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喜看农家展新颜:武汉“三农”奋斗在丰收的田野上

2018-09-21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武汉以“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为抓手,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展开一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丰收画卷……

  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

  武汉“三农”沃野,土地丰收,产业兴旺。

  今年以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汉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武汉“三农”为目标,以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为抓手,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措施落实,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量质兼取的良好态势。

  辛勤的汗珠,换来丰收的喜讯——

  截至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经济增长同步。全市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20亿元。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2450.9万人次,同比增长23.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31.36%。

  截至目前,武汉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达到590个,建设共享农庄1700户,“三乡工程”累计增加农民收入37.21亿元。

“三农”丰收 笑脸倾城 

  扶贫9年与千户村民结情谊 

刘志耀和82岁五保户蔡正启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武汉市民政局驻江夏舒安八秀村工作队队长刘志耀和82岁五保户蔡正启

  收获:开展扶贫工作9年多时间,刘志耀的足迹踏遍江夏、黄陂28个村,与1800余户村民们打过交道。他担任工作队长的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是革命老区,如今,村里盖起20栋小洋楼,水泥路直接通到了田埂,一口一口虾塘绿波荡漾,杨柳、花朵摇曳绽放。目前八秀村已脱贫58户,剩余10户今年预期脱贫,收入都已超过了现行标准,八秀村整村脱贫出列已超过国家标准。现在,贫困户不用出村在合作社就能就业,年收入保底能达5000元以上。

  期待:我要用“真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让更多的村民享受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红利。

  把中国好蜜卖到了世界各地 

养蜂专业合作社阮爱功、蜂农李方新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黄陂周梅家田村东乡养蜂专业合作社阮爱功、蜂农李方新

  收获:阮爱功曾在武汉三镇开了8家蜂蜜连锁专卖店,“三乡工程”开始后,他毅然放弃城里店铺生意,回乡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合作社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社拳头产品“巢蜜”,品质优良、供不应求,2018年销售额将达5000万元。合作社内已吸纳全国多地300多户蜂农加入,帮助李方新(图右)等一大批蜂农致了富。他还扶持周边20多户贫困村民养蜂脱贫,预计今年每户养蜂增收2万元。

  期盼:不负乡亲们的期望,带领蜂农把优质蜂蜜卖向世界各地。

  武汉水生蔬菜红遍全国 

致富带头人赵礼强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东西湖莲花湖大队村民、致富带头人赵礼强

  收获:2008年,赵礼强组织当地56户村民,成立了武汉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东西湖强鑫合作社;这一年,他光荣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十年后,合作社规模扩大到1000亩地,成为了“盒马”武汉供货商,在高端生鲜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年4月,赵礼强又通过“盒马”全国销售网络,将武汉的水生蔬菜特色品种藕带、菱角、莲藕等,空运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提质增收,2018年,合作社内菜农户均收入将超过13万元。

  期待:将武汉的水生蔬菜品牌唱响全国。

  让凤凰寨村集体年收入早日突破100万元 

凤凰寨村民潘晓英、陈珍菊、郭望生、蔡朝霞、龚德元、段利萍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黄陂蔡家榨街凤凰寨村民潘晓英、陈珍菊、郭望生、蔡朝霞、龚德元、段利萍

  收获:凤凰寨村曾经是蔡家榨街重点贫困村,经武汉市纪委、市金控集团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2017年成功实现脱贫出列。如今,一个质朴秀毓的村落正在脱颖而出,农旅产业美丽蓝图厚积薄发。依托优厚的自然资源秉赋,凤凰寨村计划引入武汉乔亚集团建设康养小镇,村民、村集体以合作社形式,与企业联合经营,参与分红及公司管理。按规划,项目实施后,入股村民仅分红一项,年收入保底能达1.9万元。未来两年,凤凰寨村集体年收入预计能突破100万元。

