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黄陂全力打造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

2019-05-2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黄陂美丽乡村跃然纸上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民俗文化为乡村“美丽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市民下乡游客络绎不绝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直通农家;一座座灰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风尚;绿树成荫的游园里,亭台、长廊、花坛相映成趣,村民们笑靥如花……

  随着武汉乡村振兴首个五年规划的出台,黄陂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示范带建设覆盖木兰大道前川街李三村至姚家集街车站村,全长58公里。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村庄将次第呈现,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黄陂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全域打造美丽乡村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让乡村美起来、火起来、富起来。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沿线百余村湾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段时间以来,黄陂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高质量推进示范带建设方案。

  方案显示,以木兰文化为传承,黄陂区将沿木兰大道前川街李三村至姚家集街车站村全长58公里段(含长塔公路自长岭大桥起至木兰乡政府8公里线)两侧的村湾范围,打造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姚家集、木兰乡、长轩岭(含木兰山管理处)、罗汉寺、前川169个村湾,涉及农户约10579户。

  黄陂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陂素有“武汉之根、武汉之窗、武汉之肺”的美誉,黄陂将按照生态野趣城郊型、美丽乡村连绵型、全域田园乡村型三种示范带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其远期规划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域乡村振兴。

  近期规划布局打造两条示范带:即木兰大道示范带、火塔公路示范带;中期规划布局为:一轴(木兰大道)一环(木兰文化旅游区一线)一带(木兰湖东岸精准扶贫带)。

  其中,打造城市门户美丽乡村示范带。按照“生态、大美”的城市门户定位,打造城郊空港湿地第一封面,高标准完成机场二通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形成了“粉墙黛瓦三角红”荆楚派建筑风格以及生态大美的湿地景观。强力推进江北快速路黄陂段13.2公里沿线镇区及村湾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滨江生态景观画廊。

  打造沿交通干道布局的美丽乡村连绵带。对岱黄高速—木兰大道—长塔公路60公里沿线可视范围内的45个村湾整体搬迁,按照楚风汉韵的民俗风格,集中规划布局11个美丽乡村新农村社区,打造民俗风格独特、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

  全域点状打造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依托22个木兰文化主题景区,辐射周边村湾,推进示范带建设拓面提升,如木兰花乡带动崇杰村、北门村、柏叶村三个村,共同打造杜堂片区美丽乡村示范片。

  沿木兰大道示范带突出打造亮点

  向全世界展现武汉美丽乡村新气象

  枕倚青山、绿水绕村、产业兴旺、花果飘香……示范带勾勒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新景象。此时如果你沿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一路向前,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昔日木兰故里,如今将迎来“各国劲旅”。作为巾帼英雄花木兰故里,黄陂再度与“军”结缘,海军工程大学木兰湖校区将承担军运会“海军五项”比赛。

  “我们正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契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向全世界展现武汉美丽乡村新气象。”黄陂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木兰大道示范带沿线村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和建筑立面整治相关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按照楚风汉韵的风格点状布局,木兰大道示范带将集中建设产业与宜居共生的9个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罗汉寺街田铺村吴学湾、吴家大湾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示范带为沿线美丽乡村带来产业发展、村民受益的大好契机。

  黄陂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示范带建设中,黄陂区将突出打造亮点,遴选重要节点,高标准建设开放式美丽乡村,串点连线成带。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大力推进“三乡工程”,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市民菜园、市民果园、农产品加工、家庭工场、家庭农场、药材种植、健康产业、乡村民宿等产业,形成区域产业全链条,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先行高质量推进示范带建设

  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让村民直接受益

  青山绿水间,柏油“黑丝带”蜿蜒环绕,蓝天白云下,灰瓦白墙清新别致,房前庭院旁,草绿花红相映成趣。

  示范带建设,有效改善了沿线村湾环境。在黄陂区罗汉街白塘村,这里的农房统一白墙黑瓦,村子里花红柳绿,绿树成荫。农民集中还建区联体别墅错落有致,即将建成,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集约共享。这些变化让全村人欣喜不已。

  “黄陂区空气清新,民俗文化丰富。通过村湾人居环境整治,将有更多的村庄展现魅力,搭上‘美丽经济’的快车”。黄陂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按照全市“四三行动计划”要求,黄陂区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制定出台《黄陂区关于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彻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区已集中建成9500多个垃圾收集点,对100个行政村进行设施配置收集容器38372个,建设小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阳光房堆肥房共38座。全区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垃圾保洁收运的资金达8800多万。

  全区已新建、改造各类厕所超过14万座,实现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13.87万座。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在黄陂区召开现场会,“厕所革命”成为全国示范。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约8亿元资金,建设“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大、中修760公里,危桥改造228座,安防工程527公里。新建通湾公路850公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109条,运营车辆372辆,行政村通车率已实现100%。

  村湾干净整洁了,村民们喝上了自来水,村湾电网、互联网全覆盖,不少村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更显时尚化。黄陂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擦亮木兰文化名片

  示范带打造守望乡愁的“梦里故乡”

  在黄陂杜堂村葛家湾民宿内,老物件、新设施,衬得“隐逸小院”犹如绝世的桃花源;山坡上,草儿绿、果儿肥,染得“乡间绿道”宛若缤纷的水彩画。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市民选择到黄陂感受美丽乡村春天的味道。“‘五一’小长假,房费一晚2188元!”杜堂村村民葛天华没想到,自家空置的农房“身价”蹿到这么高。“好空气、好风景,吸引来投资,重装了房子,生意火得很。”如今,葛天华的房子有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隐逸雅居,节假日不提前几天压根订不上。

  游客们到访杜堂村必去的地方之一,是位于杜堂村村中心的“木兰文化博物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兰辞》的应运而生,到隋唐时期,在黄陂区北部以木兰山为中心恢复木兰县建制,游客们纷纷在博物馆里,品读着花木兰的故事和文化韵味。

  黄陂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木兰文化’是黄陂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带建设的亮丽名片。”

  昔日的花木兰故乡,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黄陂区率先在武汉试点“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村发展最重要的“土地”这一要素问题的解决路径。黄陂区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吸引市民、能人、企业家下乡投资,激活乡村活力。“回乡能人”葛天才返乡投资,兴建起木兰花乡景区。四季不断的醉人花海,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村里成立合作社,村民把闲置农房租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既能收到稳定的租金,又能在景区打工,人均年收入达到6.2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村庄,将如明珠般,在黄陂区行政版图上串连成线、煜煜生辉,成为市民下乡的美好去处,守望乡愁的美丽地方。(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刘腾腾]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