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四中心一广场”武汉工人文化宫“满血复活”

2015-12-27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武汉工人文化宫外景。

    12月26日,武汉工人文化宫(原武昌工人文化宫)正式对外开放。市政协主席吴超,市领导胡绪鹍、张光清、李传德,省总工会负责人等参加了开幕式。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述永在开幕式上致辞。

  夜校、舞厅、溜冰场、篮球场、录像厅……这些记忆中的符号,演变成了现在的职工剧场、戏楼、游泳馆、健身房、图书馆;穿着工作服抱着姑娘们跳慢三慢四,牵着衣角溜冰接龙……这些记忆中的场景,在每一个场馆满血复活。

  顿巴斯舞厅变身职工剧场

  走进一千平米的职工剧场,刚好碰到一批老职工在排练歌舞剧。剧场将定期举办职工自创自演的话剧、舞台剧表演,这里将成为职工展示自我的新平台。

  “咱们老文化宫也有舞厅,叫顿巴斯。”看到眼前的剧场,原武昌工人文化宫的老书记潘厚祥不禁回想起曾经的老舞厅,“一共有两层,最多可以容纳150人,每天晚上舞厅都要被挤爆了,是小年轻的最爱。”

  不会跳交谊舞不要交女友

  当时的武昌工人文化宫旁边有国棉4厂、5厂、6厂等单位,里面女职工偏多,为了帮女职工解决终生大事,市总工会经常牵线,组织男员工偏多的武重、武钢到文化宫来联谊,“跳一晚上舞,基本可以成十几对。虽然大家都穿着工作服,也没怎么打扮,但是感情很真挚。”潘老说。

  今年11月14日“相约武宫·牵手幸福”单身职工金秋姻缘会,正是在武宫正门口的职工大舞台上举行的,虽然舞厅不再是以前的舞厅,联谊的节目也不再是单纯的交际舞,但是其中蕴含的那份情谊依然如初。

  电影票按职工人数分配

  逛完剧场,来到职工大戏楼,进入了票友们的乐园。提前预约好时间,在这红墙绿景木椅映衬下,免费上台吊个嗓子,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还是现在好,还专门为职工唱戏建了戏楼,我们当年也就放放电影给职工看,还是露天的。”潘老说。

  上世纪60年代,武汉市电影公司会统一排片,然后文化宫会根据各个单位的职工人数,按不同比例分票,“可以保证每个单位都拿到电影票,但不能保证每个职工都能人手一张,因为一票难求,所以场场爆满。”

  改革开放后,文化宫的电影票开始对外出售,可是上座率反而不比以前,“因为电视机出来了。”潘老说。

  现在的武宫专门筹建了一个一千平米的影院,主要供职工创作、展示微电影,将自己的生活搬上银幕,自拍自导自演,当一次自己的明星,走自己的星光大道。

  曾经的夜校变成“点课”

  占地一千平米的图书馆,有着10万册的藏书,可以全市通借通还,覆盖整个文化宫的wifi,让你感受电子借阅的快感。

  “以前藏书只有三万册,职工爱看杂志和小说。”当年的夜校常常会请大学老师来讲课,很多职工都会慕名前来学习。

  现在,武宫将在网上征集职工意见,根据职工的偏好和需求,请学者开课,也会请各行各业的精英前来传授工作方法和心得,此外,像“美容”“养生”“投资理财”等专业题材课堂也会定期开讲。

  武汉工人文化宫(原武昌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4年。2010年1月25日,新武汉工人文化宫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扩建,工程总投资5.15亿元,建筑总面积8.6万平方米。集“职工培训中心”“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体育健身中心”和职工文化广场等“四中心一广场”于一体,武汉工人文化宫将是全市360万职工的“学校和乐园”。(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