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武昌所有社区告别垃圾楼道 垃圾桶变成小景观红

2014-05-11 中国文明网武汉站 字号:[][][]  转发


  市民在武昌民主路体验外观新颖漂亮、实用性强的翻盖垃圾箱 记者刘斌 摄

  10日上午,武汉市“市民考官评创卫”活动第三期举行,3位市民考官江汉区的文员周哲、武昌实验中学宿舍的居民占琴、青山区的职员陈畅,考评了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的变化。

  市民考官来到武昌的老旧社区中华路街雄楚楼社区、积玉桥街新生里社区。在雄楚楼社区,73的董德汉老人正坐在一楼过道里看报,他坐的地方就靠着过去的垃圾楼道。经过封闭及刷白,完全感觉不到过去的垃圾堆。“做了件大好事,以前哪敢坐在门口看报。”老人说。

  新生里社区,排列着整齐的带盖垃圾桶,垃圾楼道封闭后,居民生活垃圾放进垃圾桶。积玉桥街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封闭垃圾楼道后,就更换了垃圾桶,开始居民不习惯盖,垃圾桶总敞着,社区志愿者发现就关,再是经常清洗垃圾桶盖,坚持约两个月后,居民逐渐主动盖盖子了。

  封闭垃圾楼道是创卫的重要内容。如今武昌区社区3352个垃圾楼道全部封闭。周哲等不停地拍照。她说,“城市变干净了,人的素质一定会相应提高。”

  在民主路武警总医院对面,有一座约2平方米的银白色园林台清新伫立,常青藤青翠绽放。乍一看,以为是街头小景。市民考官走近才发现,这是3个垃圾桶。

  按创卫要求,垃圾箱、桶最终要退出主次干道,只保留果皮箱。在确实有需要的路段可暂时保留部分垃圾桶,但要放在隐蔽处。保留的部分垃圾桶如何“隐身”?武昌区城管委负责人向市民考官介绍,为达到美观、遮挡的效果,当时在常青藤、吊兰等多种植物中选择,最终选定藤蔓较密的常青藤。

  市民考官陈畅建议,在3个垃圾桶上分别注明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适应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殷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