天村、木兰湖绿道驿站、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木兰乡社区核心价值观广场等地观摩了移风易俗工作情况。黄陂区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中,形成的“乡贤示范、乡风文明、乡村美丽”一街一品移风易俗新格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一致好评。

  现场推进会上,武汉市城管委、市文化局、市妇联及黄陂区、江夏区、新洲区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当前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了发言分享。

  武汉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就如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学习黄陂区的经验,高水平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提了具体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他表示,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方面,黄陂区做出了成绩,形成了经验成果,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作用;要学习黄陂经验,围绕乡村振兴计划和三乡工程的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聚焦问题补齐短板,着力提升文明素质,着力清新乡风民风、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丰富文化生活,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武汉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新洲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青山区(化工区)文明办负责人,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国文明村镇主要负责人参加此次现场交流活动。

  据悉,借力正在实施的“三乡工程”,武汉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上,武汉市新获得1个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的荣誉称号;近年来全市还涌现了10个省级文明镇(街)、21个省级文明村,17个“湖北省美丽乡村”,274个市级文明新村、1960个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的力量”正描绘武汉美丽乡村新画卷。

黄陂区王家河街胜天村注重传承发扬诗礼传家的乡贤文化,文明和谐、勤奋好学成为新风尚。图片来源:黄陂区委宣传部

风景如画的胜天村龚家大湾 图片来源:黄陂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工作 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武汉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武汉市城管委、文化局、妇联及江夏区、新洲区相关负责人也先后发言,交流了经验和做法。这些成效的取得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武汉市城管局:整合力量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

  近年来,武汉市城管委坚持整合力量,全方位、全层次、全系统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创新考评机制”“治庸问责机制”,形成长效管理,确保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提前一年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目前,各新城区正逐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试点街道(乡镇)至少1个。东西湖区辛安渡街完成生化处理机站房建设,黄陂区祁家湾街完成前期阳光堆肥选址工作。新洲区徐古街购置垃圾箱850个,垃圾转运车8台,新建生物发酵房一处4间,确保农户投放到位、转运到位、二次分拣到位、垃圾处理利用到位。

  武汉市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巾帼农庄”系列活动

  武汉市妇联举办了2031场“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评选出100户武汉市“最美家庭”,其中节俭美德类家庭作为十大类型之一,在全市评选出10户家庭,以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全市开展寻找“最美巾帼农庄”系列活动,围绕“晒农庄美景”、“讲农庄故事”、“展农庄和谐主题”开展线下赏游活动,在呈现生态乡村的美景中,宣传和培育农村创业女性典范,展示武汉家庭乐活的美好情态和武汉最美乡村的风貌。

  武汉市文化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树文明乡风

  武汉市文化局着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每年送500场戏曲和两万五千场公益电影下乡,创作了“悬鱼太守”深受农民喜爱的新剧目。

  今年以来,市文化局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结合省里开展的试点工作,选择试点街道、社区启动了试点建设,一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挂牌。落实财政资金500万元,实现1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武汉市江夏区:“村民食堂”约法三章除陋习

  今年来,江夏区乌龙泉街23个村湾着眼乡土实际,立足先行先试和实体运转,盘活乡村厨师,用好村民食堂,制作环保手袋,增创风俗之星,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节约了时间成本,缓解了红白事大办现象,解决了群众“不想办而又不敢不办的”难题。

  乌龙泉街新农村村民李治龙把自己的农庄作为“村民食堂”,为办红白事的村民免费提供礼堂、厨房、桌椅、休闲广场,但约法三章:自备酒菜,不带彩娱乐,不燃放烟花鞭炮。现在,村里几乎所有酒席都在“村民食堂”操办。

  武汉市新洲区:组建田园春风演出队倡新风

  新洲区组建田园春风演出队,把农民关心的问题、农村发生的变化,用说唱、曲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变空洞的说教为鲜活的表演。同时,利用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平台,将各单位的道德讲堂与村湾道德讲堂整合起来,开展系列活动,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致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唤醒乡愁乡愿,发挥乡贤支点和示范作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汪集街柏树村充分借助新乡贤程书麒先生的力量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村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