  期待:绿水青山的凤凰寨村会更美更富更强。

  我家藜蒿种好了、稻谷丰收了 

蔡甸薛山村63岁村民艾华平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蔡甸薛山村63岁村民艾华平

  收获:艾华平生活的薛山村,是闻名全国的“蔡甸藜蒿”主产区。虽然因病致贫,但艾华平的生活里总是充满笑声。薛家山瓜菜产销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艾华平成为合作社重点帮扶照顾对象。合作社为他提供化肥、种苗、技术一系列支持,牵线帮助找销路。每当提到自家种的藜蒿、西甜瓜,远销周边省市,艾华平就乐得合不拢嘴。家里的藜蒿苗已经播种好了,稻田里金黄的谷穗充满了丰收的喜感,仅地里的“嚼头”,今年就有约1.5万元收入。

  期盼:有政府的支持,今年我要摘掉贫困帽,和老伴的生活越过越好!

  “水好鱼肥”今年产值破千万元 

水产养殖大户徐德忠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蔡甸区张湾街水产养殖大户徐德忠

  收获:“别人的鱼儿愁销路,我家鱼塘的鱼供不应求。”2018年,徐德忠的得民特种养殖公司又是个丰收年。500多亩养殖面积,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湖南、河南等地商贩的拖货车,在鱼塘边排队等候。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徐德忠不断创新“绿色、生态、低碳、高效”养殖模式,为武汉水产养殖产业,起到了示范作用。“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技术,既实现了集约化养殖,又解决了养殖用水零排放。基地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期待:带领养殖户致富,突破更多中高端鱼类养殖技术,为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提供示范样本。

  精准扶贫小额贷帮我当“老板” 

江夏区山坡街绿化村村民韩涛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江夏区山坡街绿化村村民韩涛

  收获:韩涛是武汉市第一个申请到小额贷款的贫困户。2015年10月,市政协、武汉地铁集团驻村帮扶,当了解到全市针对贫困户推出小额贷款政策后,韩涛萌生了贷款做生意的念头。在工作队帮助下,韩涛申请到5万元小额贷款,租下门面开起了副食店,两个小孩也申请到助学扶智补助金。现在,韩涛的副食店生意步入正轨,生意越来越好。随着病情逐渐好转,他又凑钱买了辆农用车帮人拖货,今年家庭收入超过6万元。

  期待:今年扶贫工作队又帮助我申请了8万元的小额贷款,明年我想继续扩大副食店生意,同时尝试养点鱼和小龙虾增收。

  一群年轻创客住进了咱们村 

新洲项山村村民余香芝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新洲项山村村民余香芝

  收获: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去年5月份起,余香芝将自家空置房屋出租给了几个年轻人,自此,她的生活和时尚的“互联网创客”产生了交集。她看着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手持航拍机,在白墙青瓦、飞檐翘角的村子里奔跑穿梭;看到他们端坐在电脑前,键盘的敲击声清脆悦耳;自家的糍粑,被他们用“文创汉字”包装后,卖出了意想不到的好价钱。空置农房出租,让余香芝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她更爱创业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让美丽的山村增添了活力和乐趣。

  期待:让爱创业的年轻人在项山村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贫困村小学建起了陶笛演奏队 

新帮村小学的孩子们(从左至右)朱诗曼、许子心、代超男、谭昕怡、洪慧、高依婷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丰收人物:新帮村小学的孩子们(从左至右)朱诗曼、许子心、代超男、谭昕怡、洪慧、高依婷

  收获:新帮村是蔡甸区最大的贫困村,在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商学院对口帮扶下,一支由帮扶工作队员和志愿者组建的“音乐支教”小组,走进了新帮小学,教同学们学声乐、吹陶笛。一年多时间,音乐给这个贫困村小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机。今年“六一”儿童节,新帮小学113名同学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他们像一个个小艺术家,骄傲地上台,放声地歌唱。目前,新帮村有4位同学已成功通过了陶笛等级考试,其中1名通过6级、3名通过4级考试,学校陶笛演奏队在周边打响了名气,即将参加蔡甸区成功管委会组织的首个丰收节演出。

  期待:我们的梦想是长大成为陶笛演奏家!

