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改造农业生产方式 武汉新农村社区呈现新面貌

2016-02-02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头顶一片天,背靠一片田”,说起过去的农村生活,人们立马会想到这样的画面。如今,我市打造“生态靓区”、加速生态保护城乡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工作逐见成效,农村的面貌为之一变。

  以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为突破口,我市的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高效的秸秆采收机械出现在江城大地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保护标识设定基本完成……仅在汉南区湘口街,就已建成了三个新农村社区,农民住进了整洁干净的新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设置完善。湘口街也获得了“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和“武汉市市级生态乡镇”的称号。

  市环保局生态处表示,多年来,市环保局利用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专项资金,支持我市涉农的6个新城区实施集镇污水及村级污水处理项目、“两清两减(清洁种植、清洁养殖和农药减量、化肥减量)”项目、自然生态保护示范项目、农牧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见到了实效。

  秸秆收割自动化

  农作物秸秆不再一烧了之

  汉南地处我市西南部,三面环水,地势以平原为主,为该区推广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前提条件。2015年5月1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汉南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机械化程度提高,客观上推动了秸秆禁烧工作,其好处就是每年在秸秆收割时,农民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不再简单图省事,一烧了之。

  该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每个街道都有秸秆联合收割机,这样的机器不仅能直接将秸秆推倒,还能自动进行打包,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收割的秸秆由相关企业回收用于加工制成生物质燃料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往在田间地头频现的焚烧秸秆现行几乎绝迹,空气质量因此提升。

  汉南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秸秆焚烧现象在该区基本看不到,尤其夏秋季节重点监控,加大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现在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从全市范围来看,去年武汉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92天,比2014年多出10天,重度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6天。

  严格落实环保制度

  新农村社区环保投入不含糊

  五湖、大院两大队地处湘口街,是汉南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新村建设中,首先就是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并结合新村建设,新建了2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所有新建的农村社区中,农民新村污水、垃圾全部得到治理,小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以生活污水为例,目前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600吨,全区已建8个农村新社区共有11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870吨,服务人口18000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大队)生活污水处理率为100%,设施的运行率和完好率为100%。

  目前,汉南区已建成农村新社区8个,在建(扩建)农村新社区4个,每个农村新社区可容纳人口2000—8000人,入住农村新社区的人口已占农村总人口的50%以上。已建和在(扩)建的12个新农村社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均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在建设中严格按环境影响评价意见执行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和制度。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在汉南区建设农村新社区过程中,市环保局安排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专项资金,支持汉南区湘口街湘隆小区(湘口大队、新渡大队、都湾大队、进洪大队)建设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同时,汉南区也配套建设了一批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按城市社区标准建设了公共绿地,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大部分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举措,汉南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已入住新农村社区的12个村(大队)已全部获评市级生态村,沟北、双塔、南康3个社区还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市环保局生态处表示,将以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重点、推进生态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村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生态省”建设要求,推进生态创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长江日报 撰文 蔡欣星 张晟 孙旋 王勇 杨海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