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武汉印象2014》行走三镇 有趣地名一串串

2014-06-3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行走三镇,有趣地名一串串

  武汉市民投稿《武汉印象2014》细数武汉地名。“行走在三镇街头,很难不对这些有趣的地名产生兴趣。”《武汉印象2014》征稿近半月来,受到市民追捧,本报收到的散文和诗歌投稿最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众多地名成为了市民研究、描写的对象,每一个地名诞生伴随着怎样的故事呢。

  90后撰文介绍武汉地名

  90后年轻人刘京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大学开始他就对武汉的地名产生了浓厚兴趣,陆续搜集了不少和武汉地方志、民俗地理相关的资料。“身为武汉人,每天在这座城市穿梭行走,很难不对地名的由来、典故和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

  地铁开通后,每天都有数万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出行,几条线路也是游览武汉的窗口交通线路,小刘决定写一篇《乘着地铁游武汉》的文章,好好介绍轻轨、地铁沿线的武汉地名及其由来。这篇2700余字的文章,他前后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整理完成,查阅了《汉口丛谈》等书籍,文中一些细节还向了解情况的老人们求证。文中介绍了积玉桥、司门口、取水楼、卓刀泉、水果湖、循礼门、舵落口、昙华林、秦园、钟家村、马房山、堤角、花楼街等地名的由来。所有地名中,刘京亚觉得卓刀泉和水果湖的由来最有意思。

  他在文中提到: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而令很多人奇怪的“水果湖”并不产水果。这里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老武汉讲述“青山”由来

  土生土长的周爱萍女士是武钢一名职工,看到《武汉印象2014》的征稿启事,她短短几日就写好短文《绿色青山的昨天与今天》参与投稿。

  “青山,青山在哪里,青山的山在哪里?”相信不少人看到青山区的名字,会这么问。周女士小时候也问过父亲同样的问题,父亲会指着烟囱林立的大武钢说“青山在那里”。原来大武钢建在一片丘陵之上,青青的几十座山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被现代工业发展所淹没,代替“青山”的是武钢的高炉、石化的炼油塔。如今她每天都沿着江堤走半小时去单位上班,映入眼帘的是长江边满目青翠的“矶头山”,作为古老青山的代表象征性地耸立在青山这一方热土上。

  说起“青山区”名字的由来,周女士还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一座座小山头种树,“如今留下的小山丘早就郁郁葱葱,一片绿色。如今的青山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