  带上家人来新乡村看看这片丰收的美景 

  看得见山水、望得见乡愁。武汉美丽近郊,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武汉美丽乡村建设已形成品牌,成功打造了江夏小朱湾、黄陂杜堂村、蔡甸大金湾等具有武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全市已建成7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在建140个。

  “丰昌酬汗水,岁晏酒飘香”。武汉“三乡工程”建设的沃土上,奋斗着墨、汗水浸润,描绘出一张张江城农家——最美丽的笑脸。

  七件大事推进武汉“三农”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武汉市农委坚持抓好七件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运行。

  坚持稳定农业生产,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城乡融合走向深入;坚持绿色发展底色,质量环境两手并抓;坚持农业三产融合,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坚持聚焦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深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全面聚焦;推改革、增活力,着力释放“三农”发展动能。

  上半年,武汉鲜菜价格指数持续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中下游水平,“菜篮子”工程得到有力保障。全市大力倡导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等优质高效生产模式,预计今年底,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220.7万亩,稻虾(鱼)共生面积各达到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62万亩,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到277家,农业电商产业发展迅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发展共享农庄促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

  截至目前,武汉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达到590个,建设共享农庄1700户,吸纳社会资金276.5亿元,签订出租协议的农村空闲农房达到12205套,年租金1.71亿元,“三乡工程”累计增加农民收入37.21亿元。

  今年6月,全市创新建设共享农庄、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现场会在黄陂区召开,鼓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创新,探索“三乡工程”建设主体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改建农房、建设共享农庄,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到2020年,武汉市将陆续建成1万户共享农庄别墅、古民居改造,或度假、或养生、或种养、或休闲、或居住,风情各异的武汉近郊田园生活,市民只要轻点手机就能唾手可得。

  同时,市农委整合新农村建设、赏花游、村庄污水治理、支农循环利用资金合计55200万元,用于支持“三乡工程”建设。各区也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乡工程”与精准扶贫紧密相结合。武汉市271个贫困村均列入武汉“三乡工程网”2018年闲置农房和共享农庄信息收集计划。

  保护绿水青山高位谋划乡村生态振兴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系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出武汉市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要在2年内基本完成,3年全面结账,且在2019年9月份以前,全面完成第七届“军运会”场馆沿线及周边区域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相关单位和区人民政府要出硬招、谋真招、亮实招、下狠招,着力打好全市乡村生态振兴攻坚战。

  目前,武汉市乡村生态振兴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已完成,并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全域治理,6个新城区3年内将对全市新城区188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围绕实施碧水、蓝天、净土行动,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专项战役,进一步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

  聚焦都市田园综合体推进武汉农业提质增效

  新洲区的“园林花海”、东西湖区的“现代农田”、江夏区的“江南水乡”、汉南区的“种业小镇”,武汉市四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都市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去年9月,武汉市正式提出“综合体”创建计划,每个综合体项目市级奖补资金3亿元。市农委通过组织综合体创建招商引资、强化遴选甄别、科学编制规划,积极指导综合体高水平创建。先后组织大型企业到各创建区考察,恒大现代农业发展集团、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等项目已正式签约,将强力助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东西湖区规划的“三镇七村”重点项目的招商已经完成60%以上。江夏区已与协信多利投资集团等达成投资协议,重点建设特色小镇和综合体观光板块。

  目前,四大综合体范围内建档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

  2018年最后87个贫困村将脱贫出列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武汉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关键年。目前,全市精准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脱贫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干部作风切实转变。2017年度,武汉市在省考综合评价好的市州中位列第一方阵,在全省插花贫困地区中排名第一,也是全省唯一跻身第一方阵的插花贫困地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针对2018年拟脱贫的87个贫困村,遴选了87名农业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促进产业扶贫上轨道、可持续、见实效。通过积极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长江日报 策划 王爱民 骆露露 撰文 李英波 殷旭 林建武 王璐 摄影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