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长江金岸人才港 创新活力青年城

2017-07-2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大学生参观岱家山创新科技城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全面复兴大武汉的重要保证。

  江岸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滨江绿色生态独特、生活配套日益完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基础发展迅猛。今年,我市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优化长江主轴,江岸区又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围绕“三区一带一城”总体规划,江岸区将统筹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等战略,着力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青年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以人才集聚带动全区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江岸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着力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厚植竞争优势,为建设“创新活力城区、幸福美丽江岸”提供强力支撑。

“创业武汉·高创之星青创营”第五期学员走进江岸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投身“红色物业”的优秀党员大学生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厚植六大优势 汇聚各路菁英

  资源禀赋亮点纷呈

  江岸拥有文物类建筑64处、优秀历史建筑122处、优秀历史民居里分103处,还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厂区。

  近年来,江岸借助存量资源,通过改造更新因地制宜开展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涌现出“文创型”、“智造型”、“百步亭式”、“科教型”、“产品型”五类双创亮点,形成“范围全区域、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条”的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局面。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文化+科技”是江岸的重要优势支柱产业,全区人才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科技附加文化元素有效实现了价值提升和体验提升。“汉口文创谷”是武汉市唯一以“文化+”为主导产业的创谷,其规划设计和发展规模在国内也具有较高影响力。大智无界、界立方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延伸至生活、休闲、娱乐等领域。三阳路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聚集了一批龙头设计企业,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平台。

  政务环境阳光高效

  围绕着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投资服务体制改革,构建新的招商模式,实施招商合伙人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将现有科技资源向自主创新、科技创业、成果转化应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汇聚。落实全市“千名局级干部联系千家企业”,“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万家小微企业”等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财政资金鼎力扶持

  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形成基金、“以奖代补”、项目资助等多种支持模式。2014-2016年累计财政支出双创经费3.5亿元,2017年安排双创经费1.4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资金约15亿元。

  行业领军企业涌现

  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培育有活力和朝气的中小微企业,推进江岸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江岸区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上市及挂牌企业12家。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达到97588家。

  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共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5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集聚国家、省、市专家达33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5名,58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武汉“城市合伙人”及“黄鹤英才计划”。

“武汉大学服务队”授旗仪式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青年大学生寻访江岸老建筑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7大计划  激发青年活力

  “政策叠加”计划

  以国内、市内先进城区为标杆,主动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标准,研究制定涉及青年创业担保贷款、场地补助、项目资助、辅导培训、税费减免、生活补贴的“江岸英才”政策30条、江岸区促进新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江岸区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江岸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江岸区招才引智奖励实施办法,在市里规定配套政策基础上自主追加区级配套,释放政策叠加效应,助推“雏鹰腾飞”。

  “安居保障”计划

  规划建设“长江金岸青年城”大学生主题社区,全区按照功能完善、拎包入住的标准储备人才公寓947套。长江金岸人才港·人才公寓作为首批标准化人才公寓在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三个一批”发布会面向全市推广。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添置配备餐厅、超市、众创空间等必要的公共设施、共享空间。鼓励引导高校社团、公益性社会组织走进社区等方式,为大学生免费提供文教卫体、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加强社区红色文化、创业文化建设,把社区打造成为凝聚人才、当好桥梁的大学生之家。

  “平台提档”计划

  建设国际化众创空间和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发展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发挥海外人才工作站作用,加强校地合作、内外交流,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精心打造留学人员创业园,深化人才、项目、产品、成果的全面对接。设立“双创特区”专项资金,实施“就业即落户”等政策,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服务、要素齐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吸引国外各类人才、港澳台侨胞加盟江岸创业发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举办“第十五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武汉)峰会暨新民营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国际无人机博览会”、“武汉大学生文创大赛”等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目前,全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吸纳高端人才增长明显,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7年新招硕士以上人才37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从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新引进青年人才16名。

  “服务升级”计划

  健全区、园区、孵化器三级服务网络体系,落实市区各类人才政策,解决大学生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开发社区基层公益性岗位,共14类,4244个细化岗位。全区范围内新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46.01万平方米,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工位431个。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服务专窗”并配备服务专员,编印服务指南并开展培训,累计受理“三个一批”各类咨询申请1647人次,办结414人次。全面兑现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生活补贴,发放率达100%。

  “红色物业”计划

  深入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关注青年理想信念,举办“百场大学生红色主题班会走进江岸”、开展“红色基因·江岸传承”系列活动。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公益性物业——武汉众治社区服务有限公司,面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选聘121名优秀党员大学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化校地合作,引进20名武汉大学研究生挂职辖区街道“团工委副书记”,联合武汉大学建立江岸区“红色引擎工程”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助力‘红色引擎’”活动,深入江岸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实习实践。

  “圆梦江岸”计划

  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开展创业培训、创业门诊、创业沙龙等活动12场,累计服务创业青年900余人次。武汉月恒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获得2017年度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湖北航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洋凭借“便携式智能卫生护理器”项目,在武汉女性创业大赛崭露头角并荣获初赛第一名。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者李恒研发的降尘新技术,入选2016年武汉市十大典型保护知识产权。澳大利亚留学人员傅法煜回汉创办的奥森迪科智能电控公司,入驻岱家山科技创业城3年成功从孵化器进入加速器,实现销售目标近2000万元,即将挂牌“新三板”。

  “校友引智”计划

  发挥江岸“招才大使”“招商大使”独特作用,举行“武汉新侨助推江岸发展”高峰论坛,为归国人才提供对接平台。依托武汉大学校友会、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长江商学院湖北校友会等校友联谊平台,定期开展校友聚会纪念活动,组织以“友情、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的校友返校联谊活动,开展业务洽谈、商业合作,探索形成校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网络。利用校友的资源优势,进行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合作,先后引进中信泰富华中金融城、美国金融集团滨江国际金融中心、泰康集团楚商大厦等25个项目,拟投资金额850.53亿元,合同金额310亿元。

  (长江日报 撰文:祝丽芳 柯海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