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扎根传统文化土壤 黄陂盛开乡村文明之花

2018-03-1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黄陂区传统文化种类丰富,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影响深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黄陂区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武汉市三乡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新内涵,推进形成了“乡贤示范、乡风文明、乡村美丽”新格局。

  曲艺文化传唱文明

  湖北大鼓和楚剧均发源于黄陂,都是黄陂传统地方曲艺,深受广大城乡居民喜爱。黄陂区湖北大鼓传承人吴健团队以黄陂腔、黄陂调说唱黄陂人、黄陂事,说唱黄陂家乡的风土人情、新村新貌。目前已创作说唱黄陂系列《说唱蔡店》、《说唱李集》等10余部说唱黄陂的好声音作品,每一部的点击量均超过百万。

原创作品说唱黄陂好声音 图片来源:文明黄陂

  大力开展楚剧下乡活动。双凤楚剧团仅在盘龙城一地演出三天三场,就吸收了近万名观众。2016年以来,开展楚剧“四进”校园,即楚剧演出进校园、楚剧教育进校园、楚剧社团进校园、志愿服务进校园,实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前川二小原创楚剧《中国梦》在全市校园戏曲展中荣获金奖。黄陂区定制的大型舞剧《花木兰》亮相浙江乌镇互联网大会,惊艳了世界的同时,也提升了黄陂人的自豪感,归属感。

  泥塑文化传承文明

传统手工艺术泥塑 图片来源:文明黄陂

  泥塑是黄陂地方传统手工艺术,历史悠久,技艺娴熟,艺人辈出,作品精湛,延续传承了黄陂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化育了黄陂一方百姓。以泥塑大师梅先俊为代表的艺人们授徒时,口口相传、耳提面命,注重对子侄一辈的道德教化。乡亲们耳濡目染,在泥塑的故乡李集泡桐形成了忠信孝义的民风。黄陂籍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董明、刘培、刘洋就是在这样的乡村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家乡村民以他们为荣,自觉将忠信孝义传承给下一代。多年来,泡桐二中以传统泥塑艺术为主要内容自编成乡土教材,定期开课学习,忠信孝义的根子深深驻扎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

  耕读文化传播文明

  为了传续600多年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木兰乡大余湾的姑娘余小琼等七名女性从城市返乡,投资1千余万元创办文化公司,改造废弃多年的小学校舍为大余湾青年耕读旅舍,购买收集1万余册图书免费借阅,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开展精神领域的扶贫。

耕读文化传播文明 图片来源:文明黄陂

  她们流转附近1000余亩山地,建设心湖书屋等文创基地,吸引各类文化团队到乡村开展培训写生创作等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访贫问困、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与当地中小学结对开办国学讲堂、定期举办朗读活动,吸纳村民参与基地建设,培训村民学习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增加了村民的财富含量,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含量。

  木兰文化传导文明

  巾帼英雄花木兰保家卫国、荣归故里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黄陂人,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流淌在每一个黄陂人的血脉里。在新时代,一批在外打拼多年,创业成功的能人不忘家乡,出资出智出力建设家乡,乡风民风为之一新。

  姚家集街杜堂村葛家湾能人乡贤葛天才2012年回村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花卉苗圃基地,2014年加大投入建设“美丽乡村”,免费维修改造村民房屋,百余户整修后的荆楚民居错落有致,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乡村样板村;引导村民参与修建环村道路,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将杜堂村打造成木兰花乡景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号召村民出行有序、出言有礼,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约定,共同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旧俗,规范言行,以礼待天下客;在木兰花乡广场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倡树身边好人好事,引导村民见贤思齐,重视家庭教育;多次慰问贫困户,引导村民积善行孝,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美丽乡村雏形初现。

  (文明黄陂)