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博士石永辉:智能交通化解堵点

2015-01-0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民族大道和楚雄大道交会路口,曾是光谷最大的堵点之一,最近又遇高架桥施工,但市民们却惊奇地发现路口却异常通畅:一个绿灯刚好放行半数排队车辆,一个人行绿灯正好让等待过马路的人流全部过到对面。

  这个路口的“交通指挥”不是现场交警,而是全球唯一的一套视频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将这套还处于试验阶段的系统,送给武汉公安交管局的石永辉工作室当“礼物”,希望“试用并完善”。

  石永辉,45岁,武汉公安交管局科研处处长,这位武汉交警中唯一的博士,被同事们称为“智能交警”。

  他幻想未来的路口不需要交警

  石永辉曾经是一名汽车工程师,为了读博士放弃了稳定的国企职位。博士毕业后,国内外多个科研院所向他伸出橄榄枝,但机缘巧合让他留在了武汉,成为一名交通警察。

  与所有交警一样,石永辉也来到路口站岗、指挥交通。但他不仅仅是指挥交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观察车辆通行规律,分析堵点形成原因之上,用他计算机般的大脑,计算着红绿灯的时长。

  “交警用计算机控制车流、红绿灯时长,引导拥堵路段分流,这样的智能时代就在不远的将来。”石永辉着手设计一套他理想中的智能交通系统。

  国外引进的智能交通“水土不服”

  当时武汉引进了国外成熟的智能交通系统,本以为这套先进的系统上马后,再也不需要交警蹲在机箱后,手动控制红绿灯了。但现实并不是这样,“智能”检测到的排队车辆通过路口需要3分钟,但变灯后,排队车辆的长度不仅没缩短还变得更长了。

  交警不得不上阵变回“手动模式”。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武汉,全国其他尝试“智能”的城市也遇到相同的问题。

  为什么在国外用得好好的,在国内却不管用呢?博士交警石永辉夜不能寐。

  开发符合国情的智能交通

  石永辉蹲守在车流较大的几个路口,将实际通行情况与系统记录数据比对,找到了外国智能系统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原因:这种完全靠埋在地下线圈感应车流量的系统,根本没有把行人、电动车这些“变量”计算在内。

  “既然武汉的视频抓拍系统越来越完善,能不能用在智能交通上?”他与设备制造商合作,研发了一套基于视频采集的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利用视频抓拍车辆排队长度,行人、电动车等候数量,以及马路宽度,精确计算、合理分配红绿灯时间;不仅如此,还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分析车流走向,实现智能控制人流和车流。

  “武汉交警”成武汉最火公众号

  武汉269万人有驾照,其中1/5是微信公众号“武汉交警”的粉丝。如今,“武汉交警”成为武汉市最火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的建立者就是石永辉。

  几乎所有开车的人都有智能手机,如果将智能交通网络与智能手机相连接,就能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他的沟通说服下,腾讯为“武汉交警”打开推送端口,允许开通微信支付缴罚、车损事故快速理赔等20余项功能。现在武汉车主在路边警务室、手机微信上、网上车管所,都能快速处理违章、缴纳罚款。(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潘峰 吴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