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我为荣】东湖水质迎40年来最好水平

2022-11-02  字号:[][][]  转发

  东湖,武汉的城市绿心。除了享有大家熟知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荣誉外,它还是国家级湿地公园。然而,东湖水质曾一度跌至劣Ⅴ类,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至5%左右。挥起铁拳,守护碧水。近些年来,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强化水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东湖迎来40年最好水质,“水下森林”将达320万平方米。东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践典范。

  ■ 截污退渔

  东湖迎40年来最好水质

  10月30日,周日,浩渺的东湖沐浴在秋日暖阳中,正是出游好时节。东湖子湖郭郑湖2.6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里,水草摇曳,鱼儿嬉戏,树木的倒影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勾画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站在这里,很难想象,20世纪90年代,东湖水质一度跌至劣Ⅴ类。“在渔场工作那会,水是污浊的,水面垃圾也多,有时还能闻到臭味。”原东湖渔场职工宋四友回忆。

  还绿于城,还湖于民。2006年6月,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成立。自此,一条生态治水之路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书写开来。

  退渔还湖。2009年,为改善东湖水质,东湖全面退渔。作为武汉最大的国营渔场,东湖渔场职工全部转型,从事环湖保洁、游船经营等工作。华侨城湿地公园以前是东湖渔场的育苗池,东湖绿道建成后,为了保护和修复东湖的生态环境,将其建设为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的三层过滤净化,水质能从Ⅳ类提升至Ⅱ类。

  截污治污。2015年底,随着黄家大湾排口的关闭,东湖彻底终结大规模污水直接入湖的历史。2016年,武汉启动《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打破行政区界线,以流域水系为单位开展湖泊治理,截至2020年,武汉市主城区已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3900公里污水管网和74座污水提升泵站,形成12片污水收集系统,基本实现了东湖流域“污水进管网、雨水入湖塘”目标。2020年9月,武汉大东湖深隧正式投用。通水一年多后,传输污水超2亿吨。

  水系连通。2011年,大东湖生态水网启动建设,楚河贯通通水,分离半个多世纪的东湖与沙湖重新相连。两湖连通,水体流动,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按照既定方案,东湖最终将与长江连通。

  湖底清淤。淤泥环保处理中心投运仅一年多,就累计处理来自东湖的淤泥160多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东湖还设置1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浮标站,水质监测覆盖所有子湖和港渠。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将湖泊保护纳入区级绩效考核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号召下也变身东湖“卫士”,全民联动守护东湖的时代已经到来。

  通过一系列治水组合拳,东湖水慢慢“活过来”了。近年来,东湖整体水质为Ⅲ类,为近40年来最好水平。大美东湖,正成为新时代的城市生态典范和美丽中国名片。

  ■ “水下森林”重现

  东湖成万千“精灵”的乐园

  上世纪90年代东湖水质的下降,伴随而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大幅削减,尤其是水生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70%左右下降至2000年的5%左右。

  2018年底,东湖启动听涛景区8个湖边塘的生态修复工程。“我们要在水底种下一片‘森林’!”环境整治工作负责人康玉辉语气坚定。构建健康食物网,恢复湖泊自净能力。一年多后,“水下森林”重现东湖。

  2020年4月起,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通过清理水体垃圾、设置分区围隔、种植沉水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重构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态系统。目前已形成280万平方米“水下森林”,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320万平方米。

  进入冬季,将有大片从西伯利亚南飞来武汉过冬的候鸟。落雁景区走人棋·鸟岛上,树梢上停落着密密麻麻的鸬鹚和候鸟,已成为东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景区茂密的森林间,不时能偶遇野生松鼠的身影。

  如今的东湖,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乔木树种285种、灌木224种、草本植物80种,脊椎动物27目75科299种,东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湿地水生植物由原来的不到100种增加到158种。

  今年年初,东湖风景区在全域范围内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凤头鹰、白胸翡翠、虎纹蛙、赤腹鹰、红隼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诸多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易危”“近危”物种。2021年1月,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曾在东湖风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喻家湖现身。

  东湖绿道不仅是人类专属,还有13条专门规划的生物通道,包括管状涵洞、箱形涵洞和步道,野兔、松鼠等可以自由穿行。在通道周边,专门栽种了小动物们爱吃的浆果等植物。

  ■ 打造“人民乐园”

  近五年累计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

  102公里的绿道,环抱33.67平方公里的水域。一组数据显示,东湖风景区近五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2022年中秋节假期,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天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作为全国最长的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东湖绿道把散落在东湖风景区四周的听涛、磨山、落雁、马鞍山森林公园如串珠般连为一体,治理和改善了湖岸周边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同时,绿道禁止社会机动车辆驶入,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还绿于民。

  努力打造“人民乐园”,东湖绿道全程设置服务驿站24个,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淋浴、更衣等免费服务,洗手间全部以3A级以上标准修建,并配有母婴室、医疗救护站、自助图书馆,餐饮、游憩等商业配套服务总营业面积7000平方米以上。绿道全线每800米会设置一名环卫人员,确保落地垃圾5分钟内拾起。

  目前,东湖四大景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工程正稳步开展,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听涛休闲。全新升级改造的7公里湖岸线成为市民与东湖“亲昵”的场所,这里有穿越杉林的生态栈道、驻足休憩的开阔草坪、生态宜人的叠石驳岸、临湖休憩的木质平台。

  磨山赏花。今年春天,连绵520亩的东湖“樱花粉”绽放磨山山麓。东湖牡丹园、东湖梅园、东湖荷园也旧貌换新颜。

  落雁观鸟。东湖落雁景区对湿地整体岸线形态进行了提升,构建凹岸、曲流、岛屿、沙洲等水体类型,园内8处内塘也均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

  吹笛游山。目前,马鞍山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17座山峰、500余种植物,近1000亩湿地资源将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林相色相改造。(长江日报 记者李玉莹)

[责任编辑:肖偲偲]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