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两江江滩有“廉政文化风景线”

2016-05-3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27日上午,蔡甸区67岁居民鄢光炳和几位朋友来到蔡甸汉江江滩内的陈伯华大舞台,对照歌谱练习新学的歌曲,唱累了就在舞台一侧的廉政文化长廊休息,看一看展示墙上的廉政故事和廊柱上的对联。而在汉口江滩内的三阳广场,一块巨大的“百廉石”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长江日报记者在蔡甸汉江江滩看到,木质的廉政文化长廊建在陈伯华大舞台两侧,以红色廊柱加红色休息椅为主。正面的8面墙以故事和图片的形式,分别展示了吴运铎、朱光亚、陈昌浩、陈伯华等蔡甸区(原汉阳县)名人为官清廉、报效祖国的故事,以及“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等廉政典故。廊柱上还挂了几副中国古代廉政对联。据悉,陈伯华大舞台和廉政文化长廊于2013年建成,免费向游客开放。

  鄢光炳说,他在蔡甸住了3年,经常和朋友在陈伯华大舞台唱歌,也非常喜欢这个长廊。他指着一副对联说:“廉政文化古已有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下联是‘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既是为官之道,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长江边的汉口江滩是中外游客云集的著名休闲场所,2015年10月落成的“百廉石”成为游客们拍照留影的新景点。汉口江滩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百廉石”,汉口江滩还有一处正在建设中的“廉政文化风景线”——长达2公里的“地书步道”,建成后将展示历年武汉地书大赛的作品,其中2015年的主题为“清风作伴,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位负责人说:“命题书写的内容都取自国学经典,与‘廉政、勤政、修身养德’相关。以后,来江滩休闲的市民可以走上‘地书步道’,感受独特的廉政文化。”(长江日报 记者黄征 郑汝可 通讯员段晨晨 卢涛)

  66吨大石头刻有100个不同书体“廉”字

  满眼“廉”字让人看后都会想一想

  27日,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上巨大的“百廉石”吸引游客的目光 记者郑汝可 摄

  27日,记者来到坐落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的一块巨大的“百廉石”旁,这是全国首块以“廉洁文化”为主题的户外石雕。虽然下着雨,仍不时有游客走上前来端详或合影留念。

  汉口江滩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廉石重66吨,为三峡河滩石,石头外观像一只巨大的警钟,寓意警钟长鸣。上面的100个“廉”字是向武汉市书法家协会的100位书法家征集而来,草、隶、篆、行等书体俱全,还有取自许多经典法帖的字体,最终采用阴刻、阳刻等多种手法雕刻而成。

  2015年10月,“百廉石”为呼应第三届武汉地书大赛而落成。2015年举办的武汉地书大赛以“清风作伴,只留清气满乾坤”为主题,挖掘古典诗词、家书家训中的廉洁“基因”,以书写乡约民规、家书家训中廉洁佳句为主要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选手参加。

  “每次来江滩,我都能看到‘百廉石’旁有不少游客拍照。”27日前来参观的江汉区民族街干部夏胜兰说,“周末有空时,我常跟家人一起来江滩走走。一个‘廉’字就写出这么多字体,我有时候会凑上去研究研究,想想这些字或许出自哪里、有没有什么德治礼序的故事。”夏胜兰今年50多岁,1998年入党。

  今年29岁的基层党员汪卢珊已有8年党龄。她说,汉口江滩的“百廉石”创新了形式,把廉政文化嵌入公园,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之中。“满眼‘廉’字,看过的人都会想一想,这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警示”。(长江日报 记者郑汝可 实习生范雅琴 通讯员段晨晨 张姝 扶雳)

  莲藕之乡广泛使用“廉香满城”标识

  以“莲”寓“廉”潜移默化

  在蔡甸汉江江滩廉政文化长廊两面展示墙的左上角,有几个特别打眼的字——“莲花水乡 廉香满城”。27日,蔡甸区纪委有关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它的来由:“蔡甸是名副其实的莲藕之乡,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廉香满城’的‘廉’就是借这个寓意和谐音。这个廉政文化LOGO已经在蔡甸用了10年。”

  记者看到,“莲花水乡 廉香满城”几个字分别刻在“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两则廉政典故的左上角。其中的“廉”字最突出,不仅比其他几个字大,字体也不一样。8个字左侧的一朵莲花与“廉”字相互映衬,与“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日上午,蔡甸街五层社区的余巧华和几名同事来到这个长廊,她们是为社区的廉政文化宣传来找素材的。今年44岁的余巧华有6年党龄,她对记者说:“我们对这个LOGO非常熟悉,区纪委办公楼的玻璃门和一些政府机关的墙面上都有这几个字。听说蔡甸一中学生成人礼仪式上,电子背景墙也出现过这个LOGO。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宣传廉政、宣传蔡甸非常好,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江日报 记者黄征 通讯员段晨晨 卢涛)

  重温“中国保尔”吴运铎故事

  社区干部立志为群众服务好每一天

  “吴运铎是我们蔡甸人。我小时候读他写的书,就把他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如今重温他的故事,我又有了新的感悟。”27日,蔡甸街五层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邓雅雪在蔡甸汉江江滩廉政文化长廊上看到“中国保尔”吴运铎的故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些反思。

  吴运铎(1917年—1991年)祖籍湖北汉阳县(今蔡甸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自幼家庭贫穷,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参加新四军,被派到位于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吴运铎带着7名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为了研发枪弹,他4次负重伤,浑身上下有200多处炸伤,4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52年出版的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曾经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这部小说还被译成俄文、乌克兰文、蒙古文、朝鲜文、日文、英文,在许多国家发行。

  今年39岁的邓雅雪2000年入党,性格开朗、为人亲和。在社区工作十多年,居民群众都很喜欢她。邓雅雪说,她小时候读吴运铎的书,曾经摘抄过他的一些名言,但真正地逐步理解还是在上班以后。

  邓雅雪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社区平时工作非常繁琐,都是“婆婆妈妈”的小事,她经常加班,每月工资也不高。“我喜欢自己的工作,虽然有时候也发牢骚,但还是很乐意帮助居民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吴运铎有一句名言:“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这句话让邓雅雪感触最深。她说:“战争年代,吴运铎和战友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我们现在只需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休息时间而已。我也给自己写一句座右铭:‘只要在社区干一天,我就要为群众服务一天。’”(长江日报 记者黄征 通讯员段晨晨 卢涛)

    留言>>>

  @明天的阳光:重温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谆谆教导,重温反腐倡廉的至理名言、警句,给人以警醒。当好清白人,干好党的事,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这是做人的底线、谋事的根本!

  @华君: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他们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光明磊落,视金钱如粪土;他们不仅自己两袖清风,还带出一批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无往而不胜。

  @处和汉界:我曾去过武昌区廉政文化公园。游客到此不仅可以休闲观光,而且能感受廉政文化氛围。建议党员干部常到廉政文化公园走走看看、思思想想,把“廉政”这根弦时刻绷紧,努力做到心系百姓、廉洁奉公。

  @南乡居士:守身如莲,香远益清,是为廉。廉洁从政,廉洁施政,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

[责任编辑:黄奕晨]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